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3月25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70课/总第1178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世家》13
十三年,江都难作。
子有疾,召薛收,
谓曰:“吾梦颜回称孔子之命曰:归休乎?殆夫子召我也。何必永厥龄?吾不起矣。”
寝疾七日而终。
译文: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隋炀帝久居江都,荒废朝政,李渊于太原举兵。
文中子患病在身,召唤薛收,对他说:
“我梦到颜回传述孔子的谕令说,归家休息吧!应该是孔老夫子召唤我了。何必久活于世呢?
我的病情不会好转了。”
文中子卧病七天后离世。
感受: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公元前479年4月4日),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
他责问子贡为何那么晚来见自己。
于是叹息说泰山将要坍塌了,梁柱将要腐朽折断了,哲人将要如同草木一样枯萎腐烂了。
孔子流下了眼泪,说:“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夏朝的人死时在东阶殡殓,周朝的人死时在西阶殡殓,殷商的人死时在两个楹柱之间。昨天黄昏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二一附曰:
归休乎?
殆夫子召我也。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不得时以得君行道
归乡梓以行道觉民
不得其时
不得其位
先师王子归去矣
叹叹叹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3月24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69课/总第1177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世家》12
大业十年,尚书召署蜀郡司户,不就。
十一年以著作郎、国子博士徵,并不至。
译文:
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尚书省征召文中子任蜀郡司户,文中子未去就任。
大业十一年(615),朝廷以著作郎,国子博士之职征召文中子,文中子亦未应征前来。
感受:
未遇其主,未得其时
大厦将倾,无缘庙堂
二一附曰:
生意温饱止,
集义致良知
先师文中子
一心在道上
慎独修身心
耕读以传家
觉民以行道
薪传继绝学
征召为官吏
牌牍斗米间
何如在田园
绝学传有缘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3月23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68课/总第1176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世家》11
门人自远而至。
河南董常,太山姚义,京兆杜淹,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河东薛收,中山贾琼,清河房玄龄,巨鹿魏徵,太原温大雅,颍川陈叔达等,咸称师北面,受王佐之道焉。
如往来受业者,不可胜数,盖千余人。
隋季,文中子之教兴于河汾,雍雍如也。
译文:
门生从远方而来,河南董常,太山姚义,京兆杜淹,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河东薛收,中山贾琼,清河房玄龄,巨鹿魏徵,太原温大雅,颍川陈叔达等,皆拜文中子为师,学习辅佐君王之道。
至于其他前来求学之人,数不胜数,约有千余人。
隋末之时,文中子之学兴盛于河汾之地,可谓深沉厚重气象博大。
感受:
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二一附曰:
门人远至,称师北面,受王佐道。
往来受业,不可胜数,盖千余人。
隋季河汾,先师兴教,雍雍如也。
觉民行道
素位薪传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3月22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67课/总第1175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世家》10
大业元年,一征又不至,辞以疾。
谓所亲曰:“我周人也,家于祁。永嘉之乱,盖东迁焉,高祖穆公始事魏。
魏、周之际,有大功于生人,天子锡之地,始家于河汾,故有坟陇于兹四代矣。
兹土也,其人忧深思远,乃有陶唐氏之遗风,先君之所怀也。
有敝庐在茅檐,土阶撮如也。
道之不行,欲安之乎?退志其道而已。”
乃续《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
译文: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朝廷征辟,文中子又没有应征前来,以身患疾病相推辞。
文中子对亲近的人说:“我本是周人,居于祁地。永嘉之乱后,随晋室东迁,家中自高祖晋阳穆公起,效命于北魏。
北魏北周之时,对黎民百姓有大恩,天子赐予土地,自此居于河汾之地,所以自有先人丘墓至今已历四代了。
此地百姓思虑深远,有上古治世善民之遗风,家中先人感怀于此。
家有草庐,编茅为屋,垒土为阶。
大道不得推行,怎能安于享乐?唯有退居乡里记述圣人大道罢了。”
于是续编《诗经》《尚书》,订正《礼记》,修撰《元经》,增益《周易》,历时九年完成《续六经》。
感受: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二一附曰:
大业元年,一征不至,辞之以疾。
家于河汾,坟陇四代。
兹土忧思,陶唐遗风,先君所怀。
敝庐茅檐,土阶撮如。
道之不行,退志其道。
乃续《诗》《书》,
乃正《礼》《乐》,
乃修《元经》,
乃赞《易》道,
九年治学,六经大就。
辞征以疾,坟陇河汾!
乡土情深,以传斯文!
道之不行,退志其道。
治学六经,以遗后人!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3月21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66课/总第1174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世家》09
仁寿三年,文中子冠矣,慨然有济苍生之心,西游长安,见隋文帝。
帝坐太极殿召见,因奏《太平策》十有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恢恢乎运天下于指掌矣。
帝大悦曰:“得生几晚矣,天以生赐朕也。”
下其议于公卿,公卿不悦。
时将有萧墙之衅,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也,作《东征之歌》而归,
曰:“我思国家兮,远游京畿。忽逢帝王兮,降礼布衣。遂怀古人之心乎,将兴太平之基。时异事变兮,志乖愿违。吁嗟!道之不行兮,垂翅东归。皇之不断兮,劳身西飞。”
帝闻而再征之,不至。
四年,帝崩。
译文:
隋文帝仁寿三年(603),文中子成年,意气风发胸怀济世安民之志,西游都城长安,拜见隋文帝。
隋文帝在太和殿召见,于是文中子奏陈《太平策》十二篇,该策尊崇儒家王道,纵论称霸谋略,谈古论今,气象磅礴,对运筹天下治国安邦可谓了如指掌。
隋文帝甚为高兴,说:“我与您相见恨晚啊,是上天将您赐予我。”
隋文帝将其奏议下发于朝臣公卿,朝臣公卿心中不快。
当时隋朝宗室将有夺位之争,文中子深知自己的谋划得不到采用,于是作《东征之歌》归于乡里,
说:“我心系国家远游京城,忽得帝王屈尊以礼相迎。于是胸怀古人之志要奠定基业实现太平,然而时过境迁,事与愿违。
哎!大道不得推行唯有失意东归,皇帝没有圣断枉我西行劳累。”
隋文帝听闻后再次征辟,然而文中子并未应征前来。
仁寿四年(604),隋文帝驾崩。
感受:
孔子泣曰:
“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天之命也。”
二一附曰
文中子冠,慨然有济,苍生之心,
奏《太平策》,十有二策,
策尊王道,论推霸略,
稽今验古,恢恢天下,运于指掌。
谋之不用,作歌而归。
我思国家兮,远游京畿。
忽逢帝王兮,降礼布衣。
遂怀古人之心乎,将兴太平之基。
时异事变兮,志乖愿违。
吁嗟!道之不行兮,垂翅东归。
皇之不断兮,劳身西飞。”
天时不得兮
奈何地利
奈何人和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3月20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65课/总第1173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世家》08
十八年,铜川府君宴居,歌《伐木》,而召文中子。
子矍然再拜:“敢问夫子之志何谓也?”
铜川府君曰:“尔来!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资友而成者也。在三之义,师居一焉,道丧已来,斯废久矣,然何常之有?小子勉旃,翔而后集。”
文中子于是有四方之志。
盖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夏琠,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不解衣者六岁,其精志如此。
译文: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铜川府君闲居家中,吟唱《伐木》之诗并唤来文中子。
文中子面露惊异之色再拜说:“请问您的志向是什么?”
铜川府君说:“古往今来!从天子到百姓,无不依靠朋友的帮助而成就功业的。
做人应当礼敬君亲师,尊重老师居其一,大道沦丧以来,尊师之义已荒废日久。
然形势哪有恒久不变的呢?你要勉励笃学,博彩众长而后方能学有所成。”
于是文中子树立远大志向,向东海李育请教《尚书》,向会稽夏琠tiǎn学习《诗经》,向河东关子明拜问《礼记》,向北平霍汲访求《乐经》,向族父仲华考求《周易》,六年来未曾休息,足见其心志赤城。
感受:
天地君亲师
敬天法祖
孝亲顺长
忠君爱国
尊师重教
笃学有成
二一附曰:
天子庶人,资友而成。
在三之义,师居一焉,
道丧已来,斯废久矣,
何常之有?
小子勉旃,翔而后集。
受《书》东海李育,
学《诗》会稽夏琠,
问《礼》河东关子明,
正《乐》北平霍汲,
考《易》族父仲华,
学不解衣,六岁精志。
得父即师
师即其父
子承父志
一脉深传
噫
圣人如此成之
中华何其幸之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3月19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64课/总第1172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世家》07
开皇九年,江东平。
铜川府君叹曰:“王道无叙,天下何为而一乎?”
文中子侍侧十岁矣,有忧色曰:
“通闻,古之为邦,有长久之策,故夏、殷以下数百年,四海常一统也。
后之为邦,行苟且之政,故魏、晋以下数百年,九州无定主也。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一彼一此,何常之有?
夫子之叹,盖忧皇纲不振,生人劳于聚敛而天下将乱乎?”
铜川府君异之曰:“其然乎?”
遂告以《元经》之事,文中子再拜受之。
译文: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隋灭陈平定江东一统天下。
铜川府君慨叹道:“王道崩颓,为何天下要一统呢?”
文中子在侧,年方十岁,面带愁容,说:
“我听说古时治国,采用长治久安之策,因此夏商以来数百年间,天下能长久一统;
后来治国,推行草率简陋之政,因此魏晋以来数百年间,天下没有稳定的王朝。
统治者不遵治国之道,老百姓人心离散已久。政令一会儿那样一会儿这样,哪有什么定制?
您所慨叹的,是担忧上古圣制无法施行,百姓疲于应付朝廷的搜刮而天下将要大乱吧?”
铜川府君感到无比惊异,说:“确实如此啊!”
于是告诉他《元经》褒贬之义,文中子再拜受教。
感受:
三脉传承:
血脉,也就是血统,自父而子,子而孙,子子孙孙相传不绝,血脉相递传流,故有百家姓氏之兴隆。
人脉,古称世交,就是世代亲情、友情交往不断,关爱有加。故同宗、同族、同姓、同乡会,相互扶持、互帮互助,汇中华亲友人脉之大成。
法脉,儒、释、道、医、易、武,各宗各教各派文化大兴于中华,展我中华五千年之文明,师徒相授,以心印心,口口相传,法脉交替流传。故尊师重道,敬师如父,成中华传统之美德。
二一附曰:
王道无叙,天下何一?
古之为邦,长久之策,四海一统。
后之为邦,苟且之政,国无定主。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一彼一此,何常之有?
夫子叹忧,皇纲不振,人劳聚敛,天下将乱?
先师文中子,
侍侧十岁有是言!
血脉,人脉,法脉,
三脉合一处
圣人此中出
承传以绝学
薰蒸为大人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3月18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63课/总第1171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世家》06
开皇四年,文中子始生。
铜川府君筮之,遇《坤》之《师》,献兆于安康献公,
献公曰:“素王之卦也、何为而来?
地二化为天一,上德而居下位,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虽有君德,非其时乎?是子必能通天下之志。”
遂名之曰通。
译文: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文中子出生,
铜川府君卜了一卦,卜得《坤》变《师》,他将占卜结果呈给安康献公。
安康献公说:“这是素王孔子的卦象,为何会出现呢?
六二阴爻化为九二阳爻,这意味着虽负盛德却身处下位,能够成为众人表率,可以为王。
然而终究无法为王,也许是纵有人君之德,却未逢其时吧?此子必通达天下大道。”
于是起名为“通”。
感受:
素王
(1).上古帝王。
(2).犹空王。谓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
(3).指孔子 。
是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权势就永远存在,不需要人民,不需要权利,他的影响、权威和宇宙并在。
二一附曰:
遇《坤》之《师》,素王之卦!
地二天一,上德下位,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虽有君德,非其时乎?
通天下志,遂名之通。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3月17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62课/总第1170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世家》05
隋开皇初,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
时国家新有揖让之事,方以恭俭定天下。
帝从容谓府君曰:“朕何如主也?”
府君曰:“陛下聪明神武,得之于天,发号施令,不尽稽古,虽负尧、舜之姿,终以不学为累。”
帝默然曰:“先生朕之陆贾也,何以教朕?”
府君承诏著《兴衰要论》七篇。
每奏,帝称善,然未甚达也。
府君出为昌乐令,迁猗氏、铜川,所治著称,秩满退归,遂不仕。
译文:
隋朝开皇初年,王隆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
当时国家新立兴制礼乐,恰逢隋文帝以恭谨俭约治天下。
隋文帝语气舒缓地对铜川府君说:“朕是个怎样的君主呢?”
铜川府君说:“陛下聪明神武之资,实得之于上天,然而陛下发布政令却不能深入考查古制,
纵然有唐尧,虞舜般的资质,终究会因不学古制而造成祸患。”
隋文帝沉默不语,说:“先生是朕的陆贾啊,拿什么教朕呢?”
铜川府君奉诏作《兴衰要论》七篇。
每次奏陈,隋文帝都称赞有加,然而却并未通晓其中的道理。
铜川府君出任昌乐令,又由昌乐改任猗氏,铜川,治理政绩显著,任期届满退归家中,于是不再出仕为官。
感受:
《论语·卫灵公》
子曰:
“直哉史鱼!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孔子说:
“好一个刚直的史鱼!
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时他还是像箭一样直。
好一个君子蘧伯玉!
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便隐退藏身了。
二一附曰:
聪明神武,得之于天,
发号施令,不尽稽古!!!
然
尧、舜之姿,不学为累。
噫
如此通透处
赞叹不已
然
天时地利人和
又叹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3月16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61课/总第1169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世家》04
先生生江州府君焕,焕生虬。
虬始北事魏,太和中为并州刺史,家河汾,曰晋阳穆公。
穆公生同州刺史彦,曰同州府君。
彦生济州刺史,一曰安康献公。
安康献公生铜川府君,讳隆,字伯高,文中子之父也,传先生之业,教授门人千余。
译文:
王玄则生江州府君王焕,王焕生王虬。
王虬方北迁效命于北魏,太和年间任并州刺史,安家于河汾之地,称晋阳穆公。
晋阳穆公生同州刺史王彦,王彦称为同州府君。
同州府君生济州刺史王一,王一称为安康献公。
安康献公生铜川府君,铜川府君名隆,字伯高,即文中子之父,传承先生家学,教授门生上千人。
感受:
家风是
一点一滴的积累
一代一代的传承
家国同源
传家之风
立国之本
二一附曰:
铜川府君,
先生之父,
授业先生,
门人千余。
天地间的
大自信
大自得
自来是薪火相传处
有生生不息做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