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师训练营【35】期10/21阅读原创《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

35021——叶晶

《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

图片发自App

翻看扉页,各种人男女老少都在吃包子,为了迎合包子的形象,人物都是头很大,面部轮廓饱满,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点,都是手里拿着包子在咬。

图片发自App

这个故事表面上描写小孩子“嘴馋”,深层却表现孩子的心智世界,想要吃包子,总要拿出一个可以说服妈妈的理由。

妈妈:“饿了吗 ?想吃包子 妈妈准备了蛋糕,昨天才吃了包子呀”

孩子:“昨天上学, 今天我不是又上学了吗?”

妈妈:“要不先吃个冰激凌”

孩子:“冰激凌会把吃的东西冻成一坨冰,豆沙包子甜甜的,却不会把东西冻成冰”

妈妈:“蛋糕也是甜甜的,也不会把东西冻成冰”

孩子:“我不喜欢吃烤的 我喜欢吃蒸的”…

图片发自App

就在这样你来一句,我回一句的“耍贫嘴”中,罗辑思维蕴含其中,《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通过对感官吃的讨论,引导儿童的思考力朝向理性思辨的高处发展,母子二人的这场对话是一场“智斗”

文章结尾,有了很大的时间跨度的描写,孩子长成了大学生,并留学国外,这样使“吃包子的理由”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包子是代表中国传统的明间小吃 文中主人公请国外的同学吃“中国包子”这样就赋予了包子一种神圣的责任担当——文化交流之载物。

图片发自App

《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有着鲜明的叙事节奏,妈妈和“我”的智斗很适合绘画翻页的表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绘本讲师训练营【35】期10/21阅读原创《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