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受奉行,首先要信,才能接受并且遵照执行!初读《金刚经》十九

2019年7月22日 DAY33

金刚经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这一分,依旧是在讲说受持,也就是接受和实践般若学说或者《金刚经》的功德,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佛说: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中晚都以与恒河沙数量相等的次数做身命布施,用这么大数量的次数或者这么大数量的分量来做生命的布施,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内财施。但他的功德,还不如有人,听闻此经,信心不动摇的人福报来的大。更何况如果还有人去抄写经文、信受奉行、阅读背诵,为他人讲解这部经典,这个功德就更不得了了。

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

古印度称早晨为初日分,中午为中日分,下午为后日分。约十点钟以前为初日分,十点到下午两点为中日分,两点以后为后日分。

劫:

古代印度的时间单位,佛教沿用之。泛指极长的时间。音译为:劫波、劫跛、劫簸、羯腊波等。意译为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等。

在印度,通常以一劫为梵天的一日,即人间的四亿叁仟二百万年。佛教则视之为不可计算的极长时间,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

佛教对于“时间”的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的过程。

佛陀对须菩提讲,简单的说,这部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功德无边。如来为发愿心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为发愿心学习最上乘佛法的人来讲述。

功德:

功是指福利之功能,德则是指此功能为善行之德。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

即意指功能福德,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

如果有人能够信受持行,阅读背诵,并广为他人宣说,如来可以确切的知道这种人的成就不可思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

像这种人,都是可以会证得,或者可以会承受、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佛陀又对须菩提讲,如果只是乐忠于小乘佛法的人,他们会因执着于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等各种各样的名相,那么他们对于此经不能听受,不能读诵,更不能为他人解说了。

大乘:

梵语音译摩诃衍,乘,即交通工具之意,指能将众生从烦恼之此岸载至觉悟之彼岸之教法而言。不以个人之觉悟为满足,而以救度众生为目的,一如巨大之交通工具可载乘众人,故称为大乘。以此为宗旨之佛教,即是大乘佛教。用乘载比喻觉悟的境界,自觉且觉他者谓大乘,限于自觉者谓小乘。

小法:

即指小乘佛教。佛之说法,实际并无二致,只因弟子发心不同,致使浅者见浅,深者为深,而又大小乘之别。也b指外道法,即非佛法。

所以,须菩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这部经典在,一切世间的天神、人类、阿修罗,都应该于此虔诚得供养。应当知道此经所在之处,就是塔庙所在之处,都应该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也就是应该按照佛教的规矩表达尊敬,能够散以鲜花,虔诚地供养。

华香:

华是花的通假字,华香即花和香。

作礼围绕:

是佛教,在印度,其他的教派也有这种表达尊敬的方式。根据佛经里的说法,佛陀在世的时候,如果有弟子来拜见佛陀,一般都要围绕着佛陀走一圈或者三圈,甚至更多圈,然后顶礼。

这个绕行在印度是右行,所谓右行就是顺时针绕行。佛教里顺时针绕行是正确的,而逆时针绕行是错误的,但是不同的派别往往绕行的方向不一样。

所以,在这一分,还是在强调功德,也是强调了,有佛经的地方就如同有庙宇。需要作礼围绕。

持经功德,就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德包含福德,有福德未必有功德,功德胜于福德。功德是修行来的,是修行的成就,是智慧,没有办法给别人。福德是福报,是通过布施得来的,可以给别人,比如财富。

比如,达摩到中国来,见到梁武帝,梁武帝跟达摩祖师说,他做了皇帝之后,全心全力护持佛法,建了四百八十多个寺庙。他向达摩祖师炫耀,他这个功德很大。达摩祖师说:你做的这些事情,并无功德。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真正的行善,就是你只管去做,不要去想结果,所以,为了做好事,为了得福报而做的好事,因为着了相,因为抱有了目的,那初衷还是为了做好事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受奉行,首先要信,才能接受并且遵照执行!初读《金刚经》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