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其实本来想一篇儿写完的,结果图片太多,可能我有强迫症吧,就分成上、下集了。
北京基督教宽街堂: 位于地安门东大街东板桥街10号, 是美国卫理公会在北京开办的8个教堂中的一座。教堂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本在地安门东大街50号,后修建平安大道时迁到现在的位置重建。教堂外观并不起眼,除窗户外没有明显的西式风格。通体白色,顶上高耸着十字架,显得圣洁。美国前总统小布什2008年到北京时曾在这个教堂做过礼拜。
玉河庵位于地安门东大街路北,沿玉河东岸修建,庵为长方形,坐西北面东南,原有两进院落,山门一间,前殿三间,后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发掘时,在一片居民拆迁的断瓦残垣间,玉河庵的前殿和后殿仍存,山门、东配殿和西侧围墙仅剩遗址,剩余建筑房基已难觅其踪。
《东华图志》记载,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庵内佛像、香炉、匾额均存。1985年调查时,庙山门已经拆除,二正殿尚存,配殿已改建,佛像等法物踪迹全无。1998年,平安大街施工过程中发现城砖砌筑的河堤遗址和水兽,被废弃已久的玉河堤岸重现世间。当时玉河庵前殿作为工厂使用,后殿则变为民居,早已丧失庙宇功能。
现在的玉河庵是在原址修复+复建的,并且尽可能使用了原玉河庵残留的材料。
玉河庵碑:玉河庵山门遗址附近出土,已残,残高0.8米,宽0.6米,厚0.25米,碑首长0.65米,浮雕四条蟠龙,阳面篆刻“玉河庵碑”,印面篆刻“万古留名”。夹杆石:位于玉河庵山门遗址,长1.3米,宽1.2米,中间残留有木柱痕迹。夹杆石是古建筑加固柱体的建筑构件。
《玉河记》
玉河是通惠河的一段河道,是历史上漕运和运河文明的珍贵遗存,已有700余年的历史。玉河曾经迤逦贯京城、曲水穿街巷,与之相关的地名沿用至今;曾经水清鉴桥影、岸柳垂涟波,是京城的一道风景;曾经舟楫如梭、欸乃声声、惊禽拂棹。
北京历史上的漕运始于一千一百余年前的金朝,那时的蓟城已是金朝的中都。蒙古骑兵攻占金都后,郭守敬上言忽必烈导西山之泉,用高梁河水系供都城。“国家之置都水也”,也许就是这个建议促成了新都——元大都城城址的确定。自此始,大运河上如云的帆影、满载着中原和江南的赋税以及各种货物,驶向大运河的终点——通州。
通州至大都四十余里,路輓官粮,辛劳靡费,民不堪其悴。至元二十八年(公元一二九一年),郭守敬再次上言开凿河道,改陆运为水运。至元二十九年春,郭守敬图水为渠,自昌平白浮村引诸泉,转循山麓,汇聚于高粱河,停渊于积水潭,经后门桥,波光演迤,由大通桥东下,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全长一百六十余里,视地势设二十四牐节水蓄流,以通漕船,于至元三十年秋工毕,忽必烈赐名通惠河。据史料载:通惠河“通京师内外经行之道,置桥百五十有六”。
通惠河的通漕,将大运河的终点延伸至积水潭,从通州码头换舟,轻舠剥运,看积水浮纲,望连樯东过,“十里舳舻,遮天蔽日”,成为大都的胜景。有元一代,通惠河是一条通漕济运的血脉,延佑六年(公元一三一九年),天历二年(公元一三二九年)两次疏浚,并陆续将二十四牐全部换为石牐,于泰定四年(公元一三二七年)工毕。明代,将通惠河玉泉山至大通桥河段改称玉河。因上源水量骤减,无法通漕,玉河逐渐变为景观河。玉河景色秀丽,夹岸衙署、贵胄人家辐集。
然明清两朝,始终未放弃对通惠河的利用,明成化、正德、嘉靖年,数次疏浚大通桥至通州故道。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一六九六年)、三十六年,引大通桥漕船至东直、朝阳等门。乾隆二十三年、二十五年再次疏浚,使漕船径达京仓,呈现出舟楫环城的景象。民国中期始,水源严重不足,玉河被逐段改成排水系统,埋入地下。那闪着粼粼波光,淙淙流过元明清三朝的玉河水,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二零零三年至二零一一年,历经九年,在东城区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区属国有企业东方文化资产经营公司实施了玉河风貌保护工程,被掩埋半个多世纪的玉河重见天日,经过科学考古和精心修缮,使玉河的整体风貌得以保护,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和延续。这条七百余岁的古河,从漕运河、景观河到暗沟,历尽沧桑变迁,现在又重现了历史上水穿街巷的繁华景致。这既是名城保护的成功之举,也是对伟大古都的杰出奉献!
东不压桥,明代《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称“布粮桥”。桥址与历史上的西压桥对称,明代扩建皇城,北墙压在西压桥上,故称“压”,东不压桥与皇城有一定距离,故称“不压”。桥整体呈西南、东北向,中间窄,两头宽,侧面呈弧形,总长推测约7.1米。1955年河道改为暗沟,桥上部被拆除,桥拱埋入地下,今桥南侧部分压于地安门东大街人行道下。
感觉我今年跟水干上了,先是走了北护城河(环二环城市绿道),然后是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最近“环游”了什刹海,又走了玉河,接下来该是哪儿了呢?其实答案已经有了——转河,需要找一个精神和体力都ok的日子,因为单河道两岸走个来回都要7.5km+,但是想来这个计划实现应该不会太远,之后呢,大概是坝河四环内的部分吧。这样应该差不多就把北城城区内的水道走全了,南长河再想想吧,稍微有点儿远。
南城还没想过,搬回城里住在东北边儿,生活半径也变得小了,上班也近,基本就是走,周末回爸妈那儿开车,平时过长安街以南的情况都极其鲜有,所以环二环城市绿道我走了北半圈儿之后南半圈儿迟迟也没有续上。其实南边儿有趣的地方很多很多,慢慢来吧。
水穿街巷,玉河风光(上)
“环游”什刹海(下):前海
“环游”什刹海(上):西海-后海-汇通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