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文化沙漠吗?来自一个深圳原住民

禁足的这段时间,看了一直以来很想看的那本书《深圳客家研究》。这本书很难找,但是我也一直执意要找,虽然自上一次搜索已经有半年时间,但依然念念不忘,因为我就是深圳客家人,但是却从来没有什么渠道去了解我们这片土地的历史,更不用说关于自己祖上的血脉,到底是来自哪里,以及他们从前都经历了什么,然后又有了今天我现在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从来都不是割裂的,我们并不独立于家庭和社会,甚至跟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相关的,可能是我们影响历史,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大多数时候是历史影响我们的一生走向。

这本书不好找,最终我还是连二手的正版书都买不到,也实在借不到,连图书馆都没有库存了,可以说这个领域已经冷门到什么程度?但当年却有一对教授夫妻,他们在深圳大学工作,但是每个周末却远赴五十公里之外的坪山坑梓一带进行田野研究。交通不便、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各种困难,单是想到其中一个,我就已经觉得实在不容易。

不知道两位教授还有没有继续研究这个领域,后面已经查不到他们还有继续出版的著作了。书中有一句话让我非常有认同感,意思就是——不接受任何关于深圳是“一夜城”的说法,因为抛开一个城市过去的历史而谈眼前的建设成就都是没有基础的。我很认同,研究一个人,就必须要知道他的过去,而如果你想对他有更深入的了解,甚至他的家庭都得了解清楚。

深圳就是这样一个光彩夺目的初生儿,从历史角度来说,初生儿这个词应该不会错得太离谱。太夺目了,以至于大家都忘了他的父母是谁,忘了他的血脉来自于哪里。

深圳是有历史的,只不过因为“迁海复界”等历史原因,所积累下来的历史素材是那么的缺乏。深圳客家是一支民系,从宋朝开始就从中原为起点陆续向南迁徙,直至在乾隆康熙年间到达坪山坑梓一带。虽然我在曾氏族谱中也有看过,但是从历史研究的第三方角度来看,别有另一番感受。

然而说深圳是文化沙漠,我一开始是认同的,但是后来基于情愫是坚决反对的,然而今天看到关于黄氏家族衰败的历史原因,我对“文化沙漠”这个词仿佛又有了一半的认同。

我今天微信上跟一好友说道,原来我们这一带没有文化和没有出息,是有历史原因的。我好像为自己没出息找到了借口一样——到底是原因还是借口呢?这个看我从什么角度去解释了。

晚了,明天继续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圳是文化沙漠吗?来自一个深圳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