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江南艺术明珠-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发源于明末苏州,用苏州方言说唱,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的杭嘉湖地区。清乾隆年间就十分流行,名家辈出,涌现了俞秀山开仓利的“俞调”和马如飞开创的“马调”。清末苏州弹词流入上海后,有了更大的发 展,弹词艺术进生入了鼎盛时期。

苏州弹词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兄弟曲种艺术之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形成了“说、噱、弹、唱”四种基本艺术手段。

“说”是说表,包括叙述故事、人物的说白和演员的评议;“噱”是噱头,演员在说唱中穿插一些轻松诙谐的笑料和趣谈,引起听众发笑,产生喜剧效果;“弹”,以三弦、琵琶为主要乐器,自弹自唱,又互相伴奏、烘托。“唱”,一般为七字句式,讲究平仄格律,按苏州语音押韵,明白易懂,清晰流畅,声情并茂,富有韵味。

由于演唱者的风格不同,形成了多种唱腔流派。现代流行的有沈(俭安)薛(筱卿)调、徐(云志)调、蒋(月泉)调、祁(莲芳)调、张(鉴庭)调、杨(振雄)调、朱(雪琴)调、徐(丽仙)调、侯(莉君)调、尤(惠秋)调等十余种。

目前苏州弹词已成为一种高度发展的综合性说唱艺术。它具备“理、味、趣、细、奇”的艺术特色。理,指情节合情合理,真切深刻;味,指曲折含蓄,回味无穷;趣,指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细,指描写细腻,刻划生动;奇,指结构奇巧,引人入胜。弹词雅俗共赏,深受江南听众的喜爱。

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分为单档(一人)、双档(二人)和三档(三人)三种。以长篇为主,一部书可以说唱两三个月,也有中短篇,一个晚上就能说完。

长篇传统书目有《三笑》《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50余部,现代书目有《青春之歌》、《苦菜花》《红色的种子》《李双双》《新琵琶行》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曲艺|江南艺术明珠-苏州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