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另类脸谱:煽风点火酿成庚子巨祸,载漪仍然被包庇而善终

晚清拾遗录(十一):刑不上王侯。

光绪二十六年,慈禧玩脱了庙堂平衡之术。新立皇储“大阿哥”之父载漪,为了助力其子扫清上位之路,一直忙着煽风点火,一方面对于主和亦或是支持光绪提议的群臣痛下杀手,另一方面当然是积极谋划对洋人开战。毕竟载漪不是不想改变与洋人的关系,然而之前其子溥俊被立为皇储后,心情大好的载漪令家丁摆好茶点,以备洋人来贺,可是等了三天却无一人前来,丢尽脸面的载漪气急败坏,自此再也不待见洋人。时人曰:“载漪排斥洋人,非公愤,盖私仇也。”选了这样的队友,也难怪一辈子精明过了头的慈禧被拖下水,但是两人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保住自己的权柄,而最大的威胁就是有洋人同情的光绪。

其后,煽风点火的载漪频出昏招,主战却不专注于迎战,而是四处打探哪里有仙侠剑客,可以招募来对付洋人,义和团令人眼花缭乱的法术自然与载漪一拍即合,终而酿成庚子巨祸。而且在其羽翼下的一群权臣,要不就是大学士徐桐这样的腐儒,要不就是军机大臣刚毅这样“白字先生”。先是在开战期间半个月内连杀五位重臣,接着风紧扯呼没有一个人敢留在京师与洋人斡旋。结果是被载漪弹劾的李鸿章赴京主持和谈事宜,对于祸首的追责,李大人的宦海经验不仅成熟而且老辣。作为皇族宗亲,端王载漪作为酿成这场庚子巨祸至关重要的角色,竟然只是被流放边疆,没有任何性命之虞。

但是,慈禧果断出手包庇,对于载漪提出前往内蒙古投奔阿拉善罗王的消息进行保密,以免引起洋人追究,而且载漪的福晋正是阿拉善罗王的妹妹,因为慈禧的包庇以及阿拉善罗王的照顾,载漪的得以免于流放边疆的惩罚。得以逃出升天的甘军主将董福祥,对于这位靠近自己地盘的老上司自然也多加照顾,每三个月就会派遣他最会来事的三儿子董恭,携带问候信和一千五百两白银前去慰问。相比于董福祥这种明目张胆的勾结钦犯,慈禧的吃相就显得更好看一点,先是派遣宦官前往阿拉善传口谕,称其是为代罪,且十分惦念,而且还送了十盆梅花作为赏赐,载漪将盆土扒开一看,每个花盆里都埋着四十两重的黄金,折合白银约四万两。

最终,载漪在多方的关照下,在阿拉善的日子就像一场远离京师的度假。他好名马,草原有大量的良驹供其选择,他喜欢名酒,草原的烈酒也很对胃口,董福祥还时不时疾驰百里前来与其叙旧。二十年后再回京师的载漪,对于一些洋人的物件虽然新奇,但还是十分抵触,逗留了一些时日后仍决定返回西北养老,还把别人进献的花翎顶戴留着以备东山再起,就是这样一位顽固的角儿,因为一再有人包庇得以善终,在清朝倾覆十五年后于宁夏终老,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他的姓氏是爱新觉罗。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的另类脸谱:煽风点火酿成庚子巨祸,载漪仍然被包庇而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