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的我》一本书让你重获人生掌控力,活出更有力量的自己

你是否遇到过,“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在工作上遇见困难,不善沟通处理人际问题而错失机会”“随着年龄渐长,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里时时感到力不从心”?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又该如何拯救失控的人生?

有人说,人生的每一次比赛,其实都有两场,一场内在的,一场外在的。内在是人内心的较量,是否能避免自我指责、紧张、焦虑、失控等,外在比的是技术,社会适应性等。我们为外部比赛积极准备,只有真正掌控自我发展,赢得内部比赛,才能释放个体全部能量,实现惊人突破。

如何赢得内部比赛?陈婕君在《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 这本书中重点探讨了自我发展的过程,以及通过学习心理学更好地帮助我们创造出完整成熟的自我。胜了内在才能赢在外在!

著名心理学家陈婕君,在心理咨询领域沉淀了13年之久,专注于自我发展心理学研究,被壹心理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心理学家之一。在2021年3月,她成功出版了一本书--《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

如何拯救失控人生?一般说来达成对人生的掌控感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发展;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一、自我发展

1.1自我发展不是状态,而是一种能力。

《哈佛幸福课》曾说:“人的神经具有可塑性,它在一生中不断改变。因此,改变是可能的。”

心理学也发现,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有能力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的,这便是我们每个人身上具备的可塑性。很多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感到失控感,多半是没有认知到人的可塑性。

心理学能帮助你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决定,这将会真正改变你的人生!为了通过心理学帮助我们实现自我发展,陈婕君在《可塑的我》这本书中总结出心理学的4大优点:

1、心理学赋予我们深度认知人性的能力,灵活应对外界的规则与限制,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2、心理学帮助我们识别发展自我的能力(例如,信任感、自主性、专注力、自发性、能动性等等),帮助人们精准地修复自己的短板。

3、心理学帮助我们找到自身行为与动机之间的偏差,让生命中不再有那么多的大失所望。

4、心理学帮助我们找准个人定位,更加清晰地发展自我、关系与事业。


1.2心理健身的修炼,是一场自我拯救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一直忙于生计。出于对我安全的考虑而限制了我的自由,他们经常会编造一些吓唬人的理由阻止我外出玩耍。久而久之,我便在这个过程中接收到父母传递出来的焦虑感。与此同时,在我的潜意识里面认为外面的世界是充满危险的,是不安全的,导致我到了大学都不敢一个人独自外出。

心理健康是一切的基础,要想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基本要具备自信,信任感,安全感,自尊以及分析能力。

1、自信和信任感的完善发展,能够促进安全感的建立。

练习自信,可以从一些可以真正完成的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例如,1分钟深蹲练习,5分钟目标管理日记等等。对要做的事情产生坚定不移的态度,在时间的酝酿之下自信感油然而生。

2、自尊,即是我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低自尊体系的人由于经历一些贬低的事情,建立自尊有些难度。但是,要记住一点建立自尊的一个切入点就是思考自己的诉求,在体会当下感受的同时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个人分析能力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培养分析能力较之前2点更容易,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每天分析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双方需求,个人原则,个人立场,个人诉求,分析二者如何达成和谐平衡,各自有什么解决方法途径等。

在《可塑的我》中介绍了一个新概念--心理基因。心理基因是人们理解,认知周围世界的底层逻辑,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会逐渐建立起来的。它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事情的主观感受和理解力,最终影响到个人的行为。当你面对周遭发生的各种事情,你的各种反应实则是心理基因的外在表现形式。

心理健身重在参与者要将目标落于实际行动,才有迎来自我拯救成功的那一天的到来!当人生走向失控的时候,你要意识到陷入这样的境地不是一朝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1.3重塑生活的终极目标,是储备人生资本

人必须要有这样的认知:人的精力和意志力都是有限的,到了成年中后期,更要认知到最重要的事情是认清个人的局限性和自己所有资源的稀缺性,才能开始把资源都用在刀刃上。从成年期到成年中期的最大转变就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里,稀缺的体力,精力和资金都会面临双重压力。

如何在基础打牢的大前提之下,顺利地进入到黄金成年后期呢?《可塑的我》这本书中介绍了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所具备的5种能力:学会掌控和自律、学会平衡情绪和理智、学会情绪调节、学会建立健康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和学会建立平衡能力。

二、人际关系发展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大概率地会面对处理朋友、同事、领导、长辈以及伴侣、孩子之间的问题,表面看是不同的琐事引起的,深入思考了解琐事背后的真实诉求,你会发现新的核心主题。

借助心理工具进一步理清自我发展的人际脉络,我们才有机会走出谷底,重获人生的掌控!从最贴近生活的角度来学习CCRT工具是如何看到人际关系中发生冲突和困难的核心问题(分析发现自己核心关系模式)。

CCRT是“核心关系冲突主题”的简称。对重要词语进行拆分理解一下就是:

核心关系指的是对某个人影响最大的关系,例如情侣关系,亲子关系等;

冲突指的是在关系中一个人的愿望与实际感受之间的差距;

主体指的是一个人在不同关系矛盾中都会出现的相似问题或者是相似的诉求。

在了解基本概念之后,通过5个小问题来反问自己的内心就能知道从小到大的依恋模型是如何影响你的关系模型的:

1、你的需求是什么?

2、你是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

3、外界是如何回应你的需求?

4、你在关系层面取得的结果是什么?

5、你对这个结果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关于处理人际关系这方面,陈婕君在《可塑的我》一书中还讲了4点:调查原生家庭如何影响个人人格发展、梳理伴侣关系和人格升级以及终身发展、分析从一元关系,共生关系到多元关系以及如何从孩子身上洞察自己的人生,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社会适应性发展

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第一离不开工作,第二离不开人脉。如果有人问我:“工作对于我来说 ,意味着什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失控感与焦虑感。

工作近5个年头,期间换了3份工作,每份工作干了时间都没超过两年。我总结出频繁更换工作的规律性进程: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会发现原本安稳的生活被工作和加班侵占;每天上班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压榨自己的精力与廉价的劳动价值;对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热情,感到工作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用更换工作的方式来改变目前的现状,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终于,在陈婕君写的《可塑的我》这本书中,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事业瓶颈期对工作失去热情,有常见的3种不同原因:

1、本来就不喜欢这一职业(每天工作就是和负面情绪做斗争);

2、由于过往经历导致活力丧失,阻碍个人潜能的发挥(不好的经历使得在工作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3、职业倦怠(对工作失去新鲜感与激情)。

陈婕君建议:先做个人情绪觉察,找到对工作的真实感受以及压力源,尝试每天在下班时间放松自我,练习和承受压力的身体部位“对话”。所以,遇见此类问题不要着急换工作,首先,做好心态管理,先摸清楚问题的根源,再顺藤摸瓜找到解决办法。

当工作带来的经济收益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人们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存在感。如何提升工作中的自我价值,是很多职场人士会面临的拦路虎。能否从所从事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拒绝“空心病”,做一个有价值判断的人!


结语

《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这本书梳理了人生各个关键阶段所要面临的选择与挑战,直击核心问题,通过介绍心理学知识帮助我们重启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从认知升级到实际行动,由内而外塑造出一个自信,有价值感,内心丰盛的自己!

无论你是谁,作为社会中的微小个体,都需要有能力平衡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失控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有拯救自我的决心。

做自己是一种“创造”,而不是“找答案”!正如萧伯纳所说:“生活的目的不在于找到自己,而在于创造自己。”

重获人生掌控力的权利在我们每个人手中,你有权利有能力在从容快乐内心丰盈的状态下完成个人的成长历程,且这个过程中你会感到真正踏实的进步和自信。

如果你对自我发展有疑问,想要拯救失控的人生,这本书定能让你豁然开朗!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塑的我》一本书让你重获人生掌控力,活出更有力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