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美国某位教授创立了一家公司,定位是为其他企业解决难题。对于公司,他说,他立志自己的团队要聚焦优秀年轻人,自己的公司技术和服务要堪称一流。秉承这这样的准则,40年来,他的公司影响巨大,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甚至是欧洲和北美市场。
好事多磨,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环境有所变化,比如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竞争对手的细分市场,加之自身的企业管理,让业务迅速下滑,这种困境长达10年。
也正是巨大的打击让公司开始认真调研、研究,并在实践中操作、求证,并最终打入国际视野,2020年全球最具价值500大品牌榜,他的公司排名362位。
这家公司就是麦肯锡咨询公司,创立者便是麦肯锡教授。
遭受如此大创的一家大型公司,究竟是如何成功翻盘的呢?当我看完这本《麦肯锡零秒执行力》后,顿时明白了其中奥秘,同时也很感恩作者将这一秘诀分享公布,因为介绍的工具简单、实用、有效,对工作、生活,乃至人生,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作者是赤羽雄二,他在麦肯锡工作14年,参与经营改革。工作上最多的时候同时负责7-10个项目,但依然做到了高效率完成。他也是《零秒思考》《零秒工作》的作者,他的每本书都是不谈高深理论,唯有实用技巧。
01
所有牛人的背后,都有超强的执行力
著名投资人孙正义说,“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
不难理解,这句话重在强调执行力。很多牛人的成功,背后都是高效的执行力。
先说说离我们比较远的牛人。
唐家三少,他的小说很多人喜欢,他曾创造过一项更文86个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86个月,日更8000字,10年从未中断。
正因为一直在执行着这件写作之事,才有了他后来的种种成绩,比如两次入选福布斯名人榜。
再说说我身边的牛人。
我的一位同事,为了讲好一个专题,当想到哪个思路时,会立即调研,查阅数据,下乡咨询、请教专家,一定会找到真实来源,加以对比分析。常年的高效率,让她掌握了各界知识,增加了逻辑思维,在今年全省讲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其实这种情况,我们很多人都会遇到,讲课时突然遇到不懂的、卡壳的等,有人就此放下,有人另辟蹊径,有人马马虎虎,但她从来都是冷静思考、立即执行。
作者认为,“当机立断、立即执行”指的就是不拖泥带水,当场做出决定,并立即付诸行动。
02
为何当机立断、立即执行会如此困难
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为什么明明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放在这里,很真切的还原了一些事实:
明明已经理清了思路,为什么却总是迟迟无法开展应该要做的工作?已经收集到全部信息,扫清所有障碍,明确当前需要完成的工作只有这一项,但为什么无法下定决心立刻开始工作?为什么生活中明明非常简单的一次选择或决定,却总是思前顾后无法决定?
或者有人回答,“我再想想”、“时机还不成熟”、“现在还没准备充分”、“不做没准备的仗”,看似是深谋远虑,其实不能当机立断、立即执行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作者所说的逃避。
这里的犹豫、迷茫、踌躇是毫无价值,没有正确的工作和方法,这些“时机”“准备”都将是未知数,永远抓不住。
很多人做不到当机立断、立即执行,原因大抵有两个,一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也不知道该关注什么,如何决定所以无法确定方向,毫无头绪。二是知道该做什么却不想面对。其实就是拖延,能拖一天是一天,只想得到眼前暂时的轻松愉悦。
要想有牛人那样的高效执行力,必须首先在内心深处明白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的作用。书中指出至少有6个方面的价值;
能抢占先机;
能加速PDCA循环;
能提高生产效率;
能得到周围人的信任;
能带动下属提高行动速度;
能使整个组织焕发活力。
03
麦肯锡两大执行力工具,让你秒速完成
有句话说,“凡人之所有平凡,在于他们总是要等弄明白后再说,等条件成熟后再做。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们非凡的决断力和执行力。”
如何才能当机立断、立即执行呢?麦肯锡精英们是使用的哪种高效执行法则、即刻聚焦重点工作、秒速完成呢?
作者赤羽雄二通过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多场研讨会的实践论证,公司在繁忙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到高效完成,听讲座的人也能运用这些方法大幅提高执行力。
《清单革命》一书中说,很多事情能够完成的秘密,其实都很简单,选项越简单,越好。
《麦肯锡零秒执行力》作者介绍,运用2个工具,可以全面提升你的决策力和执行力,彻底消除迷茫,解决工作中束手无策、不断拖延的难题。
哪两个工具呢?
一是【选项】。选项就是针对一个问题,列出所有选项并对其评价。列出有要求,评价有标准。列出时要最大限度的思考,避免先入为主,还要根据真正的目的和限制来缩小范围。评价时要确定4-5个标准,用相应符号给予打分。比如“如何度过新年”,选项可能会有自己过、回老家、酒店过、国内旅游过、出境旅游等。评价可能有快乐程度、新颖程度、孝心、费用等。
这里也可以用《零秒思考》中介绍的A4纸笔记法列出选项并评价。
二是【工作框架】。工作框架很多人熟悉,特别是2*2式,但实际用于整理思路和事物的人并不多,用来解决自己问题的人少之又少。使用【工作框架】法,必须首先判断这些内容:
现在想要整理的事项;
怎样设定坐标轴才能使工作框架最具意义;
在2*2的工作框架中,怎样划分坐标轴的等级最为合适;
4个栏中是否填入了合适的内容;
主题、坐标轴、坐标轴的等级、分类的内容之间是否有矛盾;
工作框架整体是否有效。
使用【工作框架】法必须循序渐进,作者认为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很多人却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可以当场设计出来。中级阶段则是瞬间浮现在脑海中,比如适合处理公司、项目完成的事情、家庭事务中的事情等。高级阶段则是运用自如。
作者建议,使用A4纸建立“工作框架练习表”,每天坚持制作6个工作框架,在坚持练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切身体会到工作框架的本质、掌握确定主题、坐标轴的方法,了解何为“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掌握了使用工作框架的正确时机。
读完本书后,我尝试做了一周,不过我目前仅仅在工作上练习,比如举办活动、外出考察方案等,思路非常清晰,且不遗漏任何细节。今后,我也将继续练习,将这两个工具践行下去,全面提升自己。
虽然开始很艰难,很不习惯,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定会收获不一样的阳光。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就会享受到它的快乐”。
总之,路是走出来的,不走,一切皆是空谈。很喜欢卢苏伟的一句话,“一个人的执行力和行动力,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送给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