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自己变不同?“维度”是重中之重

前言:这篇文章,是对“维度”这个概念在个人发展中的深度解读。身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让维度来帮助我们变得不同。

维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在几何中,我们都学过从二位平面到三位立体的空间变化,也求解过无数个在一张纸上用视觉方法画出的三维立体的相关习题;在《三体》中,我们也读到了“降维打击”这个说法,明白了高维度对低维度的压倒性优势;在《穷查理宝典》里,我们通过 查理芒格,了解了“多元思维模型”的理念以及它所带来的力量。以上这些都是维度在不同方面的应用的具体表现,那么它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在不同的维度,挑战现有的强者

在这个星期的《罗辑思维》里,罗胖提到了《魔球》这本书。书中讲到的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里的奥克兰队,是怎样从一支贫穷的弱队,变成战绩优异的强队的。

图片来自 unsplash.com

因为棒球比赛的性质,它决定了只有拥有好球员才能得到好的成绩,这样就使得财力雄厚的大球队能够持续购买球员市场上的优质选手,而穷队则只能选择剩下的。但是,这个“好球员”是如何定义的呢?那个时候,这个定义是由球探评估和定下的:奔跑能力、投球能力、防守能力、击球准确度、击球力度。这个定义方式决定了,大球队所花重金购买的,是由“球探评估”这个维度决定的“好球员”。当然,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个维度的评估方式,是不完美的,因为主观的评测总会漏掉一些优秀的球员。

奥克兰队则看到了这个缺陷,从而在另一个维度上,对这些财大气粗的强队发起了挑战,而这个维度,就是“数据评估”。他们通过自己擅长的数据评估能力,在这个维度上战胜了大球队,而且在财力这个维度上,避免了与大球队竞争。这样一来,他们花费了极少的投入,获得了很好的球员,并且在比赛中越赢越多。

这一期《罗辑思维》的题目是《拿什么战胜不公平?》,我觉得这个题目的角度很有意思:在弱者看来,强者之所以强,就是因为强者在某一个领域占有资源、智力、知识、技能等等方面的优势,这或许是因为强者的前期努力,或许是因为强者天然占有更多资源。但是如果一个弱者想在强者擅长的轨道上与其竞争,就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有的时候甚至努力也无法达到。

那么应该怎么办?罗胖在最后总结了一下:

当你手里筹码不够,而是面对一场不公平的竞争时,最好的做法,不是去硬碰硬,而是改变竞争的界面。借助一套更强大的系统,把某个因素的对抗,变成系统之间的对抗,这是战胜不公平的捷径。

在职场里也是如此,当我们进入一家公司的时候,公司里的老员工和高级员工已经在公司流程熟悉度、专业性、以及知识储备上超出我们太多。那么我们想要在公司提升自己的层级的话,就需要在努力向老员工学习的同时,找到在他们身上所不足的、但是公司又非常需要的知识技能或者工作方式,努力提升它们。这样一来,我们在缩短既有维度的差距的同时,又在不同的维度上对老员工进行了超越。

当然,这种在不同维度的超越,它所基于的前提,是对不同维度存在的敏锐感知,以及对不同维度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的有效贡献的全面分析。

增加自己的维度,提升职场成功概率

在《六年工龄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师的不完全职场进阶计划(专业技能篇)》这篇文章里,我对自己如何在技术上做到相对的全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而在《六年工龄电子工程师的不完全职场进阶计划(通用技能篇)》这篇文章里,我对通用技能在职场的作用,做了很多的阐述,也对自己如何通过提升这些通用技能,实现个人职场飞跃做了展望。而这一些,都正如文章开头所提示的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那样,是通过增加自己的维度,来提升竞争力和职场成功概率。

图片来自 unsplash.com

在大学期间,我们所学习的都是某一个专业技能,是帮助我们成功谋得一份心仪的工作的基本条件;但是要立足社会,尤其是想要在职场有所作为和建树的话,仅仅有单一的专业技能是不足够的。看看现在热炒的有关大龄程序员被辞退的那些新闻,在唏嘘之余,我也有很多思考:如果我在那个年龄的时候,拥有在专业技能之外的更多通用技能,是否能避免自己被公司辞退?我想应该会是这样的:首先拥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并且保持终身学习,能确保自己能在知识结构上不退化不落伍;其次在丰富的通用技能加成下,在公司所能做出的贡献就能增加不少,从而在公司的重要性就能得到提高;我相信具备了这些能力的自己,一定能在公司里保持足够竞争力,并且让自己能够得到不容易被辞退的晋升。

在一篇《Skill Stacking: A Practical Strategy To Achieve Career Success 》的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呆伯特》的作者 斯科特·亚当斯 的一句话:

“If you think extraordinary talent and a maniacal pursuit of excellence are necessary for success, I say that’s just one approach, and probably the hardest. When it comes to skills, quantity often beats quality.”
“如果你认为卓越的天才和疯子一般对杰出的追逐,是成功的必需条件的话,我觉得那些只是一种方式,并且可能是最难的一种。当我们谈到技能的时候,数量大于质量。”

图片来自 ariusforoux.com

当我们只拥有一种技能的时候,我们就只是一条直线;当我们拥有两种技能的时候,我们就在平面上了;当我们拥有三种以上的技能,我们就在空间游弋。每增加一种技能,我们能接触的信息就更多,能接触的人就更多,技能之间的合作和交叉就更多,能做出的贡献就更多,从而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多。也正像文中所说“If you’re a one-trick pony, your opportunities are limited. But if you have multiple skills, you’re simply more valuable. And that’s what career success is ultimately about.”职场成功,是一个概率游戏,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增大这个成功的概率。

从不同维度看问题,得到崭新见解

刘润老师的那一段话,总是让我印象深刻:

站在一楼看外面,都是细节,自己附近的那点东西,市井吵架,违章停车。
站在十楼看外面,能看到局部,细节慢慢消失,轮廓关联显现。
站在百楼看外面,就是看全局,体会到自然资源的分布,城市设计的气魄。

这段话说的是战略和执行之间的关系,战略要站得够高,执行要下得够低。但是它同样揭示了,不同维度看待问题所能得到的不同见解。

图片来自 unsplash.com

我在公司工作的时候,一直是作为一线的工程师,那么思路就一直放在具体的项目执行上。但是在今年上半年,公司给予了我一些小型的项目管理工作,这一下子把我的思路打开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我的思路不再是如何把工作做完,而是应该怎么去做以及如何帮助同事把工作做好。除此之外,因为我在深度学习以及GPU上的一些耕耘,使得我在公司的技术路线上有了一些话语权,这样一来,我要做的就不是“如何让一个算法在GPU上实现”,而是“GPU是否适合公司下一步的平台选择”。这些都是通过不同维度的个人提升之后,得到的不同维度的观察高度。

一直做一线工作,看的就是具体实现的细节维度;做项目管理工作,看的就是工程进展的速度和程度;参与公司运营管理,看的就是大方向和可行性。其实我们并不需要一定在那个位置上之后才去做这样的思考,而是在一开始进入公司的时候,就想办法多去了解所在团队、公司、行业的情况,并且自己做一些分析,把自己放在那些不同的维度上来做一些假设思考,“如果我是项目管理者,我会怎么办?我会想让我的组员怎么做?”从而反过来优化自己的行为,并且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做好心理和心态上的准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要先在头脑里“想”,然后机会到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当”,而这种跨维度的思考,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想”。

总结

在这篇文章里,我通过“在不同维度,挑战强者”、“在多个维度,提升自己”、“在相应维度,进行思考”,这三个不同的方面,阐释了维度在我们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维度,让自己变得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让自己变不同?“维度”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