2022-12-31

【赏析】

周人原本是游牧民族,从后稷开始,在邰地以农立国。后稷的儿子后来离开邰,逃至戎狄等部落,直到第四代首领公刘归来,邰地的农业生产才得以恢复。公刘的“公”是爵号“,刘”是名字,后人多以两者合称。

公刘是一位颇具前瞻性眼光的部落之长,他不满于当前的领地,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而率族迁往豳地。这首诗便是通过对公刘迁豳的历史壮举的描写,颂扬了公刘的才识和胆略,以及受万民拥戴的光辉形象。诗的每一章都以“笃公刘”起句,“笃”是忠厚之意,亦有厚待民众之意,这一句赞语体现了后人对公刘的景仰之情。

诗的开篇“笃公刘,匪居匪康”,写公刘决心迁徙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他不愿安居享乐的进取之心。“迺埸迺疆,迺积迺仓,迺裹[插图]粮”写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一连用五个“迺”字,整齐中见错落,造成一种跳荡的节奏感,既呈现了启程之前紧张忙碌的场景,也表现出劳动中的昂扬情绪。

准备好粮食后,“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族人们佩好弓箭,拿起长矛,举起盾牌,背起刀斧,出发前往豳地。接下来的几章写到达豳地之后的事。二、三章和五、六章着重描写公刘勘察地形地貌、规划用地的举动,中间第四章叙述宴会中拜天祭神,推举领袖的场景。

第二章的“子胥斯原”一句,描写公刘在豳地勘察的情景。“陟则在[插图],复降在原”,公刘一下子在山顶瞭望,一下子在平原细察,突出了他不辞辛苦、事必躬亲的领导特质。这一章主要侧重塑造公刘这个人物,“维玉及瑶,鞞琫容刀”,用他身上佩戴的美玉、琼瑶以及刀鞘上闪光的饰物,来展现一位部落首领在族人眼中的光彩形象。

第三章“逝彼百泉,瞻彼溥原;迺陟南冈,乃觏于京”,是对上一章的重复,但细节处略有不同。其一,此处提及“百泉”,比上章勘测范围有所扩大。而且“逝彼百泉”这句话一方面陈述公刘勘察泉水的事实,另一方面也为后来择址建都埋下伏笔。正因为有“百泉”,所以原野肥沃,适宜居住,最终公刘决定在此建立城郭。

“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连用四个“于时”,不仅气脉连贯,而且生动描绘出族人在建造宫室的过程中欢声笑语的场面,表达出民众安定、舒畅的喜悦心情。

第四章写公刘设宴,庆祝新的城郭宫室的建立。宴席之中,“跄跄济济,俾筵俾几”,臣子很有威仪且姿态端庄,入席后纷纷举杯畅饮。席上气氛渐渐高涨,“执豕于牢,酌之用匏”,从猪圈里抓了猪来做菜肴,用瓢来饮美酒,鲜活的宴席氛围扑面而来。“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吃饱喝足之后,族人推举了公刘为首领。

第五章“既溥既长,既景[插图]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仍写公刘对平原、山地、水流的勘测,只是比二、三章细致具体。公刘不仅在原野和山冈上进行丈量,而且围绕着山南山北细细测量,还仔细观察泉流的源头。又“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勘察低地,划定耕地。“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公刘登上西山,俯瞰整个豳地,感叹这片土地的广大。这种感慨中既包含着周部族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也深藏着一种开创基业的豪迈之情。

最后一章描绘了一幅周人在豳地安居乐业的图卷。先写“于豳斯馆”,即宫室周围清幽的环境,再写“涉渭为乱,取厉取锻”,叙述采石业的发达,紧接着写“止基乃理,爰众爰有”,赞扬公刘治理得当,使人口增长,物质丰富。最后写“止旅[插图]密,芮鞫之即”,前来豳地定居的人越来越多,领地又继而往水边河曲处发展,极言其富饶,也是对公刘所建功业的歌颂。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