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我是米子,一个打算且正在认真读书的小女子!
又是一月一次的读书复盘,希望这次提到的书能给你些许收获哦。
《且听风吟》
首先是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这是我读完的第一本日本作家的文学作品。
作为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似乎和大多数日本文学作品一样,透露着孤独、茫然、疏离感,然而即使再读一次,我依旧无法说清这是一本“讲了什么”的书。似乎 “什么都没讲,但又好像什么都讲了一点的”。读的有些挣扎,却又在不时的触动一下,耐着性子读完。总感觉全书叙事的时间线跳脱、虚拟和现实混杂,不是容易读懂的书。
豆瓣上看到这样一句评语:“寻常却又似魔幻,糊涂却又清醒的叙述探讨的是生而为人的孤独与渺小。”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会联想到《局外人》和《心是孤独的猎手》,似乎在读这两本作品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感觉。无法去深刻体会主人公的心境,却又觉得恍惚间有不可捉摸的同情甚至共鸣。这种若有若无的情绪,让人不觉好受,却又不舍丢下。
正如本书译者在序言中所说:距离感或疏离感,连同虚无、孤独感、幽默感,构成了村上作品的基本情调。它无法捕捉,又无所不在,轻盈散淡,又叩击心扉,凉意微微,又温情脉脉,似乎轻声提醒在人生的旅途中昼夜兼程疲于奔命的我们:且听风吟。
或许在阅历、能力不够的情况下,不求甚解,也是一种妥协和收获吧。目前可能都不会再翻开日本的文学作品了,等待下一次机缘再看吧。
《夏日走过山间》
被书名吸引而来的一本书,也恰如书名,陪着作者,一下走入了自然世界。走过三个月的晨昏,见证了上百种植物、动物,一段真正的山间岁月。这是一个目前我见过的最最能挖掘自然魅力的作者。因为读着读着会惊奇的发现,实在太能写了!!!光松树,就能写出一个品种的无数种样态和一个环境下的无数种松树树种。偏偏每一次写出来,还能让读者心甘情愿的赞同确实是不同的景致哇!
朝霞暮云、晨昏气象、山河湖泊、星辰皓月,在作者笔下如加了滤镜一般,有万千姿态,万般情调,其细致独到的描写,绘声绘色,酣畅淋漓。而我想,绮丽的风景和旖旎的文字背后,是一颗真正与自然同声共振的稚子初心,只有一个真正热爱自然,并为之疯魔的人笔下才能有这般充沛的精力和感情。看似一本观察细致、记录严谨的自然科普,感情却若飞瀑一般倾泻而出。据说,约翰·缪尔在内华达山脉协助牧羊的这三个月,意识到自然放牧对山地草原的破坏无法逆转,1903年凭借一次机缘,带领美国总统罗斯福体验了一次真正的山居生活,以一己之力说服美国国会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公园。由此,廖尔被誉为美国国家公园之父。
不得不说,约翰·缪尔是真正的热忱的、真挚的爱着自然。他说“一个人只要有幸在山中度过一日,以后纵是劳累疲惫,也绝不会再倒在路旁。无论命运如何,无论长寿还是短命,坎坷还是平淡,他将永远富有。”
在我看来,这本书不适合速读,更适宜在轻松、闲适的时光里,偶尔翻一两篇,静静的想象文字中的景象,或许是不错的享受。
《诉讼》
打开卡夫卡的作品,不知道为什么,很是郁闷。尤其是这本书,给我无可形容的压抑和无奈。读的过程中,实在有些难受。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十分出色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被起诉了,最后被执行死刑,这中间挣扎的过程荒谬绝伦。没有任何正义可言的审判,却又无处不在,主人公约瑟夫·K不停挣扎辩解,所有努力却又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一样虚无。他琐碎无聊神经质的辩解和焦虑,加之与各色人的互动,推动了这出荒谬的好戏。冥冥之中有一张巨网,将主人公深深困住,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身体尚且自由,而精神早在这层层审判中遭受禁锢与折磨,不知不觉中早已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现实的种种荒诞,国家机器的残酷与腐朽,似乎都在昭示这是一个异化到极端的世界。最后,在荒诞的夜里,约瑟夫·K“像一条狗一样”死去。
故事戛然而止。谁也不知道审判者在哪里!荒谬到窒息的虚无感,弥漫全书。在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诉讼”的过程就是人的根本处境,一个人从懂事起,只要介入社会,就必然要卷入不知不觉、无休止的、莫名的和无望的诉讼过程,而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社会的、心理的或宗教的,难以确定。我很难去判断这样的理解正确与否,也无法给出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无处不再的荒谬实在难以给我确切的存在感。
《死魂灵》
本月还接触了一本俄国作家的作品《死魂灵》。这是我读完的第二本俄国作家的作品(第一本是《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选的是鲁迅先生的译本,有些难以理解却又觉得别有趣味。以主人公乞乞科夫到某城以各种手段获得农奴转让名单为主线,刻画了庸俗、贪婪、狡诈的权贵阶层的全像。正如赫尔岑所说: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个把俄国官僚的病理剖析的如此完整。全书充满了讽刺,嘲弄,却在这些深沉的讽刺背后,是作者深深的对俄罗斯的深情流露。作为“俄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作品”,或许正是这一份深情深深影响着无数人。
每一次读经典作品总是心存敬畏,那些在曾经课本上出现的著作名字,经岁月淘洗,才得以愈加丰盈。
本月还接触了阿玛蒂亚森的《身份与暴力》,作为社会科学的经典作品,读后大有收获。书中很多观点与亨廷顿著作《文明与冲突》形成对立,作者的反驳与论点针对性都相当强硬。博采众长而不浅薄,这或许是多读书,扩大认知半径的最理想途径。这类书目为文化研究必读书目,出于学习需要,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以上便是七月读书的简单总结。
最后放上米子最近常喜欢的一句话:愿你以直觉和性情生存,喜欢一切美丽的事物。要有最柔软温和的心,即便年华老去,依旧拥有今日挑剔纯净的眼睛。
愿读过的每一本书,加持此后的漫漫岁月。
八月加油哇!
米子:一个内心柔软但渴望野蛮生长的姑娘!如果过去不够好,那就从今天开始!微信公众号,溪畔姑娘。期待与您一起读书,成长。如果有您觉得尤其值得一读的书,欢迎推荐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