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加少儿美术解读少儿书法学习的四大误区

一、对书法学习意义的误区

对于书法学习的意义,论述者众多,罗列起来可以几十上百条。然而总结起来无外乎两点:

1、“外在工具的诉求”(写好字满足需要)

2、“内在塑造的追求”(性格品质的锻炼)

而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的。一个“学书法”的学生,假如首先不能拥有一颗能持续平静的内心、没有一种坚持努力的态度、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气,希望他(她)学好书法,往往只能是老师和家长的一厢情愿。

所以那些只是抱着能把字写工整,考试答卷不扣分,从来就没有想通过学习锻炼性格品质的学生和家长。愿望也往往会落空的!因为,你想有外在工具的诉求,就必须先有“内在塑造的追求”!就如《教育心理学》所述“学习的悖论往往是,要想培养自律和专注中的一项,必须同时具备它们中的两项,有时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结果的意义”。

二、书法的学习过程,最基本认知的误区

书法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教育心理学》明确阐明书法属于“程序性知识”中的“动作技能”。只有明确了书法是程序性知识后,我们在书法的教与学过程中,才不会迷茫,更不会被一些根本就“不是问题的问题”困惑!

1、因为书法是动作技能,它首先强调“动作”,所以执笔姿势和运笔动作就直接影响书写效果。明白了这点,当我们反复强调执笔和运笔对书写的重要性时,也就更容易被理解和重视。

2、“动作技能”的学习分四个阶段,那么书法的学习也就理所当然的也有四个阶段,并且每阶段其具体表现如下:

(1)认知阶段一心不通手不通

(2)分解阶段一心通手不通

(3)联系定型阶段—心通手通

(4)不假思索阶段—心不需通手自通

上述四个阶段,是所有学习者都必须经历的,只不过因为每个学习者“悟不同,所以每个阶段需要的时间有长有短罢了而且学习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具体表现。比如,你处在分解阶段,而处在你虽然能把笔画写好,但一组字就力不从心,或一注意笔画字形就犯银错,一注意字形,本来已经是可以写好的笔画就突然不会写了,这是分解阶段的“顾此失彼”现象,完全是正常的。联系定型阶段,你可能书法班写的好,平时考试记笔记却用不上,这本来是最困扰所有学员和老师的最大问题,可它在程序性学习的阶段中,本来就是你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而已!

因为想应用,你必须要把技巧熟练到“不假思索”的阶段才可以…  所以,大部分学生总感觉学了书法用不上或不会用,实际是你根本没有学到能用的阶段就想用而己。

三、速成的误区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有关于书法速成的"传说“。实际的情况是:一写不好,能写好二吗?二写不好,教你写三有意义吗?

学习没有捷径,有的只是方法和方向。这里告诉你一个学习公式:

学习速度=学习者悟性

学习程度=学习者悟性x投入实际有效时间

所以,请不要再要求老师加快速度教你,记住是“你学多快老师能教你多快,不是老师教多快你能学多快”!

四、学与用脱节的误区

一个初中生日常书写要求速度大约是一分钟20个字左右,如果换算成笔画大约需要每分钟熟练正确书写150个笔画(书法本大约一页),那么对不同层次小学生,可以相应降低标准进行折算:

学前、一年级5分钟150个笔画;

二年级4分钟150个笔画

三年级3分钟150个笔画

三年级以上2分钟150个笔画…

如果你参照以上标准,不能下功夫把最基本的笔画熟练到如此程度,学了书法不会有、不能用就是正常不过的…不熟练又实在想用,就只能是一厢情愿、纸上谈兵。

以上就是在实际书法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四大学习误区。实际从科学的角度,这些误区都是“认知”的误区,都是缺乏最基本科学常识的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画加少儿美术解读少儿书法学习的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