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来聊一个最近很火的创业领域——社区团购。
它的模式其实很简单。比如你现在住在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里,然后你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小区都找一个代理人,她有可能是小区里的住户,也有可能是小区门口小卖店的老板,总之需要在这个小区里人脉关系很熟,同时时间也比较空闲,然后你让她通过小区住户的微信群去帮你分销卖东西,通过这种熟人之间的分享、推荐去做团购,那你做的就是社区团购了。
根据国内一家数据分析公司的统计,仅仅是在 2018 年下半年,据说就有大约 40 亿人民币的资金涌入了社区团购这个领域。
你可能会觉得很奇怪,这样一种看起来极其简单、毫无技术含量的商业模式,为什么会成为创投圈追捧的新一轮风口?它会不会像其他的 O2O 、共享经济的创业项目那样,最后又变成一地鸡毛呢?
那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就主要探讨两个问题:
第一,怎么从商业模式上去正确理解社区团购,这个生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第二,社区团购的背后,反映了零售行业什么样的演进趋势?
其实早在 2016 年,就有人在微信群里做社区团购这件事了,但是在后面两年的时间里,这个行业都是不温不火的状态。因为那个时候团购的订单大多都是群里的成员报个名,我们前面说的代理人——现在业内普遍的叫法是「团长」,这些订单都是手工一单一单记录下来的。这种做法效率比较低,限制了订单量的爆发,同时做社区团购的公司也很难直接接触到用户,掌握不了用户的消费数据,也就不能灵活地去调整自己的运营策略了。
直到 2018 年七八月份,微信小程序的迭代和功能优化让它的生态更加开放,比如升级了后台数据分析和插件功能,还能看到小程序的用户数等等,这才让社区团购真正迎来了爆发。团长不用再手工记录订单了,用户通过小程序就能下单,而社区团购的公司也能从更多的维度去做数据分析,能用更多的运营手段去吸引用户。
进入社区团购这个领域的公司,不仅包括众多的创业公司,也包括各个地方传统的连锁便利店,比如湖南长沙的兴盛优选、江西南昌的有家便利店等等,同时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也在快速跟进,像京东、拼多多在去年年底都以不同的形式在这个领域作了探索。
但小程序终究只是一个工具,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社区团购又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它的优势其实主要有三点:第一,社区团购采用的是预售制,也就是以销量来决定采购量,如果销量足够大,那这种集中的大规模采购就能在供货商那里获得更大的议价空间;
社区团购的第二点优势是,商品都是集中运输到某个小区的「团长」那里,消费者自己去拿,降低了物流和仓储成本。
第三点优势是社区团购通过微信熟人之间的分享和推荐来获取新用户,获客成本比较低。
当然了,社区团购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团长」是其中很关键的一个角色,她负责把消费者和平台撮合在一起,所以这个行业有时候会出现只认识「团长」、不认识平台的尴尬局面。那怎么去管理「团长」,提升「团长」对平台的忠诚度,同时提高她们的业务能力,就成了很多社区团购公司要去比拼的运营重点。
同时,社区团购目前还处在一片红海的竞争状态,同一个小区可能会有不止一个平台在运营,那消费者就会在各个平台之间比价,这会压缩社区团购平台的利润空间。
这其实也是一部分投资人目前对这个行业持谨慎态度的很重要的原因。一位做投资的朋友就告诉我,他最看重的不是一个平台覆盖了多少个小区,而是它的商业模式能不能跑通、能不能赚钱,科技圈经历过前面几年 O2O、共享经济的烧钱大战、很多公司快速崛起又快速衰败之后,大家很难再毫无顾忌地去用补贴抢流量这种做法了。
而这个生意要能赚到钱,对商品品类的选择也很讲究,它必须是那些消费频率特别高的品类,因为你设想一下,如果是像拖鞋这样的耐用品,一年都买不了两次,这个事情在社区团购就很难赚钱。所以目前社区团购这个行业,大家选择的都是生鲜水果这种消费频率比较高、又比较刚需的品类。
关于社区团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值得关注,它做得最火爆的地方,并不是北上广深这样人口特别多的一线城市,反而是像长沙、武汉这样的二三线城市,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因为一线城市已经有很多的零售业态来满足大家购买生鲜品类的需求了,你看它既有大型的连锁超市,在小区附近也有便利店,如果你不想出门,又还有盒马鲜生、每日优鲜这样的生鲜电商平台,或者是京东达达这样的帮你把东西从超市配送到家里的服务可以选择,所以社区团购的生存空间不算太大。
另外,社区团购在一线城市不温不火,跟这里的居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也有很大关系。这些城市流动人口巨大,邻里关系相对不熟,「团长」能发展的用户也就相对有限,而且白领们平时上班都很忙,愿意开火做饭的人不多,那对这部分人来说,购买生鲜产品也就不是刚性需求了。
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再反过来看看二三四线城市,他们在送货到家的生鲜电商这一块,其实需求还没有被充分满足,邻里关系又比较熟悉,居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花在做饭这样的日常生活上,这些都是社区团购能够在这些地方能够发展起来的有利条件。
所以做社区团购,在一线城市是在从别人手里抢夺存量市场,而在二三四线城市,是还有部分的增量市场可以去开拓。
当然了,判断一个城市适不适合做社区团购,除了我刚刚说的这些因素,还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判断标准,那就是城市的规模。一个做社区团购的创业者告诉我,如果一座城市连一百个小区都没有,那他就不会考虑去做这件事,因为形不成规模效应。
说完外部的影响因素,我们再从平台自身的能力来看,究竟什么样的社区团购公司能够脱颖而出、获得比较快速的成长呢?
在我看来,这要求这个团队具备比较均衡的能力,它既要懂得互联网拉流量、用户运营的那一套,又要有线下供应链的基础,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这是一家社区团购公司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当然,如果按照重要性来排序的话,供应链能力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如果你都找不到品质很好的生鲜产品、或者在价格上卖得比超市还贵,那消费者是不会从你这里购买的。
那如果我们跳出社区团购这个具体的领域,把视角扩大到整个零售行业,社区团购兴起的背后,有没有反映出零售行业演进的一些趋势呢?
这个问题我和一些做零售的创业者做过交流,大家的观点基本一致,都认为「近场化」是零售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近场化」既指空间上的距离,也指时间上的长短。你看,在空间维度上,从集市、大型超市到连锁便利店,再到过去很火的无人货架,这种距离是从商圈级到社区级再到了建筑物级别的不断演进,最后实现了让商品直接就出现在你的办公室里。
而在时间维度上,以前我们在网上买东西,可能是一个星期才能收到,后来三天就能收到,再后来是隔日达或者是次日达,而现在呢,3 小时、1 小时甚至是 30 分钟就能送到。
无论是空间维度上还是时间维度上,「近场化」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消费者更便利地买到商品,进而也促进他们购买的意愿能够更多。
而社区团购的兴起,就正是在这种「近场化」的大趋势下,抓住了二三四线城市小区级生鲜消费市场还没有被电商充分满足的机会,利用社交网络和发达的物流体系去做的一种尝试。
那社区团购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这个现在业界还没有谁能够清晰的定义和判断,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共识,那就是社区团购现在的样子只是一个中间形态,而不是终极形态。按照对于零售业态的理解,社区团购的终极形态会是在便利店和超市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从社区团购的高速发展来看,其实我们能够找到一些规律,很多在主流城市里已经被科技、被互联网所改变的东西,以及在通讯、社交网络、物流等等这种已经形成的新的基础设施之上,瞄向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以及带来更好的生活,其实这里边还是有非常多的新的创业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