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保机与述律平
现在我们回到907年,此时距离李存勖的第二步骤为时尚早,阿保机可以暂时专注于自己在契丹国内的事务。
当选可汗后的阿保机虽然掌握着契丹的最高权力,但他心中却一直有个疙瘩。契丹实行的是原始的军事民主制和选汗制,一旦可汗之位转入一个家族,那么这个家族的成年男子都有机会当可汗,每任可汗任期三年,期满改选。这意味着,三年之后,可汗将在迭剌部耶律氏家族的男子中重新选举。
可是深受汉文化影响的阿保机并不甘心将可汗之位让出。他的目标是像中原的皇帝一样建立终身制和世袭制。因此,在担任可汗的第五年,阿保机仍然“久不受代”,没有改选的意思。
这引起了耶律家族其他贵族的不满,其中最有资格和能力与阿保机进行较量的是其叔父,当年和耶律释鲁一起夺取夷里堇之位的耶律辖底。此时他已从渤海归来,其实归来时,阿保机曾以可汗之位相让,耶律辖底拒绝了,于是被任命为新的于越。但阿保机牢牢掌握着联盟的军事和行政实权,于越变得徒有虚名,这引起了耶律辖底的不满。
在耶律辖底的煽动下,阿保机的几个弟弟首先起来反对阿保机,由此开始了历史上的“诸弟之乱”。
911年五月,阿保机的弟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和安端策划谋反。安端的妻子粘睦姑得知后报告了阿保机。阿保机不忍心杀掉这些兄弟,他带着几个弟弟登山杀牲向天发誓:下一次可汗改选大会上,他交出汗位。然后赦免了弟弟们的“罪行”。作为抚慰,阿保机还让原职为惕隐的耶律剌葛担任迭剌部夷离堇,封安端的妻子为晋国夫人。
第二年,这些兄弟在耶律辖底的带领下,再次反叛。除了原来的几个人外,新任命的惕隐,阿保机伯父耶律释鲁的儿子,十年前阿保机没有杀死的耶律滑哥也参加了。
惕隐:辽代官名,掌管大惕隐司。职务是管理迭剌部贵族的政教,即调节贵族集团的内部事务,以便确保他们对阿保机的服从。
叛乱发生时,阿保机正领兵在外,耶律剌葛也奉命攻打平州(今河北卢龙)。阿保机从西南返回途中,剌葛等四兄弟领兵拦道,要求阿保机恢复部落世选制,让他们也有机会当选可汗。阿保机没有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引兵南移,来到十七泺(pō),抢在当天举行了隆重的燔(fán)柴礼,即继任可汗的烧柴祭天仪式和选举可汗的仪式柴册仪,郑重宣布继任可汗。
阿保机的这先发制人的一招,一下子就将自己洗得白白净净,维护传统选举制的正义之名反而戴到了他的头上。弟弟们懵圈了,次日纷纷向阿保机投降谢罪,表示臣服。阿保机仍念着兄弟之情,只把他们囚禁起来,并未予以重罚。
但是耶律滑哥这次没能保住性命,和他的儿子痕只一起被凌迟处死。在背后煽风点火乃至带头反叛的叔父耶律辖底也在囚禁几个月后,处以绞杀之刑。
叔父伏法,诸弟臣服,事情看上去解决了。但是可汗的宝座实在太诱人了,第三年(913年)三月,发生了第三次叛乱。这次叛乱不再是和平形式,而是武力夺权,并且规模空前。除了本部落外,乙室部落的贵族也参加进来;除了几个弟弟,耶律家族的所有重要成员几乎都参与其中,包括阿保机的母亲岩母斤、契丹大巫神速姑、阿保机养子涅离衮(gǔn)等。夺权的预谋也很详细周全,三管齐下,同时出击。
当时阿保机正在外出征,述律平留守行宫。
第一路叛军是迭剌和安端。他们领军千余骑前往阿保机营地,谎称向阿保机汇报工作,借机谋刺阿保机。这两个弟弟年龄尚幼,毫无军事斗争的经验,一到营地就被阿保机解除了武装,扣了起来,二人手下的千余兵马也被阿保机收编。阿保机随后引军北上,追击剌葛。
第二路叛军引着众人来到乙室部落长老堇淀处,自制一套天子旗鼓,准备拥立剌葛为新可汗。正在他们彩排柴册仪的时候,阿保机的母亲送来消息,说迭剌事败,大家赶快躲避。在场的人全都惊慌失措,纷纷向北逃窜。阿保机一路追击。
第三路叛军是寅底石。他率兵千骑,谎称朝觐,杀向行宫,夺去了作为可汗象征的“旗鼓”和祖先的“神帐”,并且焚毁了大批辎重、庐帐,纵兵大杀。留守行宫的述律平临危不乱,率领自己的亲军属珊军沉着应战,一面派人救火,一面派曷古鲁领兵去追,但只夺回了旗鼓。另一边,契丹大巫神速姑又洗劫了西楼,焚毁了明王楼,场面混乱不堪。
属珊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为组建自己的亲信卫队,“以行营为宫,选诸部豪健千人,置腹心部。”述律后亦选蕃汉精兵2万骑组成属珊军。
西楼:《辽史·国语解》:“辽有四楼。在上京者曰西楼;木叶山曰南楼;龙化州曰东楼;唐州曰北楼。岁时游猎,常在四楼间。”《通鉴续编》:“阿保机始于辽右八部世没里之地建西楼,以为游猎之所。”可见,西楼是契丹的游猎之所。
明王楼:《通鉴续编》:“契丹作明王楼。”其注文曰:“楼在世没里,与西楼相近。”可见,西楼与明王楼并立。
一路北上的阿保机追到了土河边,却停下来进行修整。他深知困兽犹斗,所以要欲擒故纵。四月,阿保机开始追击剌葛。他命室韦、吐浑酋长先行,于剌葛军北退路上设下埋伏。又命妻子述律平的哥哥,北府宰相萧敌鲁为先锋进击,大败叛军。五月,剌葛等人被擒。
至此,连续三年的“诸弟之乱”终于平息。
可是,接下来要如何善后呢?始终和阿保机站在一起的述律平坚决要求斩草除根。阿保机以极大的忍耐没有痛下杀手,寅底石、安端被赦免,首恶剌葛、迭剌也“杖而释之”。但是跟随弟弟们叛乱的部下还有族属遭到了血淋淋的清洗。六百多人先后伏诛,上百名贵族被处死,连阿保机唯一的亲妹妹夫妇,以及养子涅里衮(gǔn)都未能幸免。
值得一提的是,契丹建国后,幸免于难的耶律迭剌参照回鹘文和汉文,创制了契丹小字。辽国灭亡后,契丹文仍然被女真人所使用,并帮助创造了女真文,直到1191年被金国废除(诏罢契丹字),契丹文字一共使用了三百多年。
注:920年,阿保机命突吕不等人参照汉字,创制了契丹大字。不久,耶律迭剌创制了契丹小字之。
契丹小字单词列表
虽然是斗争的胜利一方,但阿保机的心情是悲痛的。他叹息道:“(叛乱之前)民间有万匹良马,而今出门只能徒步,这是我国从未有过的事啊,我实在是不得已才杀掉这些人的。”在行刑的前一天,阿保机将这些人全放出来,“赐宴一日,随其平生之好使为之。酒酣,或歌、或舞、或戏射、角抵、各极其意,明日,乃以轻重论刑。”让他们舒畅地玩乐了一天,然后才送他们上路。
审视这场腥风血雨的“诸弟之乱”,其实,诸弟要求恢复传统的选举制是完全正当的,阿保机才是违背习俗的“不正当”之人。如果诸弟胜利,如果契丹能够将军事民主制和选举制坚持下去,那么在世界的东方,跨过乌拉尔山脉,也可能独立发展出如古希腊雅典的城邦式民主,进而发展出现代的民主共和制度。
可惜,历史并没有给东方这个机会。这只是一场实力的较量,得胜的一方无论是谁,都会在中原王朝已经成熟的政治制度的虹吸之下,走上相同的封建专制道路。
《辽史》将耶律辖底列入“逆臣”(卷一百十二·列传第四十二·逆臣上),其中记载的耶律辖底被处死之前与阿保机的一段赤诚对话可以佐证。
阿保机问耶律辖底:“当初我刚即位,曾经以汗位相让,你拒绝了;现在反而要立我的弟弟为可汗,这是为什么?”
耶律辖底回答说:“当初我不知道天子如此尊贵,等到陛下即位,侍卫随从十分森严,和寻常大不相同。我曾向陛下上奏事情,见到之后感到心动,因此开始有了觊觎可汗之位的心思。我看到陛下英武,直接夺取一定不可行;但陛下的诸位弟弟懦弱,由他们得到汗位我再来图谋夺取就容易多了。事情若成功了,我又怎会容下陛下的各位弟弟呢!“
阿保机对诸位弟弟说:“你们这些人就是听的这个人的话吗!”
耶律剌葛说:“谋大事者,必须用这个人;事成之后也必然会除掉他。”
耶律辖底听后不再说话。行刑前,阿保机对他说:“叔父罪当死,朕不敢赦。有什么有利于国家的话,请全部说出来吧。”
耶律辖底说:“迭剌部人口众多势力强大,因此多有人起来叛乱,应该将迭剌部一分为二,以削弱他们的势力。”
如果《辽史》的这段记载属实,那么耶律辖底真是光明磊落而又单纯可爱。但是他最后提出的治国建议暴露了他政治上的幼稚。中原王朝几千年的努力都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政权,而仅仅是一个人多一点的部落联盟就让他慌乱到想将其分而治之,耶律辖底实在不是当可汗的料。
但是,耶律辖底话多少起了作用,阿保机后来鉴于迭剌部的“强大难制”,便将迭剌部分为五院部、六院部两部,各有夷离堇,亦称北、南二院,分而治之,算是采纳了叔父的临终谏言。
辽太宗耶律德光继位后,于938年十一月升北、南二院为北、南二大王院,称北大王院与南大王院。我们熟知的南院大王萧峰,就是南大王院的首领。
《辽史》原文如下:
太祖将即位,让辖底,辖底曰:“皇帝圣人,由天所命,臣岂敢当!”太祖命为于越。及自将伐西南诸部,辖底诱剌葛等乱,不从者杀之。车驾还至赤水城,辖底惧,与剌葛俱北走,至榆河,为追兵所获。太祖问曰:“朕初即位,尝以国让,叔父辞之;今反欲立吾弟,何也?”辖底对曰:“始臣不知天子之贵,及陛下即位,卫从甚严,与凡庶不同,臣尝奏事心动,始有窥觎之意。度陛下英武,必不可取;诸弟懦弱,得则易图也。事若成,岂容诸弟乎!”太祖谓诸弟曰:“汝辈乃从斯人之言耶!”迭剌曰:“谋大事者,须用如此人;事成亦必去之。”辖底不复对。囚数月,缢杀之。
将刑,太祖谓曰:“叔父罪当死,朕不敢赦。事有便国者,宜悉言之。”辖底曰:“迭剌部人众势强,故多为乱,宜分为二,以弱其势。”
阿保机的部落终于在一片血色中归于平静。然而这仅仅是平定了契丹八部中的一部。阿保机霸占可汗之位,迭剌部内部没有异议了,另外七部的贵族却不能答应,他们还指望着可汗之位轮到自己头上呢。于是,他们也扛起恢复选汗制的大旗,强迫阿保机退出可汗之位。
这次逼宫与诸弟之乱不同,七部贵族联合的实力是阿保机不能抗衡的。熟知汉文化的阿保机深知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虽有许多不甘,仍在担任可汗的第九年交出了象征可汗权力的旗鼓。交出旗鼓后,他对诸部酋长请求道:“吾立九年,所得汉人多矣,吾欲自为一部以治汉城,可乎?”不就是一个小小汉城吗,不足为虑。七部首领爽快地同意了。
阿保机偷偷地笑了,所谓狡兔三窟,他多年的经营终于派上了用场。
刘守光囚禁父亲主政幽州之后,许多幽州、涿州的汉人忍受不了他的暴虐,向北逃亡进入契丹。阿保机乘机侵入边塞,攻陷城邑,将城中的汉人抓来。这些衣衫褴褛的难民、流民和俘虏,在阿保机的眼中却个个是宝,不但没有嫌弃或杀掉他们,还专门筑城给他们居住,让他们继续发挥汉族的农耕或手工制作长技。这些汉人居住的、按照汉人习惯生活的城都称为“汉城”,和现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是一个意思。这些汉城经济、文化发达,是阿保机苦心经营的又一家底,其好处是其他七部所不能了解的。
得到七部许可的阿保机,率领所部的汉人和家庭成员来到炭山东南滦河上的汉城(大约在今天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的胡各庄镇)。他率领汉人耕种生产,发展农业经济;又修筑城郭,建造村舍房屋和商铺集市,一切制度仿照幽州。经过几年的治理,这座汉城就一派欣欣向荣,汉人们都安心定居,不再有回归故土的念头。
阿保机选择这座汉城作为基地,是因为这个地方既可种植五谷,又盛产食盐。自汉代以来这里就是池盐产地。西汉时期称滑盐县,东汉明帝改称盐田县,北魏时期称斛盐城。此时,这里是契丹唯一的食盐供应地,阿保机其实垄断了契丹的食盐交易。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注:《辽史》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此处作“盐池之利”。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则记作“盐铁之利”。本文取《资治通鉴》的记法,只以盐池为记述背景。
但是阿保机当然不会甘心只当一个富家翁。他退往汉城,一是保有并发展自己的实力,二是放松各部对自己的警惕,伺机东山再起。经过几年的蛰伏,诸部贵族慢慢对他失去了戒心,时机终于成熟。心计深沉的述律平为丈夫谋划了一个狠辣的计策。她让阿保机派人去各个部落向酋长们说:“我有盐池,经常供给各部落,但大家只知道吃盐方便,却不知盐池也有主人,你们应该来犒劳我和部下。(我有盐池,诸部所食。然诸部知食盐之利,而不知盐有主人,可乎?当来犒我。)”鲁直的各部酋长收到口信后,深以为是,又颇觉羞愧,于是一起带着牛肉美酒来到阿保机的盐池,尽情欢宴。酒宴到了高潮,酋长们酒酣醉深之时,阿保机的伏兵齐出,将他们全部斩杀。
这就是契丹的“鸿门宴”,史称“盐池之变”,也叫“盐池会”或“牛酒会盐池”。
惊心动魄的盐池之变后,各部无首,反对势力全部瓦解,阿保机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障碍全部清除。
916年,阿保机称帝,正式建国,国号契丹,建元神册。阿保机称“大圣大明天皇帝”,是为辽太祖,述律平称“应天大明地皇后”,立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契丹八部正式合一。
注:契丹国号于947年改成辽,983年又改为大契丹,1066年改成大辽,此后不再改号,直到1125年被金所灭。有的书中为避免混乱,就通称为辽。
这一年阿保机四十四岁,妻子述律平三十八岁,成婚二十四年。他们完美地诠释了“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只是他们的浪漫散发着浓浓的血腥味。
我们一直认为阿保机姓耶律,名阿保机。其实,直到阿保机建国时,契丹人还是没有姓的。唐时获赐的李、孙两姓,只有少数上层贵族使用,一般平民只有名字。《契丹国志·族姓原始》记载:“契丹部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之地名呼之”。
耶律阿保机,就是居住在“耶律”这个地方的名叫阿保机的人。而“耶律”这个地名,其实是“世里”或“世里没里”,“世里”和“耶律”是同一个地名的不同汉字音译。
阿保机建国后,统一使用“耶律”这两个汉字作为姓氏,“耶律”成为契丹皇族之姓。契丹人这才开始有了姓氏。由于耶律是皇族贵姓,所以原来的大贺氏、遥辇氏两个显贵家族皆附此姓之中,故称“三耶律”。
慢慢地,中层人士以及平民百姓也开始使用“耶律”作为姓。因而,“耶律”就成了契丹的国姓。
注: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在母系社会,子随母姓。到了父系社会,姓则随父。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之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比如秦朝国姓“嬴”,现在的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姓都是从“嬴”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姓廉,放在姓氏合并之前就是嬴姓廉氏。
除了确立姓氏,阿保机还努力为自己寻找正统祖先。他找到了黄帝身上。
根据《史记·周本记》的记载,后稷是周室先祖;后稷和唐尧是兄弟;二人同为帝喾(kù)高辛氏之子;帝喾是黄帝之孙。
阿保机将自己比附为后稷、唐尧的后代。而汉高祖刘邦也称自己是唐尧后裔刘累之后。所以阿保机认为自己和周、汉一脉相承。周室的勃兴之地为漆水,阿保机便以漆水为郡望;刘邦姓刘,阿保机便给自己加了个汉姓刘。所以,耶律阿保机汉名刘亿,长子耶律突欲汉名刘倍(即太子耶律倍)。
漆水:漆水是渭河的一条支流,在今陕西省岐山县附近。
郡望:“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
兰陵是南朝齐政权建立者萧氏的郡望,史载南朝萧氏是汉相萧何后裔。阿保机觉得后族辅佐自己如同萧何辅佐刘邦,于是以“萧”为契丹后族之姓,并以兰陵为后族郡望,并称后族先祖是兰陵人,将后族附会为萧何的苗裔。从此,契丹后族都姓萧。
兰陵:历史上称为兰陵的地方有两处:北兰陵在今山东临沂市;南兰陵在今江苏常州市西北。
《辽史·后妃传序》对此的说法是:“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阿保机是不是仰慕刘邦不好说。但阿保机建国时,以妻子述律平的哥哥萧敌国为北府宰相。此后,辽朝北府宰相的预选权几乎被后族全部垄断。后族即宰相之族。《辽史》以后族“比萧相国”之说倒是所言不虚。
根据《辽史·外戚表序》记载,契丹后族包括乙室己和拔里两族,称“二审密氏”。至太祖娶述律氏,太宗(耶律德光,902年―947年,阿保机次子)时赐姓萧,于是三族共姓萧。
但是这个说法在史学界多有质疑。有学者认为述律氏本为契丹人,乙室己和拔里氏族均为述律氏,而不是述律氏外另有二审密氏。审密、述律、萧、石抹、舒穆鲁是辽代后族不同时期的姓氏,是一脉相承的。
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定论,本文也无力深究,我们只需知道萧峰是契丹后族之人就足以愉快地阅读金大侠的小说了。
确立姓氏之后,契丹严格遵循“异姓为婚”的原则。由于只有两姓,如果是本民族内部通婚,与萧姓通婚的均姓耶律,与耶律姓通婚的必定姓萧。虽然有“三耶律”和“三萧”,但近亲结婚的机率仍然很高,不知道辽代是如何避免生物遗传缺陷的。
虽说辽代的太后、皇后们都姓萧,但其实有一个例外,她就是辽朝唯一一位异姓皇后甄氏。
甄氏原是后唐宫人,后晋建立后依然留在宫中。946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攻克大梁灭后晋,甄氏已经四十一岁。随耶律德光进入大梁的耶律阮虽比甄氏小了十三岁,仍为甄氏倾倒,将其带回契丹,纳其为妃。947年,耶律阮即位,是为辽世宗,不久册立甄氏为皇后。
宫人:.妃嫔、宫女的通称。
由于甄氏是汉人,这段帝后姐弟恋受到了一些贵族大臣的非议。迫于压力,辽世宗于950年把自己原先的妃子萧撒葛只册立为皇后,形成两位皇后并存的局面。
951年泰宁王耶律察割等五人发动叛乱,将辽世宗与甄皇后杀死在睡梦中。随后,萧撒葛只也遭到残害。后来,一帝二后一同安葬于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山、无虑山、医巫虑山、扶梨山,今简称闾山,它是东胡语大山的意思,满语意为翠绿的山。位于今辽宁省北镇市境内。
因为受到辽朝皇族的轻视,甄氏死后始终没有得到谥号。《辽史•后妃列传》中,称呼她为“世宗妃”,不承认她是皇后。辽朝唯一一位异姓汉人皇后于是被蒙上面纱,鲜为后人所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