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373/400】《游戏力》。游戏力——基于玩耍式游戏的养育方式——可能是重建亲子间深情联结的桥梁。游戏当中所激发的活力、所产生的亲密感,可以缓解父母的压力。游戏不仅能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且能帮助我们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亲情。
第1章 游戏力养育方式的价值
1、游戏是生命的主要元素。
2、游戏也是孩子交朋友、体验生活以及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3、游戏是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如何与别人重归于好的方式。
4、全身心地与孩子一起游戏,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建立自信。
5、游戏让情绪转向积极的方向。做游戏既能帮助孩子进行心理治疗,又能帮他们处理信息,正可谓一举两得。加入孩子的世界,将他们从封闭的情绪和乖僻的行为里解救出来,重建联结,重获自信,游戏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6、很多家庭的生活很正常,但就是缺了些热情和欢乐。
第2章 加入孩子的世界
1、游戏力所提倡的,就是父母们与所有的教育者们,充满渴望地与孩子建立联结,随时准备为孩子献出永不枯竭的爱、鼓励与激情。游戏是帮我们重建深层联结的最好桥梁。我们必须准备好,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2、放手让孩子自己玩耍,可以培养他独立自主的能力,而且也能让父母得到必要的休息,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把饭煮好。有些时候,孩子仍然需要同大人一起游戏,这才能实现游戏的全部意义。
3、孩子永远都需要独自游戏以及与同龄伙伴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但事实上,当大人有效地参与孩子的游戏时,孩子获得的乐趣会更多。
4、耐心倾听。因为孩子首先想确定我们是否在认真听,会不会打断或责骂他们,然后才决定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事情。
5、当孩子很难与同龄伙伴或其他成人建立稳定关系、不能自发自如地玩耍、生活出现一些变动、遇到危险时,我们都可以通过游戏向孩子提供帮助。
第3章 建立联结
1、联结—断裂—重新联结。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游戏力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摆脱孤独感的困境。重建联结需要游戏来帮忙,因此需要我们屈尊和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花一些时间做孩子最喜欢的事。
2、依附理论:孩子不断需要关爱和照顾,就好像有一个杯子,不断需要蓄水。杯子被蓄满爱心、关注和安全感的那些孩子,确实是幸运儿。大人除了提供食物和抚摸外,安慰难过的心情、一起玩耍以及交流谈心,都能起到蓄水的作用。不断蓄满孩子的杯子,是亲子联结的根本。它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需要通过细微的日常互动持续不断并坚持多年。
3、孩子必须“从与他人的互动中得到心理满足”。真正的蓄杯,只会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爱和依附感有着不尽的需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要尽我们所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与尊重,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自己是受人欢迎的。
4、为联结而游戏。让“目光之爱”延续,不管孩子几岁,都继续与孩子做深情的目光接触,进一步融入孩子的世界。不要觉得孩子大了有些事就不用做了,要持续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永远都在。
5、“爱之枪”:随时随地的联结。当孩子有情绪时,倾听孩子,让他们先把情绪表达出来,不要逗他们开心或者转移注意力。打开孤独之门的关键,就在于把他的表面攻击翻译成建立联结的内心请求。联结就像空气、食物和水一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第4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
1、“力量之屋”的故事是一个运用身体对抗游戏来提升自信的例子。第一波自信力,来自孩子刚刚出生时获取基本生存需要的能力。一点点挫折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挫折过多,则会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无力感。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好的玩具,每天的游戏使孩子的感官不停地接收到海量的信息。第二波自信力,来自孩子在蹒跚学步时,发现自己可以对别人说“不”,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3、第三波自信力,贯穿于孩子在这个世界中寻找自己位置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同龄人的世界。只有让孩子一边经历不断的挑战,一边持续得到关爱和尊重,他们才能为面对这个世界真正做好准备。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安全感和自信力,而这两者则来自被关爱和被悉心照料的感受。
4、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孩子战胜这些负面情绪,使他逐渐获得自信力和竞争力。
第5章 乘着笑声的翅膀
1、开怀大笑至关重要。对于想用游戏来拉近亲子距离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父母来说,听到了笑声,就能确定自己的方向没有走错。枕头大战是引发笑声的好方法,玩“袜子游戏”每个人要想办法脱掉别人的袜子。
2、一起大笑,是加入孩子、与他们建立联结的基本方法。你只要爱他、抱他,对他释放的情绪表达安慰和接纳。他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才有这样的安全感。
第6章 学会打闹
1、和孩子对抗打闹,可以帮助他们找回真正的自我。打闹规则:提供基本安全。发掘任何可以联结的机会。寻找一切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力量。抓住每个机会,处理情绪的旧伤。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适当的难度。仔细观察。通常情况下,让孩子赢。当有人受伤或不愉快时,立刻停止。不可以强制呵痒。控制你自己的情绪,别跟孩子动真格的。
2、打闹是在学习如何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攻击性。真正的强者,不需要真的逞强。不仅在练习攻击能力,也在练习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
3、给孩子一堆沙子、树枝、锥子、钉子和木头,好过游戏器材和店售玩具,即使这样可能有受伤的危险。”让孩子参与有规则的运动,这类运动游戏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因为他们是在用身体学习。
4、好处:自我安抚,专注力,整体规划、先后条理的能力,控制情绪冲动。
第7章 暂停现实,置换角色
1、游戏的基础真正变得平等,甚至会偏向孩子一点儿,从而来弥补他们在现实中因弱小而产生的挫折感。角色置换,对恢复孩子的自信特别有帮助,能帮助他们摆脱无力感的困境,克服恐惧等被压抑的情绪。
2、用讲故事来疗愈恐惧。让孩子讲故事,其意义在于让他释放与事件或经验有关的情绪。没有这个出口的话,这些遗留在孩子心里的感受,会在未来困扰他。
3、假想游戏。胡说八道傻瓜学校”的游戏。编出各式各样可笑的规则、处罚和困难的挑战,掌控游戏而获得力量感。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当演员,甚至导演和编剧。
第8章 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
1、父母的工作:一是帮助孩子生根,二是帮孩子强壮翅膀。每个孩子都需要蓄满的杯子,每个孩子都需要根和翅膀。
2、游戏力的原则,是坐到地板上和孩子一起玩。不管玩什么游戏,努力地给男孩更多关怀,给女孩更多力量,从而帮助所有的孩子把根扎深,让翅膀更强壮。
3、同情心、情商和仁爱,都是从亲密关系中学习来的。安慰、拥抱和珍视并不会让男孩变得懦弱,相反会使他们在情感上更加坚强,使他们更有人性。
第9章 跟随孩子
1、如何跟随孩子:只说“好啊!”,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预留“游戏时光”,花些时间调整自己。
2、游戏是孩子向我们诉说生活的方式。因此,玩他们想玩的游戏,用他们希望的方式玩,就是我们真正聆听孩子的方式。
3、游戏时光的基本形式很简单。家长或其他大人为孩子预留出固定的一对一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大人必须不受干扰,注意力专一,所专注的只有联结、参与和互动。
第10章 主导孩子(在必要时)
1、轻推一把~主导孩子的关键。比如建议一个游戏主题,提出一个主意,或者仅仅制造一些身体碰触,然后观察孩子如何反应,轻推方式可以问个简单的问题,或者发表一下议论。先加入孩子的游戏,然后再把游戏做一些改变。
2、拥抱、相互凝视、握手、击掌甚至摔跤等都是联结的方法。我们的工作是坚持联结,要透过孩子表面的对抗与不端言行,看到他内心深处其实是渴望更多的关怀和抚慰。
3、主动和坚持,用温和的推力来重建联结。通过拥抱来帮助孩子克服对与人接触的抗拒。在孩子变得粗暴或激动时,坚定地抱住孩子会使他们镇定下来;身体接触所产生的挤压力和安全感,会帮助孩子把情绪释放出来。
4、运动挑战让孩子有机会测试自己、寻求极限、验证自己有多少力量。主导的是游戏,那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持一种态度:任何事情都可以是有趣的。
第11章 加入你不喜欢的游戏
1、黏人的孩子其实总在担心可怕的分离。但是如果我们黏住他们,他们就可以决定何时分离。
2、只有依赖感满足后,他们才能重新出发,继续往独立的方向前进。在积极的打闹游戏里,孩子能够尝试自己身体的力量。
3、与孩子发生足够多的身体接触,是亲密的、健康的。任何身体方面的游戏,如运动、打闹、户外奔跑,都可以帮助孩子消耗掉过多的冲动。孩子需要健康的身体接触和运动游戏,但是大多数孩子并没有足够的机会。
4、加入孩子的行为,让它变成大家一起做的趣事时,问题竟然不见了。
第12章 迎接情绪的暴风雨
1、如果不能自由地表达情绪,那么孩子或者把情绪封闭起来,为长大后的各种问题埋下祸根,或者通过其他形式间接发泄出来。
2、疗愈情绪的首要工作是释放情绪。加强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亲密的联结,才能有健康的情绪表达。
3、讲故事是可以加强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亲密的联结,才能有健康的情绪表达。可以自己哭泣,但在别人肩膀上哭泣的治疗效果却更好。
4、发脾气是孩子表达及释放情绪的方式。如果父母能够用理解的态度陪伴孩子,为他提供情感的支持,那么即使是要坚决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情,孩子也仍然会知道在心灵经历黑暗的时刻,自己是不会孤单一人的。
5、当愤怒将他们吞噬的时候,你需要帮助孩子保持与你的联结。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安全感。承认他的愤怒,说话时语调温和、神情镇定。坚持基本的安全规则,但是不要走开,也不要叫孩子离开,除非你自己需要休息一下以便保持冷静。
第13章 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
1、世界上有很多悲哀的事情,但最悲哀的莫过于孩子惧怕他的父亲、母亲或老师。他对他们只有害怕,而没有爱和信任。
2、建立规则的新视角:冷却自己,联结,“沙发会议”,而非冷处理,游戏,逐渐引导良好的判断力·翻译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事先预防,而非事后惩罚,了解孩子,给出明确的界限。
3、与其他父母交流,是自我冷却的一个好办法。多数“行为问题”的根源,实际上都只是联结的断裂。联结感良好的孩子更愿意与他人合作,更能为他人着想。
4、暂停”不是为了处罚谁和孤立谁,而是加入孩子并积极引导的方式。让孩子选择一个温暖舒适的角落帮孩子安静下来,前提是孩子自己选择去那里休息,而不是我们命令他去。
5、规则的最终目的是引导。鼓起勇气试试游戏的方式,更有效地引导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在规则问题上主动合作。
6、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服从的能力,而是培养孩子自己具有良好的判断力。
第14章 解决手足之争
1、让孩子来主导。我们可以提供一部分帮助,再后退一步,看看他们能不能自己解决剩下的问题。
2、当孩子投入真正的游戏(开放的、自发的、没有事先编排的游戏)之中,他们是在创造一个既属于自己、又包容他人的世界。我们成人的工作,是要帮助孩子获得包容的胸襟。
3、每个孩子心中都有“手足相争情结”,即便是独生子女。
4、思考手足相争的问题时,脑海中想象空杯和蓄杯的图画将会很有帮助。手足相争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竞争蓄杯的机会。
因此,我们必须主动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蓄杯机会,让他们不必偷,也不必抢。与一对一时的做法一样,我们用关注、爱的情感和倾听来蓄满他们的杯子。与一个孩子在一起时,蓄杯将提供力量和热情;与多个孩子在一起时,蓄杯将帮助解决冲突,增强合作和包容,激发他们的创意来更好地共同游戏。如果孩子们因为互相竞争而受到惩罚,那样会把他们的杯子倒得更空。
第15章 为我们自己充电
1、在我们能够真正应用有效的养育原则和方法之前,我们需要为自己充电,蓄满我们自己的空杯,学会彼此倾听,让自己从孤独感和无力感的困境里走出来。也就是说,在游戏力中反复强调的概念和原则,都适用于父母自己。为自己充电的第一步,是承认我们在开始游戏时的情绪。
2、为自己蓄杯的最简单方式是找到一个倾听者,可以是配偶、其他父母、自己的朋友,或者心理咨询师。找一个能够尊重你、对你的话感兴趣,但不会教导你该如何如何做的人。
3、相互倾听、相互倾诉,是游戏力所强调的重要环节。建立游戏力互助社群。成为孩子出色的游戏伙伴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尽量保持亲密的身体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