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住进孩子的心田——《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之随想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2008年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跃儿。本书是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李跃儿所著。她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教育者学习爱的智慧的过程,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

图片发自App

        “爱对教育的意义就像光,始终照耀着整个教育的过程,那是人的天性,在我的感觉里,它就像空气,被我呼吸着。我已经意识不到爱的存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记忆犹新:孩子是通过自己生活的经历来建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当他发现他身边所有的人都爱他时,讲来他就会认为自己是被欢迎被接纳的;当他发现他的父母不爱他时,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会轻易爱他,也不会接纳他。                                                          李老师的书中贯穿全文的就是一个爱字,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伴的爱,缺一不可!教育者的爱尤为重要,他引导孩子幼小的心,让他们锻炼敢于面对困难的意志;他呵护孩子受伤的心,以爱抚平破碎使其强韧;他保护孩子懵懂的心,使他们有一个温暖的臂弯。

图片发自App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也许我们都要反思,看完全书我才觉得这句话是如何的刺目,如何的惊心。没有幸福的孩子,如同失去宝剑的骑士,这样的他将如何面对在以后道路上所遇到的荆棘?他的人生还能完整吗?请还给孩子幸福之剑,请守护孩子美好童年!

图片发自App

        首先,李老师和蒙特梭利教育观类似,她认为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其次,李老师提出自己关于素质教育的看法。“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是爱的教育。教育者应该是天使,而不是上帝!以教育者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爱来爱孩子,同时要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人、爱所有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爱的交互,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应培养孩子在不幸的时候找到幸福的感觉的能力。”                    此外,基于多年的家长工作经历,她把中国的家长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这一分类令人沉思和反省。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老师以典型的教学案例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对孩子进行智慧培养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欣赏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想象力、创造力、探索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等等,以帮助居绝大多数的第二类家长成长为第一类家长。为家庭教育解毒,自然也就双双解救了家长和孩子。这无疑对于初为人师的我来说是雪中送炭,因为现在的我入职不久,正好面临着这方面的困扰,通过我对于案例的分析和思考,从中找寻到许多解决我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方法,觉得也是受益匪浅。作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中班毋庸置疑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趋向于懂事的关键时期,可是有些小朋友,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往往会造成孩子错误的行为,不良的习惯,这时,老师在学校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李老师的这本书,不仅给了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让我找到了工作的方向和动力,让我觉得它的被发现是弥足珍贵。

图片发自App

        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他才会面对问题,并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一旦发现怎样努力都不行,便会产生出强烈的对知识、技术的需求,他们就会来请教,稍加点拨就会恍然大悟。孩子的小脑瓜里的不满要强烈得多,尤其是精神。永远让他停在低层次他就会因为不能得到持续的满足,就会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厌烦情绪,老师、家长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了。而要让观察、想像、创造心灵感受的捕捉等等上升层次,关键就在于欣赏能力的提高。所以,对于中班4岁的孩子,我就已经着手欣赏能力的培养了。欣赏能力的培养最好的办法是从故事进入,因为孩子最爱听故事你讲有趣的故事,一般都有非常有意思的经历和人格的魅力,很能感染人、打动人。孩子一旦被感染、被打动,就会对这位大师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想与他亲近。

图片发自App

        当然,这本书还没有全部读完,但是,我已经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他们都是我的孩子,而我所肩负的是二十八个家庭的希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记得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是:                                  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                                  就学会自信;                                                    生活在在忍耐之中,                                        就学会耐心;                                                    生活在表扬之中,                                          就学会感激;                                                    生活在接受之中,                                            就学会爱;                                                        生活在分享之中,                                          就会学会慷慨;                                                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                                就会明白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生活在安全之中,                                            就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生活在真诚之中,                                          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暴力之中,他就会成为魔鬼。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事讲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爱世界这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的生活。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李跃儿老师,这位由酷爱艺术的女画家,到有心将自己的常识传授给下一代的老师和母亲,在经历了太多传统教育的失败之后,终于大彻大悟;终于从高于孩子的“教育宝座”,回到了自己也曾拥有过的蓝天乐土;终于以平等的姿态,来看待孩子的成长;终于开始享受孩子们创造的多彩世界……                    教育与爱育的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带来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其实也就是“上帝之爱”与“天使之爱”的区别,你是要居高临下地从成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出发来爱孩子呢,还是从孩子的需求来爱孩子?这也是愚昧之爱与智慧之爱的区别。然而智慧之爱绝非易事——它不仅应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也应有潜移默化的实践。李老师的可贵也在于她不仅能从自己失败的教育经验中借鉴反思,还能以宏大的目光和心胸,向历史的先行者学习,面对社会问题,切实构建和实施针对中国现行教育弊端和适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方式方法。

图片发自App

        其实,成人特别是家长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教育将事倍功半。直面社会教育现实拿走孩子幸福的是“成人,教育者,老师,父母……”,并且“所有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成人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应该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这样一种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在不幸的时候找到幸福的感觉。” 扪心自问,有多少成人能开心地说他是幸福的?也许自从童年也被拿走幸福,便认为生活就当如此,而毫无反省的能力,并以类同的方式拿走下一代的幸福……这本书令我们警醒,反思。这大概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的重点吧!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爱住进孩子的心田——《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之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