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 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儿童 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读书笔记


一、引言

1、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一一培养孩子 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独立 、 自信、勇敢 、不畏困 难的品质,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个体心理学认为 :人的行为由个人的人格统 一 体发动和指引,人的行为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 。

人格的统一体 ,并不建筑于客观现实,人类虽然 生活在一个充满同一样事实 的世界,但却各自 以不同的方式 塑造自己,一个人 对生活事实的主观看法才真正是他的人格结构的基础。

要了解他的人格,不 是通过他对自 己的看法和认识,而是通过他的行动 ,通过把 他的行为联系起来分析。

3、人的寻找目标的活动 ,导致形成个人 的人格

所有的儿童都有 一种内在 的自卑 感 ,它刺激想像力并诱发企图去改善个人的处境 ,以消除心 理的自卑感。(???)

4、三种类型的孩子具有补偿性 的心理特征

生来就有衰弱或带缺陷的身 体器官;从小受到严厉的管教 ;从小被娇宠过甚 。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是人生的同一个基 本事实的两面;

5、社会感情的强弱是一个 人获得正常成长的 关键性和决定性因素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连接家庭和广大现实世界的中 介物 ;它不仅提供书本知识 ,而且还应该是一 个传授生活的 学问和生活的艺术的地方。

6、一个人对待下面三个问题的态度,更能表现出他的真正的自 我

如何结交朋友和与人相处?;如何利用生命?;如何看待异性?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做一个合作 、友爱的 人 ,它向着生活的建设性的一面 ,那么,这个人解决 问题的 办法都会留着他 的这一目标的印记 ,和反映 出一种良好的建 设性 ,这个人也就感觉到了幸福 ;他的建设性的活动,为他 带来了价值感和力量感 。

7、个体心理学有充足理由把对于社会有益的事情视为 “正确”。

个体心理学强调运用孩子的社会意识来检测这个孩 子是否获得成长 ,得到过 “正确” 的培养  ,他会显示 出具有社会感情 、勇气 、理解力和建立起一个有用 的目 标 。我们只需要找到他追求 的节奏 、他的 自卑感 的程度,以及他的社会意识的强度等 。

二、人格的统一性

1、人格的 统一体:了解一个孩子的全部生活历史 ,才可以弄清楚他做的 单 一件事情。把人的行动和表达协调成为他应付处境的协调统一的 方式,不但构成了这个孩子的性格 ,而且 使他的行为 个性 化 ,使之有别于其他儿童的类似行为。

2、了解一个人的个别行为的含意的前提 ,是要有办法理解 这个人的整个人格。我们不仅 要考虑出现这种情况的时间,而且要调查引发这种情况的原 因。

3、问题的根源在于人需要在心理上确立 一个 目标 ,而 目标的确立涉及人的判断一一这就给人犯错误 提供了可能。在孩子 2 岁或 3 岁的时候,他就为自 己确定了一个 追求的目标一一这一 目标指引着他 ,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追 求这一目标 。

4、孩子对事物的 理解决定着他的成长 ,孩子 的印象取决于他如何看待这一事实

5、我们的观点控制 、调 节我们的行动 ,我们的人格构成也以我们的观点为基础。主 观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

6、我们的计划 、打算 ,我们对生活的 理解 ,从不会和既定的社会传统完全和谐一致。社会制度是为人而设的,人不是为社会制度而存在 的。个人的解放确实在于培养社会的意识;但培养社会意识 并不意味着强迫个人接受千篇一律的模式。

7、学校必需学会把学生视为 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必须学会应用心理学 的见解去判断某些特别的行为 ;不应把这些行为 ,视为单个的音符,而是要把这单个的音符和整 支乐曲联系起来一一人的人格统一体就是一支完整的乐曲。

三、 追求优越 感和它对教育的意义 

1、除了人格统一体 ,人性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心理学事 实就是人们对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被侮 辱、蔑视的感觉,彷徨和 自卑的情绪 ,总会使人产生一种渴 望去努力达到高一级的目标以获得补偿和达到完美

2、我们习惯于把雄心视为优点,这种做法通常是一个错误。雄心勃勃的孩子只关心最终的结果一一人们承认他们 的 成功。他们背负着别人对他们的期待 以及他们对自 己的期待 。这种小孩甚至会揭短 、 漫骂 、羞辱他人一一他 自己增加价值或别人失去价值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

3、如果遇到困难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能保持心理的平 衡 ,而不是他们马上着手解决这些 困难。克服了左撇子问题的人,同时也在人生中取得了成就 , 这通常发生在艺术领域。应该培养孩子成为勇敢 、坚忍 、 自信 的人 ,让孩子认识到 :面对失败不能气馁 ,要把遭遇的失败 当做一个新的问题去解决。

4、培养孩子是为了社会而不是为 了学校本身。应该运用孩子的长处作为教育孩子的突破口 ,鼓 励他争取在其他的领域同样取得进步。参照教 育的终极 目标和社会目标 ,避免孩子取得的抽象学业成 绩,人为 的障碍孩子为 追求优越感而放弃从事有益的活动

5、许多孩子不肯放弃犯法的行为,因为他们相信在别的方面他 们不会取得成功。尽管这些孩子通常 明显地做出 努力 ,但还是落在其他孩子后面。顺理成 章,他们很快就放弃希望,转而寻找借口逃学 。教师 、部长 、医生和律师的家庭频繁地生现出任 性的孩子,部分的原因是这些身为教育者的父亲异常严厉地压迫子女 ,常常剥夺 了他们的独 立性。

四、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1、每个小孩都在追求优越感。

父母或者教师 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沿 着一个有 益的和有所成就的方向展开,区分有益还 是无益的答案是 :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他的社会感情 ,或者说 ,增强 他和社会紧密相关的这种意识。

2、当孩子偏离有益的方向时,并不会 从否定的经验中学到肯定的教训

教导孩子不要把生活 看成为一连串互 不关联的事件 ,任何 正在发生的事情都不可以从他的 生命中被单独分离出来 ,要解释此刻发生的事情 ,只能把这之 前所发生的 事情联系起来。孩子只有明白了这 个道理,他才 会明 白他走进歧路的原因。

3、通常懒惰的 孩子却能够得到人们的原谅。

一些孩子会想到用懒 惰的手段达到引人注 目的目的。“如果我不懒惰 ,我有 什么不能干” 一一抚平 了他们的失败感,它为那些缺乏 自信的孩子 藏拙 ,为他逃避努力克服困难提供借口。

4、口吃的孩子应该得到鼓励

只有 通过友好的启发和增强他的勇气 ,才能成功地治好他的毛 病。导致口吃的决定性因素 是口吃者没有与他人建立起一种 良好的联系。他渴求优越感 ,渴求他人的承认。(同理,尿床是一个确定的信号一一它显示孩子甚至在 夜间也在争取母亲的注意)

5、我们能创造出 艺术品是因为我们能放任身体

虽然有意识地掌握我们生活的方向有其重要性 ,但试图 控制具体每一个别的行动 ,却是有害无益的。如果人有意 识地操作那本来能够自动操作的功能 ,那么 ,他这样做只会 妨碍了这一功能的操作

五、自卑情结

1、追求优越感和自卑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兼而有之

追求优越感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卑。因此,我们努力 争取成功 以克服自卑感。过度的自卑感 夸大了遇到的困难和削弱了自己的勇气,迫切需要得到容易的补偿和似是 而非的满 足 ,但它 同时又堵死了通往成功的道路

2、用乐观的态 度激励孩子的勇 气

他们做得到 ,因为他们相信 做得到。向那些走了弯路的孩 子发出他们以后肯定会变坏的判语只会加剧小孩的怯懦,应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使他们对自己的 精神 、身体的能力感到有信心,培养孩 子的独立性 。教师最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学生不会 失去信心。以希望和喜悦期待着将来

3、怯懦带来一种个人主义的 、好斗 的人生态度

他犹如生活在一个敌国 ,形成了多 疑 、嫉妒和自私的性格特征 。他们不愿意赞扬别人;如果别人受到赞扬 ,他们就会 羡憎交加。让孩子跟生活 和世界达致 和解 , 让孩子看出他的错误就在于他期望无须通 过努力就能赢取别人的敬重

4、眼神可看到灵魂的一部分

眼睛这一器官并不单 纯接受和传递光线 ,它们还服务于社会交流的 目的。一个人 打量他人的眼神,显示出他对与人交往的愿意程度。根 据一个人打量我们的眼光就可以判断出他对我们 的看法 ;从一个孩子的眼神来判断他是不是一个友善的 人一一 这还是比较容易的。他们回避的 眼神只不过显示出他们想尽量避免和他人发 生哪怕只是短暂的紧密联系 ; 召唤一个孩子过来时 ,他靠近你的距离也是一种信号

5、大多数体弱 、残疾和样貌丑陋的孩子都有一 种强烈的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以两种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 ,要么腼腆退避, 要 么言词咄咄逼 人。因为体质虚弱而变得屠弱不堪的 孩子 ,即使在他的体质变强壮以后 ,他们仍然表现得相 当虚 弱。很多这类的孩子甚至发展到只 和那些处境比他们差的人交朋友 正如有些成年人特别喜欢 跟遭遇不幸 的人来往一样 。向孩子解释清楚: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样 会让孩子安心 ,不致于失望气馁 

六、孩子的成长,防止自卑情结

1、决定孩子成长的因素是这个孩子对于外在现实 的看法及他对他和这种现 实所构成的关系的理解

既不是孩子内在的能 力 ,也不是他所处的客观环境 ,这小 孩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并不决定一切 ,我们成年人对于小孩 的处境的判断也不重要。关键要以孩子自己的眼睛看待他的 处境 ,以孩子判断理解他的情况。

2、健康的身体就必然有一个健康的心灵一一这说法并不真 实

尽管一个孩子有身体的缺陷,但如果他能鼓起勇气面对 生活 ,在他有病的身体里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健康的心 灵。相反,如果一个小孩身体健康 ,但由于发生一连串不幸 的事件 ,他因此对自己 的能力得出一个似是而非的错误看 法 ,那么,他的精神就不是健康的。如果一个小孩自愿与人隔绝 ,这表 明他没有足够的信心跟同伴竞争,那些无动于衷 、感觉冷漠 、处于被动状态的孩子其实他们戴着一副假面具,因为他们的内心并不是 真的那么无所谓。他们被逼急的时候 ,一般会勃然大怒 ,甚 至一死了之。

3、各学科对精神安全提供的不同作用

数学是为数不多 的给人以安全感的学科之一。它通过一系列的思考 ,把纷乱 和无序以数字的形式稳定下来。具有强烈不安全感的人通常 都拙于计算。写作把只有人的内在意识才了解的 话语声音固定在纸上,它给予写作者安全感。绘画能使转瞬 即逝的光学印象恒久不变。体操和跳舞通过对我们的身体有把握的控制 ,也提供 了一种精神的安全感。如果孩子学游泳感到很吃力 ,这是显示孩子自卑感的一 个鲜明迹象(???)

4、在研究某一特别孩子时,要注意其生活方式

孩子的家里是谁当家做主一一这一点对了解孩 子很重 要。通常这个人是父亲 。母亲或者继母主宰家庭 ,父亲通常就会失去儿女对他的尊敬,儿子以后很少能够摆脱对女人的畏 惧。以后这种男人不是躲避女人就是在家里 和女人闹别扭 、 制造不快。祖父母在孩子的 成长中也担当着重要角色一一但那通常都是溺爱 、纵容孩子 的角色没有培养起孩子的独立性。尽量不要让小 孩知道家庭中有人患有精神病,人们会迷信地认为精神病可 以遗传

5、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在理性许可的范围内让孩子从实践中学习

指导孩子行为不是他人强迫他接 受的诸多 限制,而是客观事实之间的逻辑。个体心理学认为太严厉或者太温和的教育 方法都不适宜。对孩子吹毛求疵的父母使孩子丧失了斗志,对孩子的纵容迁就助长了 凡事依赖的态度 。父母的工作是尽量帮助孩子准备好应付生活 ,能 够自己照顾好自 己。母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 要把孩子的兴趣和信任扩展到其他人身上,母亲们至少应该懂得不宜把小孩 的独立性消灭净尽 ,甚至在小孩病了,需要得到专门照顾的 时候 也应如此。

七、社会感情及其发展的障碍

1、一个小孩的生活 方式通常在 4 岁或 5 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

在这一段时间他 必须培养社会感情和锻炼调节适应社会的能力。他对外在世界的统觉保持不 变 ;孩子的眼光跳跃不出他的视野 ,那早已形成的思想运作 模式,和由此产生的行为会不断地重复。一个人的社会感情 的发展受着这个人的精神视野的制约。为数不少的孩子和成年人都有一种连 结他人的愿望,在与他人的相互合作中 ,履行自 己的职 责,使 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社会感情和个体身体力 量的不足有极大的关联

达尔文观察到那些防御本领多少被大自然忽略了 的动物都是成群结队地出没。社会感情和对优越感的欲望这 两者都以人性做基础。社会感情的观点无疑优于个人追求的观点。团体的组成不仅弥补了个别动物作为单个所欠缺的东 西,还使它们发现防卫的新方法 ,这改善了它们的处境。研究这类问题的动物学家还说 ,在这些动物群里面 ,我 们还经常发现类似于法律的安排。有趣的是,在这一方面 ,很多历史学家强调人类最古老 的法律最先针对的是部落的看守者。在整个动物王国,除了人,再没有别的动物在 刚出生的时候是那样的无助和脆弱。

3、所有伟大的成就以及 一个人的能力 的发展,都是在社会生活的推动下,向着社会 感情的方向取得的 。

人类发展了言语就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人类具有 团体生活的需要。只有当一个人和其他 人发生了紧密联系,他才可 以提高和掌握我们所说的言语能 力。在小孩身体单薄 、力量不足的时候 ,我们正 好可以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社会感情两者结合起。

4、社会感情在培养人的说话和思维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很难想像,如果缺少了社会感情 ,人照样能够培养出其 他的能力。例如理解力或者逻辑意识。一个离群索居的人是 不需要逻辑的 ,或者起码他并不比 动物对逻辑有更大的 需 要。但一个经常跟人交往的人,就必须运用他的言语、逻辑 和常识,他需要发展或者获得社会感情。这是所有逻辑思想 的最终 目标。为什么数学计算能得到所有人的接受 和信任 ,以致我们都倾向于只把用数字表达的东西视为真实  和精确呢?理由是数字运算更易于传达给别人。我们对那些无法传 达的,或者无法与人分享的真理不抱很大的信心。柏拉图感觉到 ,甚至哲学 家,如果缺乏社会感情所带来的安全感,也不会懂得生活。就艺术而言,理解 、认同的界线是有伸 缩性的 ,或许个人的趣味有更多的活动空间。但大致上 ,甚 至艺术美学也遵循着社会的目标。

5、确定孩子在家庭的位置才能够全面地了解这个孩子

年长的孩子取得的是常规的进步,而弟弟或 妹妹因为受到刺激 ,所以会做出更大的努力去追赶哥 哥或姐 姐。弟弟或妹妹表现得更加活跃主动,也更 加咄咄逼人。长子们通常都有保守 、循旧这一性格特征 。 他们对权力 、规章制度和铁定的法律深信不疑。这一类长子当 中也有例外情况 。给他们带来麻烦的就是他们的聪明的妹妹。他 们会感到无力和妹妹竞争。这种男孩有时候会令人难以置信地 憎恨女性。家里的么子属于总想抢夺人们 的注意 、在众人 中脱颖而 出的一类。 他们在很多情况下都顺 利成功。还有另一类型的么子么女。他们和上述的活跃主动型 的孩子恰恰相反 ,他们心灰意懒,因为怀着巨大的欲望要超越他人的人比起任何 人都更易 受到困难的打击

八、孩子在家庭的位 置 :孩子 的心理及其相应的对策

1、孩子的 早期处境试验和磨炼着孩子的性格。

孩子在成长时期总有一些属于他个人主观的东西 ,教育 孩子的人应该了解孩子的这种个性 。经过数年的训练 ,他的行为模式固定下来了 ;他 再也不可以客观地看问题, 他只是根据自己对 以往的生活 的理解对事情做出反应。

2、孩子追求优越感的另一种形式

孩子的性格特征 、他的感情和生活方式都无一例外服务 于追 求优越感 、提高自己的价值感和获取他人的尊重。但在学校我们经常遇见这样的一类孩子好像和这里 的描述不相符合。他们懒惰 、内向,对学习 、纪律和人们对 他的批评教育一概无动于衷 。事实是,在冷漠的背后,却是一个极度敏感的、颤 动的心灵。它需要以外在的冷漠来避免受到伤害。他们做着各种白日梦,在幻想世界中自 己又总是显得高大 、完美。太过沉 浸在白日梦里的孩子并不能适应现实 ,他们无法使自己成为 有用的人。在这种情况下 ,现实和幻想之间存在着很 大的距 离。有时候孩子会采取折衷的做法 :他们在稍做努力适应现 实的同时保留着他们 的幻想。

3、要理解孩 子 ,我们一定要记住 :他们很强烈地倾向于把每样事情 划分 为泾渭分明的两类

上或者下;全部都好或者全部都坏;聪 明或者愚蠢 ;优越或者卑下;要么全部都要 ,要么一点都没 有。我 们可以推断 ,那些习惯于把世界事物划分为 尖锐对 立的人 , 还保留着孩提 时期的思维。在这两个极端之 间有着无数的等级。习惯这种非此即彼的判断方式的人具有 强烈的自卑感并因此变得野心勃勃。小孩 的很多古怪性格特征 例如偏执 、顽固它们的根源就 是这种非此即彼 ,不是全部 占有 ,就是全部失去 的思想。

4、我们不要忘记正是那些 有丰富的想像力 ,并且能够把想像和现实相结合的人才能成为人 类的领袖 。

他们成为领袖 ,不仅因为他们受到更好的学校教 育 ,具有锐利的观察力 ,而且还因为他们有意 识地 、充满勇 气地面对生活困难 ,并且成功地战胜这些困难。众多伟大人 物的生平事迹告诉我们 :尽管不少人小 时候不够重视 现实 , 而且课业也不怎么出色,但他们却养成 关注周围一切的非凡 能力 ,一旦条件成熟 ,他们的勇气就足以使他们直向现实 . 努力奋斗 。当然 ,如何培养小孩成为伟大人物 ,并没有法 则 可循 ,但是要记住 ,千万不要过分粗暴 、唐突地处理孩子出 现的问题 ;我们需要鼓励他们 ,千方百计地向他们解样真正 生活的含意,这样就不至于拉大了现实和幻想之间的距离 。

九、新的环境对儿童的准备工夫的一种测试

1、现在和将 来的行为总是和过去的性格一脉相承的。

他们家庭状况突然有所改变 ,我们或 许最能发现孩子的性格 。在这些时候 ,孩子性格的局限就会 清晰凸现,把孩子的各 种表达联 系起来 , 探讨这些表达之 间的关联 ,找出他们的根 源

2、养父母仅仅善待孩子是不够的 。

有的小孩 已 经在养父母家有几个月的时间了,但他对他们还有 着敌意, 在养父母家里他并不感到愉快。他们相信他们暂时的处境还不错 ,但本质上他们 还是依然故我 ,对他们的友好态度改变 以后 ,他们就会马上 故态复萌。小孩和养父母的 孩子一起生活 ,他认为养父母关心 、爱护他们的子女甚于关 心 、爱护他 。如果养父母无力改变 他的行为 ,他们就只能把他交给别人了。

3、一个新的环境就是对小孩的一 个测试

孩子在学校这一新的环境的失败不应归咎 于学校制度 ,这应归咎于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准备教 育。孩子对自 己失去信心的第一个迹象 ,通常是他无法适应 学校生活.孩子糟糕的成绩和受到 的责打或 许会会让孩子相信 自己不会再有出息。这些对自己和前途失 去了信心的孩子应该得 到人们的鼓励。应该温柔 、耐心和宽容地对待他。

4、父母 过分宠爱或者 呵护限制的感觉加深了孩子应付新环境的难度

小孩没有养成 整齐清洁的习惯,这意味着母亲经常 为他做事。小 孩或许发育缓慢 ,以致人们会怀疑他头脑发育是否正常。就 算以后他摆脱了这种状况 ,他仍会有受到父母 过分宠爱。如果父 母说孩子表现得特别胆小而且丢三拉四 ,我们可以肯定孩子 想以此受到别人的注意。

5、教师就要了解孩子是否完全明白自己的性别角色

在一 个女性气氛浓厚 的环境中长大的男孩,习惯了女孩子的角色 ,他们 以后会经历相当激烈的内心 冲突。一些女孩子憎恨女性的工作。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认为 这些工作没有多大价值 ,这的确是我们文 明的一个很大的失 误。我们的文明明显对男性有利 ,并且赞同男性认定的某些权 利。男孩的诞生给家人带来的欢乐远比女孩多。这无论对儿 子还是女儿都只能产生有害的影响。女孩很快就感受到了 自 卑感的刺痛 ,而男孩则背上了人们对他的期待的重负。当小孩问及性的问题时,在 给予他解释之前 ,应先考虑清楚这小孩当时的实际情形。

6、神话故事并不是儿童的 最佳读物

应该防止孩子阅读那些含有歪曲的幻想和 残忍的行为的故事。讲述强有力的人物做出残忍行为的童话 故事 ,有时候被人们用来锻炼儿童读者和克服他们的温柔情 感,这又是一个错误做法 ,它源自我们的英雄崇拜。温柔的情感遭到嘲笑这 是令人费解的,因为温柔的情感如果不被误用,它元疑很有培养 价值。

十、孩子在学校

1、很多孩子在 初进学校时都 缺乏专注的能力 。

 他们一般都是在家里受到宠爱的孩子 。他没有得到过 丝毫的训练要 去下苦功夫 ,他也不知道怎样去下苦功夫。他没有耐性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他们在学 校一下子 被众多的陌生人弄得眼花缭乱 。批评和指责不会改变 他的生活方式。相反 ,这样做只会使他相信,他在学校难有作为,他会因此形成一种悲观消极的态度。一旦他们被教师争取过来 ,这些被宠惯了的孩子经常就会变得非常用功。母亲是第一个唤醒孩 子的兴趣的人 ,因此,在如何把孩子的兴趣导人健康的渠道 方面 ,她负有关键的责任。

2、我们应该把孩子在学 校取得的学习成绩看做是这个孩子心理状态的反映 。

  在学校 ,孩子成绩有最好 、最差和平均水平。这种格局的出现与其说反映了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不如说反映了孩子的心理态度的静止惯性 。重要的 不是孩子得到 的分数,而是这些分数所告诉我们的有关这个 孩子的智力 、兴趣 、专注能力等 。把智力测试的结果视为一 种终极的结果的做法 ,备受人们的批评。在智力测试 中取得 较高分数,并不是对以后生活的保证 ,相反 ,取得成功的成 年人当中,智力测试取得较低分数的不乏其人。

 3、把学生学习的科目连贯起来 ,并且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

 这样 会使学生懂得他们所学的科目 和这些科目的实际价值 ,而不会把它们视为完全抽象和纯理论性的东西。 在一些 先进的学校 ,有这方面的教学专家 ,他们懂得结合几个科目 一起讲讲授,他们领孩子外出散步,了解学生们偏爱哪些科 目,不喜欢的又是哪一些科 目。他们把所要教的东西灵活调 动起来 ,混合在一起。例如,在讲解植物时 ,把某种植物的 知识和这一植物的历史 、它所在国家的 气候等联 系起来讲 解。这样不但剌激了 学生的兴趣 ,还使本来乏 味 、材燥的科 目变得有声有色 ,让学生能以融会贯通的方法接触了解 事 物,这才是所有教育的最终目的。

4、在学校 ,一个理想的班级应该使 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集 体的一分 子

 教师的引 导和建议对于学生是那样重 要 ,他能够一 句话就把孩子的全力 对抗竞 争转化为 相互合作。一套合适的学生自治计划,会帮助解决上面所说的问题。我们无需等到孩子们完全准备好怎样 做 ,才定下自治计划。孩子们在这 一方面有着极佳的判断力。他们知道谁拼字最棒,佐绘画最好 ,谁运动最 出色。他们很能互相给对方打分。有时候他们 评价别人并不那么公正 ,但他们会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会试 图铁面无私 。

5、儿童教育的一个最 大谬误就是相信能力可以遗传。

相信教育就是培养性格 。精神也体验 、分享 着身体器官所具有的能力 ,并且 ,精神要顾及到器官的实际 能力。但有时候 ,精神过多地顾虑到器官的作用,器官的残疾使精神受到惊吓,以致 于器官的毛病消除之后,精神的恐惧却还会持续很久。一个出色的人留给他的家族某种 遗风 ,而这种遗风对家族后人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单纯遗传的 作用。由此可见,为何有些家庭比别的家庭产生出更多的才 智之士 ,原因不在于遗传 。

 6、男女同班牵涉到一些特别的问题 女孩在 16 岁以前比男孩要发育成长得快

如果男 孩子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看到女孩远远地走在前面 ,就 会失去心理平衡,他们就会与女同学进行一场毫无意义的竞 赛。

7、一个理想的教师负有一种神圣和激励人心的责任 。他铸造孩子的心灵 ,人类的前途也掌握在他的手里。

成功会令人继续成功。教育如此 ,人 生的其他方面何尝不是这样。孩子对某一 个科目感到兴趣 , 并且在这个科目取得成功 ,他就会受到鼓舞,乘胜前进 ,学 好其他科目 。教师要利用孩子们取得的成功以激励他们追求 更深的学问。把课本讲授和对眼、耳 、 手的训练结合起来进行。这些学校的成功表明充分利用孩子 们对物质事物的兴趣是多么重要。如果教师发现一个孩子属于视觉型 ,例如地理学,运 用他的眼 睛,而不是他的耳朵 ,他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8、心理学和教育是同一现实问题的两面

心理学家帮助小孩了解清楚 自己的心理现状况,为何他总感觉受到委屈 ,而其他人都得 到喜爱 ;为何他对成功 已经不抱希望等等。 心理学家和教师聚在一起,讨论涉及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情况的发展形成的道理和今后该做的工作等。小孩的家庭生活及孩子本人的整个心理发展都得到逐一分析最后综合各人的见解 ,大家得到了帮助孩子的具体做法 。

十一、外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1、个体心理学同时研究个体的心理和社 会的心理。

 它既不会专注于个体的心灵 ,以致把剌激心灵的环境置之度外 ,也不会只注意环境的影响而不加考虑独特心灵对于环境的特殊感受。教育者需要考虑人的外在的经济环境 。例如 ,有些家庭,世世代代都生活在经济窘迫 之中,他们困苦 、悲哀地维持着入不敷出的生活,他们不可能帮助他们的孩子对生活培养出一种健康和合作的态度 。他们的心态饱受生活的压抑, 对生活的恐慌 决定了他们缺乏相互合作的态度。 另外,身体状况不好如 不及时照看 ,就会发展成严重和危险的疾病 ,而这些疾病会 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疾病只是诱发了孩子隐 藏的性格缺陷 。在患病期间,他发现他控制 、左右着家人 。他看到父母脸 上的担忧和恐惧 ,他知道这都是因为他的缘 故。病愈后 ,他想继续得到 众 人的注视 、关心。 为此 目的,他以花样繁多的要求来摆布父母。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关于疾病’的知识 ,好让他们有所 准备 ,这样 ,就避免他们受到 突如其来的打击。他们应该让 孩子得到这 个印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重要的是过得有意 。

2、家庭环境非常重要

在孤独不与人交往的家庭 中 长大起来的孩子会把家人和外人划分得一清二楚;在他们看 来 ,家庭与外在世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这样 ,这种孩 子以敌意的目光注视外在世界。与 别人素无来往的家庭生活无从增进社会关系 ;它使孩子变得 疑心很重 ,他们在交往中只会想着谋取自己 的好处。通常那些被宠 坏的孩子会有这种特 征。这些孩子总想着 “排挤” 他人。孤身独处的孩子才会有精 神错乱和神经病症,这种人对他人不感兴趣 ,无法与他人相处。孩子生活的另一个 “难关” 是跟陌生人或者家庭的朋友 的接触。他们在和孩子相处的短暂时间里,对孩子纵 容 、宠爱 ,这样做给孩子的教育者带来麻烦 ,这些事情都应 该避免。不应让陌生人干扰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3、除了由于个人情况而招致别人的偏见以外,还有因为国 籍 、种族和宗教等原因而招来的不好看法。

不仅影响了受此侮辱的孩子 ,甚至侮辱别人的 人也会受到影响。后者变得傲慢 、自负;相信自己属于优越 的阶层,为了活得符合他们为自己 定下的目标,他们也会只 能以失败告终。 民族之间和种族之间的偏见当然是战争的基本原理,如果要挽救人类的进步和文明,这些酿成人类大祸的偏见必 须摒弃。教师的责任就是把战争的真实面目表现出来 ,不要 让孩子通过舞刀弄枪得到一个廉价 、便利的机会去追求优越 感。

 4、原则上我们应该挑选能在玩耍中启发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剌激他们 的创造力的一类玩具。

父母应该杜绝刀枪武器一类的玩具,还 有那些歌颂战争英雄和打仗事迹一类的书籍 。孩子进行活动脑筋、动手制作 的游戏比玩弄现成的玩具诸如布娃娃 、玩具狗更有意义。孩子不应把动物视为一种玩具 ,应该教育孩子把动物视为人类 的伙。 他不应惧怕动物 ,也不应对 其任意使唤或者残忍虐待。虐待动物的孩子 ,可能怀有控制或者欺负弱小者的欲望。如果家里有鸟 、狗 、猫等动物 ,应 教育孩子 :这些动物能够像人一样地感受苦痛。学会与动物相处是孩子的一个准备阶段 ,这利于他学会与人进行社会合 作。

 5、老年人得到的错误对待殃及我们 的孩子

祖父母的处境 迫使他们去证明他们还有活力 ,他们还有用,本来这点根 本就用不着去证明老人还可以有所作为 ,如果他们能 有更多的机会工作和追求 ,他们会感觉幸福得多 。我们不应 建议到了 60 、70 ,甚至 80 岁的人因此退休。一个 人继续从事他的事业 ,比起从此改变他的整个生活计划要容易 得多。他们影响了孩子 的教育。他们对孩子宠爱 、呵护备至,以这种灾难性的方 式抚养 、教育孩子,我们也应该让他们知道孩子需要独 立长大成人 ,孩子不应成为任何人的宠物 。

6、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健康和与人 相处的能力比外表美更加重要

 一个人徒具外表美 并不足以 保证他享有一种理性和愉快的生活 ,这可从这一事实得到证 明:作奸犯科 的孩子当中除了不少人样貌丑陋以外,也不乏 英俊帅气的人。这些长得一表人材的孩子何以走上犯罪道路 是不难理解的。他们知道自 己长得招人喜欢 ,他们 以为可以 从此不劳而获。所以,他们对人生准备不足 。随着时间的推 移 ,他们发现不经过努力就无法解决他们遭遇的 问题。这 样 ,他们就选择了一条最轻松容易的路途。正如诗人维吉尔 说的,“下地狱之路轻松容易” ·

7、孩子们理解事物的方式和成人迥然有别

他们根据自己 的独特意趣去把握事物。 如果他是一个生性腼腆的孩子,他就会在 《圣经》 及童话里面找到赞 赏他这一性格 特征的故事 ,他以后就更加胆小害怕。让孩子们对这些事情有所了 钟,同该让 他们知道这些神奇故事的背后是人为的杜撰 ;否则 ,他们长 大以后就会总是寻找不费力气摆脱困境的捷径 ,情形!就像某 一个 12 岁的男孩。别人问他想成为什么 ,他说 :“我想做一 个会施魔法的魔幻师。” 如果加上合适的评论 ,童话故事 可以成为培养孩子合作 精神和开阔他们眼界的工具。孩子应避免接触报纸这一外在影响 。报纸为成 人而设,它们并不反映孩子的视角和观点。在某些地区也有专门的儿 童报纸 ,这是好事情 。

十二、 青春期和性教育

1、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并不雷同

这个阶 段是又一种新的处境 ,它是对人的各种测试 ,它把一个人在 过去形成的性格特征暴露出来。到了青 春期 ,他的身体在生理上、心理上都迅速发育成长 。到了这 个时候 ,这孩子就会表现得犹如挣脱了身上的伽锁。他迅速 长大成人 ,他的人格也稳步发展。但有些孩子却与此相反 , 他们在青春期 却开始停顿下来 ,回首依恋他们的过去,这迹象表明 这些孩子由于在以前受到父母 的溺爱,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 训练以应付生活。

2、青春期比儿童期更加接近生活的前 沿。

在青春期可以更好地看出一个人对科学持有的态 度 ,他对人是否友好 ,能否和他人相处以及对社会 、他人是 否感兴趣。他首先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必须先有可供给予 的东西

3、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在青春期 , 孩子那更加活跃和强烈的心理活动决定了他的答案比起以前更加清楚 、干脆。一些年轻人很清楚他们在这问题上将做如 何表现。他们对于爱情的问题要么表现出浪漫的态度 ,要么 就是勇气十足 。无论怎样 ,他们对异性开始形成 自己的一套 行为规范。 一些孩子却与上述的孩子恰恰相反 ,他们处在另一个极 端,在异性的问题上他们表现得异常腼腆害羞。在更接近 实际生活的时刻 ,他们充分暴露了他们准备工夫的不足。如果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表现出 否定的态度 ,那 么,回顾他以前的生活 ,我们就可以发现他或许是个好斗的 孩子。可能别的孩子获得宠爱 ,他为此感受过压抑 。

4、防止孩子在青春期出现麻烦的最好办法是让孩子培养与他人的友谊。

孩子们相互间应该成为好朋友。这 点既适用于家庭的成员,也适用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在一 个家庭里面父母 、孩子应该做到相互信任 。父母和教师必须得到孩子的信任 。从前表现最好的学生到了青春期并不总是继续表现最好。他们似 乎发生了某种转变 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改变 ,只是过去 的处境并不像新的处境那样真正地显示出他们的性格而以。

5、青春期的孩子最常犯的毛病

在青春期 ,每个孩子都感觉他必须证明他不再是个孩子 。 这感觉当然害人不浅 ,因为我们每当感到需要证明某事时 , 我们就会做得过火 或走得太远 。解决的办法是向 他们解释他不需要让别人相信他不再是个孩子 。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会表现出她们对女性角色 的厌恶。她们会试图模仿男孩子在青春期的坏习气。女孩 子会借口 说,如果她们不模仿这些行为 ,男孩子就会对 她们不感兴 趣。这种女孩从早年起就一直不喜欢她们的女性角 色。青春期的男孩子喜欢扮演一个相当有见识、无所畏惧和 自信十足的男人形象。这类人表现得肆无忌惮和野心勃勃 ,但通常 ,他们 都有一种不为人知的怯懦特征。这类人具有行动 力 ,但他们缺乏勇气,他们总是寻求轻易到手的成功,一个作奸犯科的人正是这两者的恰 到好处的结合。另一类男孩子则 害怕他们遇 到的困 难 ,对自 己要成为真正 、完全的男人信心不足。如果为他们 的男性角色作准备的培养 、教育存在某些缺陷,那么这些缺 陷到了这时候就曝光了,这些男孩子显得脂粉气十足 , 他们喜欢表现得像女孩子,甚至模仿女孩子的坏刁惯。

6、性教育的关键并不在于向孩子解释两性关系的生理方面的事情

它涉及培养和端正孩子看待 爱情和 婚姻的整个态度,这跟孩子调节适应社会的问题密切相关(???)。 如果孩子没有学会调节适应社会 ,那么 ,他对性的问题就会 采取玩世不恭的不严肃态度,他看待事情就会完全 以自己的 利益为出发点。女人是受害者,因为在现在的社会 ,男人要担当 主动的角色会容易得多。但男人其实也是受害者 ,因为由于 他获得一种虚假的优越 ,他也就无法接触 、感受到人的 内在 价值。

7、性教育的生理方面 ,孩子没有必要在太早的年纪就 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两周岁的孩子需要明了自 己的性别,我们还需要告诉他 ,他的性别不可以改变。可以等到孩子对这些事情发生好 奇 、想了解具体的事情的时候。在回答他的问题的时候,需要针对孩子的理解力 而做出恰如其分的解答。必须避免给予孩子那些刺激性逗性的回答。婴儿确实感觉到性的快感 ,他有时人为地去获得剌激 他性感应区的快感。孩子出现这些令人不安的举动 ,我们不 必惊慌失措;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使孩子停止这种行为 ,但 同时又不要显得把这些 问题看得太过重要。对小孩不宜有太多的亲吻和搂抱 ,因为这会给他带来身 体的刺激。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 ,这是很不好的事情。也 不要太多地和小孩谈论关于性的话题 ,以免给他这方面的精 神上的刺激。我们只需在恰当的时机给予他们 简单的解释 ,而解答他们 的问题的方式一定要真实 、朴素 , 不要招惹他们的反感。

十三、 教育者的任 务

1、不能够只是因为做出努力没有得 到成功的回报就变 得气馁 ;

对所有 的孩子都要全力帮助 、教育,要给 予他们勇气和信念,以激发他们的思想和潜力 ;要 教育孩 子,不要把困难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困难只是我们要面对 和解决的问题。

2、调查了解要涉及方方面面

我们不仅要和孩子本人交谈 ,而且还得和其他人进行 磋商。我们不但有必要和孩子的老师 、母亲和他的哥哥会面交 谈 ,我们还要跟他的父亲商议。许多教师紧抱那些陈旧的方法 和信条不放 ,他们视心理分析为怪异的事情。

3、人的精神活动 并不是始发的 、原生的,它们都有复杂的原因背景。

有的小孩只想着往回走 ,想变得幼小,希望得 到人们的呵护和帮助。在年幼 、弱小、无助的时候,这种孩子比起其他任何 时候都更强大和具有支配力。有的小孩对自 己没有信心,他 担心做不了任何事情。简单说,就是自卑情结的折磨。如男孩有 一个事事进展顺利的哥哥,他很瞧不起他 的弟弟,则弟弟相信自己是无法避免地陷入困境 ,确信 别人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这小孩总是试图设置某种类似的情形 ,使别人 为他的事 费 神 ,因为他对 自己实在没有信心。“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一个半成年的人并不真正知道他想要做什么一一这里 面肯定有 问题。的确,很多人后来并没有做上幼时选择的职 业 ,但这没有关系。至少他们受过他们的希望的指引。

4、宽容 、忍耐是教育者必不可少的素质,尤其对于教师而 言。

除了把小孩从他的困境转移出去,也就是说,转 换小孩的学校一一别无其他选择 。这种做法不会损害任何 人。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小孩却因此卸下了一副 担子。他进人了一个全新的环境。 他小心用功以免遭受别人的反感和鄙视 。

十四、 对父母的教育

1、这里所指 的教育是孩子课外的教育,不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孩子 人格的训练发展 

跟一个问题儿童的父母打交道比跟一个 问题儿童打交道更为艰难。这个事实表明,教师要展开对父 母的工作就永远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 教师应该预先有这样 的假设 :父母对孩子表现出 来的不 良品质并不负担责任。当他们接到通知来到学校处理孩子的事情 时,他们就像一个受到指控的罪人。在这种情形 ,教师应该放松父母的心情 ,使他们平 心静气 ,态度友好 :教师应该表现出乐意帮助他们的态度 , 同时希望能得到家长的诚意支持。我们和孩子家长一起合作 ,说服他们改变以往的态 度并且采纳我们 的方法 ,这样做,我们的工作就会取得更好 的效果。向他们明白无误地指出:他们以往的教育方法是错 的一一这于事无补 。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力说服他们 采取一种新的教育方法。我们给家长提建议时也不应采用 一种权威 、命令的口吻 ,我们说话时应采用 “或许 \ “可 能” 、“或者你可以这样尝试” 等 类词语。尽管我们知道 问 题出在哪里 ,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 ,但我们也不应该向他们 直说,以免给他们一种强加于人的感觉。孩子的单个行为表现 ,一旦脱离了这个孩子的整体人 格 ,就将变得毫无意义。只有当我们把孩子这 行为结合他 整个人进行研究,才能明白他的单个行为的含意。

2、我 为 自 己订下这样 的规矩 :不对别人的意见发表直接相反的议论,也不 绝 对肯定自 己的见解。

不允 许自 己运用语言上 含有绝 对、肯 定的 意 思的 字眼 ,我采用的是我觉得 、我 想 、我看等 表达法, 起码现在我认为 自 己是这样做的,家长表达的意见我认为 是错的 ,那我就控制 自己,不会让自 己得意地马上反驳别人 ,指出他的说法的 荒谬之 处 。在回答他的问题时我就说 ,在 某种情况 、某 些场合 他的说法是正确的 ,但此刻 的情 形 好像看上 去略有不 同 ,等等。很快 ,我就发 现这种说话方 式的改 变所带 来 的好处,我和他人的谈话得以更加愉快地进行 。“我刚 开始采用这种方 式时 ,觉得 自 己的天性很受 压仰” 。但后 来 ,习惯成 了 自然 ,或许在这过 去的五十 年里 ,还没有人听到我说过一句 充满教条味的话。我想 正是得益于这个 习惯,一般来说,我的观点还走得到人们的 赞同。

3、富兰 克林的看法 告诉我 们 ,咄咄逼人地反对别人是多么的不合时宜且徒劳无益 。

家长的态度表现出不耐烦和不友 好 ,因为教师把他们和他们的孩子置 于一种令人不快的境 地。他们的工作有 赖孩子家长的协助帮忙 。最好能够帮助这些家长 安定情绪, 使他们最后能够态度友好地说话。如果父母突然改变了 对孩子的态度,孩子一开始 并不会相信他父亲的改变是真诚的。

4、跟孩子家长谈话时,教师必须使用一 切巧妙、圆滑的辞令和手段。

我现在直截了当地跟他谈论他的 问题 ,会发 生什么事情?孩子会怎样反应?我有多大的把握 ,这种做法 会给小孩带来好处?孩子具备足够的承受能力吗?他真能够 由此吸取有益的教训吗?我们在试图重整 孩子的生活模式之前,应当有相当的把握能取得效果。在从 事对孩子的教育和再教育的时候,始终能够考虑周详 ,并且 判断客观的人 ,会更有把握取得预期的效果。教育工作很需 要实践和毅力 ,同时也需要这一不可动摇的信念 :无论出现 什么情况 ,我们总有办法挽救孩子 。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 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