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刘邦取得大汉王朝的天下是偶然还是必然?

楚汉相争发生在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是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个大集团为了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这场战役一直持续了五年,结果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楚汉相争,简单地说,这是一场从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来的,但在根本性质上却与秦末的农民战争不同。

基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农民战争尽管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是曾为农民战争的领袖——刘邦和项羽,却不得不步入封建统治的老路,于是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

大多数人都认为在这场角逐中,由于项羽具有强烈的旧贵族意识,不善于用人,无法重建统一王朝,而刘邦知人善任,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建立了王朝。可是事实真的是简单吗?其实不然。

小编认为刘邦能一统天下,而项羽却不能有以下6点原因:


1、草莽却知人善任


刘邦作为一介草莽,在乱世之中发兵,竟然可以登上皇帝宝座,刘邦自我总结原因:“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手下多英雄豪杰,很多人是跟过项羽的,但是由于不被项羽重用,只能来投靠刘邦,而刘邦知人善任,最终获得成功。


2、是无赖却豪放大方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苟富贵,毋相忘”等是很多将领蛊惑众人而起的口号,但更多的将领是心胸狭隘,事后翻脸不认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刘邦虽然是一个无赖之徒,但是他深知感恩和激励的重要性,每一次胜利,都是不吝啬奖励的,对功臣和官员进行加官进爵,也对士兵有物质奖励,因此手下的人都愿意跟着他出生入死。


3、好女色却收放有度

在刘邦攻入咸阳、进入阿房宫时,见宫房里面声色犬马、奇珍异宝,光是美女就有几千人,就想要住下来尽享后宫玉人,但他的心腹樊哙跟张良劝告他千万不要这样,否则可能失掉人心。



于是刘邦听从了劝告,还军霸上。刘邦对王宫里的美女念念不忘,但一想到当时时机不利,便忍住欲火,对一个好色之徒来说,真的非常不容易。


4、性格傲慢却从谏如流


大汉建成之初,百废待兴,有些人便向刘邦谏言治国之道,名士陆贾就是其中之一,他和刘邦的谈话中总是离不开《诗》《书》,被刘邦谩骂。

陆贾说:“你可以立即得到天下,但能立即治天下吗?”刘邦有些羞愧,于是让陆贾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用来借鉴,并重用了一批文人,为汉朝日后的兴旺发达铺垫。

刘邦虽是一个粗人,性情傲慢,但却不是一个鲁莽无知的人。别人说的有道理他可以虚心接纳,忠言虽逆耳,但他能广纳良言,得以兴邦。


5、虽位高却知错能改

刘邦称帝后,他开始不断追求个人享乐,在京城长安大学周边强行圈了一大片山川土地,不许百姓在这片土地上种地,将它变成专供自己狩猎游乐的地方,并且给它取了个美名叫“上林苑”。

久而久之,长安附近的可耕土地越来越少,群众意见很大,萧何上书反对,希望刘邦能退“林”还耕。


刘邦非常恼火,把萧何送到延尉处治罪。大臣王卫尉挺身而出,为萧何申辩。王卫尉言语十分激动,珠连炮似地向刘邦发难,刘邦越听越觉得不妥,于是就释放了萧何并向他赔礼道歉。

堂堂一个开国皇帝,竟然向臣子赔礼道歉,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6、学问浅短却富有远见

刘邦临终之前,吕后问萧相国死了之后,谁可接替,刘邦说曹参可,吕后又问曹参后呢?刘邦说王陵可接任,但王陵缺乏智谋,可由陈平做帮手,陈平有智谋但决断力差,周勃虽不善言词,但为人忠厚老实,日后统治刘氏江山,为国立功的肯定是他,让他做太尉吧。

之后的事实证明了刘邦的先见之明,大汉江山不被吕氏篡夺,周勃与陈平的功劳非常大。由此可见,刘邦虽然学问浅短,但是很有见识,也很有远见。

刘邦开始起兵时,势力、威望、气势、人气、勇猛并不比项羽强,但是仅仅依靠善于用人、智谋双全、坚韧不拔等特点以弱击强,以少胜多,最终成就王业。现在我们在品味之后还意犹未尽,他的身上可以学习的地方可多了。

总之,刘邦的成功是历史的必然,项羽失败的原因在于“不识人,残暴”,他有着称霸天下的武功,却没有任何“识人之明”。

刘邦在武力上虽然比不过项羽,甚至在品行上也比项羽阴暗,但历史从来就是这样,真小人受不到欢迎,而伪君子总能称霸天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楚汉相争,刘邦取得大汉王朝的天下是偶然还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