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先贤,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了解红薯背后的故事,里面藏着大智慧、大慈悲!

      公元1593年,菲律宾红薯高产,并明文规定红薯不准出口,偷渡者会被处死。但那年,我国福建发生大饥荒,在菲律宾经商的陈正龙听闻十分焦急,他花重金买了一根红薯藤,将它偷偷编进了回国货船的缆绳里,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

        陈振龙icon出生于福建长乐书香世家,年轻时曾考取秀才,后因厌倦科举考试。于是开始了他的商人生涯,时常往来于福建和菲律宾(吕宋)之间。

        在菲律宾陈振龙发现当地土著种的甘薯(红薯),高产、味甜可口、饱腹感强,而且在当地种植产量非常的高。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煮、烤熟吃,而且连叶子也能吃。

      原来征服菲律宾的西班牙人经常遇到粮米不足,于是引入了南美洲的甘薯,在菲律宾推广种植。

        甘薯亩产可达二千多斤左右,相比于明朝时国内亩产仅有两三百斤的小麦和水稻来说,尤为可贵。所以菲律宾殖民官府将甘薯视为“国宝”,严令禁止出口。

        当时明朝时常闹灾荒,可怜的百姓闹粮荒,陈振龙听闻非常难过。由于甘薯易种植、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生熟可食,他就暗自计划把甘薯带回国内用于百姓度饥荒。

        陈振龙先花钱给土著,自己和土著潜心学习甘薯种植方法,然后开始计划将甘薯藤偷偷带回国内。

        第一次,陈振龙直接把甘薯藤放在装货物的箱子里,谁知经过关卡时被发现,检查人员反复审视他,指着甘薯藤问道:“你要带到哪里去?不知道这是犯法的吗?”陈振龙假装不知道这是犯法的。关卡人念在他是初犯,口头警告后,放过了陈振龙。

        第二次,陈振龙把偷来甘薯藤编到一个藤篮中,然后在藤篮放进干鱼干等海鲜。结果又被当地百姓发现,他被当地人当作小偷,被毒打一顿,念他是老头,就没有把他送进大牢。

        一把老骨头的他,仍然不甘心,决定再试一次。

        第三次,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50岁的陈振龙再次冒着被杀的危险,花巨资购得一根薯藤,这次他将甘薯藤偷偷地编入了靠在岸边中国商船的缆绳中,并抹上淤泥。这次过了严格的海关出关检查,他长出一口气。

        陈振龙随着这艘船驶回中国,等到船一出港,他马上将甘薯藤取出来,放在船舱阴凉处保存,不时给它洒点水,以免薯藤干瘪。

        经过七天七夜的航行,陈振龙顺利抵达福州。船一靠岸,他顾不上休息带上藤条,马不停蹄地直奔老屋。

        按照向菲律宾土著学来的种植方法,马上让儿子将甘薯藤条种在老屋院子里。

        这根独苗藤条,经过一路小心翼翼掩护、呵护,带着希望种了下去。浇上水,终于不负期望,这顽强的甘薯藤生根发芽,并结出了沉甸甸的甘薯。

        看着沉甸甸的宝贝,50岁的老秀才喜出望外。

        当年,1593年,福建地区遭遇大旱,五谷歉收,很多人食不果腹。情况万分紧急。

        自己种甘薯成功了,陈振龙让儿子陈经纶快马加鞭速速上报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试种红薯用于度荒。

        陈经纶遂将甘薯容易种植、产量高、生熟可吃的好处讲给巡抚。

        金学曾正为灾荒头疼中,甘薯能不能奏效呢?让陈振龙父子赶紧试种。

        陈振龙父子两个,将甘薯发芽和藤条切段,尽可能多种些,这都是希望。

        7月份种下去,4个月后启土开掘,朱薯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可以充饥。

        金学曾非常激动,终于有办法救老百姓了。就通令各地如法栽种进行大面积种植,闽中上千万百姓饥荒因此缓解。

        就这样,在不断推广下,当地百姓很快家家户户有了藤根。

        老百姓们发现,长出来的甘薯,颜色红彤彤的,是好兆头,便改名为“红薯”。

      陈振龙把红薯引入我国,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我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据古书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到清乾隆年间,红薯已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清道光年间,福州人为感谢陈振龙的恩德,在乌石山建造了“先薯祠”和“先薯亭”,以此纪念引进红薯有功的陈振龙。

        中华文明有这样的贤者,得以不断发展,冒死引进红薯救了无数华夏百姓,可以称为古代“神农”。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恩先贤,珍惜生活,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