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线君(首发于微信公号“金线说”)
最近被一系列媒体事件刷了屏,如俞敏洪先生的发言被网友指责,自媒体编造D&G和中国决裂的文章被广泛传播等。这些事件中,有的是公众人物的发言出现漏洞从而影响了自己的人设,有的是无良媒体利用煽动性的谣言来博取关注度。
如果说这些事件存在某种内在联系,那就是它们都关乎到人在面对媒体时的一种能力,或者说是一种“商”——媒体商。
“媒体商”是金线君总结创造出的一个新概念,类似于智商和情商,用来描述人在面对媒体时的一种二维能力。所谓二维,是指人在信息传播(作为媒体人或公众人物)和信息接收(作为普通受众)这两个方向上的能力高低。
下面从这两个维度来分别介绍提高“媒体商”的方法论:
一、“信息传播”维度
人设理论是“媒体商”中信息传播维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在媒体和镜头面前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金线君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详细介绍了人设理论(点击查看原文)。
人设理论是一种特殊的定位理论,是个人在面对公众时主动选择的一种人物设定。镜头前的人设拥有与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形象和表现风格,一个成功的人设会对个人的形象塑造和品牌营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形形色色的自媒体、vlog和选秀节目,为普通人提供了无数面对镜头的机会。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有个著名的“15分钟定律”,他做出预言,“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名15分钟。”
所以,掌握人设理论并提升自己的“媒体商”,是每个想塑造公众影响力的年轻人都要具备的一种能力。
二、“信息接收”维度
普通受众在信息接收的过程中,只有理解了下面这两个经济学概念、一项认知偏差和一个建议,才能建立起对媒体更底层的认知,从而系统性的提升自己的“媒体商”。
经济学概念1:成本
谣言的产生和识别具有很大的成本差异。
谣言对造谣者来说花费的时间成本很低,但若想要辟谣则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大量证据,所以识别谣言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谣言产生的速度。
再加上一些手段更高明的造谣者,他们把捏造的假象掺杂在事实里去证明一个错误的论点,这种半真半假的谣言是更难以识别的。
谣言对社会有很大的负外部性。所以当普通受众在媒体上接收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如果不能确认真伪,即使情绪再激动也不要随意转发。因为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不作恶”是网民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经济学概念2:激励
话题性和阅读量对媒体有着天然的内在激励。
阅读量是衡量一家媒体表现的重要指标,往往也会与其利润挂钩。所以任何媒体都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向着“标题党”和“爆炸性新闻”不断靠近。
想明白了激励问题,就可以主动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源,因为不同的激励会带来对不同风格内容的追求。
如果想要获得更精准且不带偏见的深度信息,就去看一些投资人或是咨询顾问写的文章,因为他们的身份更多是“价值提供者”,靠正确的判断力和精准的表达去吸引创业者和客户。而不像那些作为“情绪贩卖者”的自媒体,只会一味地追求话题和点击量。
一项认知偏差:确认偏误
人在媒体平台上浏览信息时,会天然的带有一种认知偏差,被称为“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是指无论合乎事实与否,人会更倾向于支持那些符合自己的成见和猜想的内容。随即会在脑中利用选择性回忆,去搜集有利细节,忽略了矛盾的资讯,并加以片面诠释。
许多“阴谋论”的内容会被广泛传播,就是因为这更符和大多数普通人心中存在的成见的猜想。
当网友们以第一视角去相信那些负面的新闻时,殊不知那只是无良媒体贩卖给你的定制焦虑。就像“消失”的可能只是一篇夸大其词的文章,人们就幻想出了一个被“堵上嘴”的善良博主。
一个建议
在媒体上获取信息时,要主动的接收更加全面的信息并保持不断更新。
换句话说也就是,不要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而要做房间本身。
美国著名互联网研究专家戴维·温伯格在《知识的边界》中提到“The Smartest Person in the Room Is the Room”。
因为房间容纳了其中所有的人与思想,所以保证了在思考过程中能不只局限于一个角度。同时房间也是人与外界连接的桥梁,保证了新信息的不断补充和更新。
“媒体商”作为人的一种底层能力,可以帮助公众人物在镜头面前获得优势,也可以让普通受众能快速辨别谣言和收集正确信息,是智商和情商之外不容忽视的第三极。
注1:图片来源于网络。
注2:文章首发于微信公号“金线说”,扫下面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