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簡書 | 先隨便寫寫關於印量的一些事吧

這是屬於我的第一篇簡書文章哦。

註冊簡書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一個約定,在今年3月底-4月初的時候,尖帽子2的特裝陸續到貨,我也很快收到了書,這部作品我一直很喜歡,於是看到球球老師在猶豫是否要寫這部作品的書報的時候,我說:你只要寫書報我就註冊簡書給你點讚~~

於是剛剛我收到了他的私信,吼我去註冊簡書…尖帽子這部作品(作者:白濱鷗)的台版書籍在我看來已經是超越良心,希望各位喜歡漫畫的朋友能夠考慮購買收藏,支持白濱鷗老師哦!(可是我的簡書還沒有粉絲,我這些話到底是在寫給誰看……?)

下面是正文吧:


從2018年開始,因為一些原因,我開始混跡漫畫的社群。直到2019年初,被春樹拉進了一個當時只有30多人的小群裡,群主是在紙片圈小有名氣的球球。這個小群目前也只有50人左右,可以算是親友群吧。同時,我還有另一個cpy漫畫的親友群,裡面是固定的10個朋友。這2個群,是我最主要的漫畫紙片親友群了。

同大多數紙片群一樣,我在裡面聊的話題也大多是關於台版漫畫的出版、質量、到貨情況,以及作品的內容、畫風和作者的背景等等。很多次,我都看到一些朋友埋怨某本作品被砍單了,出版社印量不足了,甚至被店家直接退款。同時,我和幾個台漫代購平時也會有一些溝通,發現她們也對印量的問題很吃苦,說:出版社動不動就印量不足,難道就不能印多點嗎?

這個現象在cpy作品中更為常見。舉例來說,2018年和2019年東立、尖端等等出版社都出現過一些大熱的cpy作品被砍量的現象,比如「療傷遊戲」、「NIGHTS BEFORE NIGHT」等等。

那麼基於我早年在出版公司工作的一些經驗,以及我和一些出版社從業的親友了解到的事情,我想也許可以淺顯地聊聊關於「台版漫畫印量為何永遠都不足」這件事。(說的不好也不要揍我吧- -)

首先想要和一些姐妹澄清的誤區是:詢量不等於印量。

常常預訂cpy的妹子一定懂得「詢量」這件事,尤其是狗東,比如現在時間是4月中下旬,而東立已經在做出8月預出版作品的詢量了。那麼所謂的「詢量」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按照我與國內出版業朋友的了解來看,所謂的「詢量」更多是在探測作品的熱度。一部作品的熱度,所影響到的是這部作品的出版日程、出版價格、版本包裝、印量計劃等等。

也就是說,對於一部東立已經拿到版權的作品,如果這部作品的詢量情況很好,市場反響強烈,那麼東立可能會做的是:

1、與版權方進一步洽談更多其他合作可能,例如該部作品的周邊、特典、贈品的版權拿定,或者該作者、該出版社其他作品的版權拿定;

2、是否調整出版上市日期,也許為了配合活動會提前或推遲;

3、出版時是否增加特裝版等其他具有收藏價值的版本版次,一般來說價格也會在這方面有所體現;

4、首刷印量、再刷日程、再刷印量等。

所以我們能看到的是,一部作品的詢量情況影響的不是僅僅在於首刷印量。拋開一部作品本身確實熱度非常高,購買的數量遠遠超過印量導致首刷被砍單之外,我們能夠看到,關於「詢量」這件事情,實際上影響到的遠不止一本書的首刷印量,可以說它關係到的是這本書的「整體出版計劃」,而這個計劃是包含方方面面的。

所以這也是我在一些群裡和朋友們聊天時所說的「詢量不等於印量」的意思。

另一個還想聊聊的是:關於出版社的商業立場。

一本書的真實印量,取決於作品的質量、作者的名氣,以及出版社/書商的鋪貨能力。讀者對作品的早期反響,實際上也是驗證了作品質量和作者名氣這件事。

關於印量,出版社的風險在於,印量太多賣不出去怎麼辦。舉個例子來說:早年時候我在出版公司工作,當時編輯部裡有一個大哥負責一本書的編輯工作,那本書是關於國學、傳統文化等等內容的。當時因為易中天老師、王立群老師等等百家講壇效應帶來的熱度還沒有退,所以大哥對那本書非常看好,並強力說服老闆大力支持。那本書的首印量定了20萬冊。

20萬冊是什麼概念呢?比如說韓寒老師這樣的作家,出一本書的首印量可能也就是這個數字吧(我只是猜的萬一說錯了我道歉)。但是結果不盡如人意,那本書出版之後滯銷16、7萬冊,最後出版社甚至因此差點面臨倒閉危機。

所以對於出版社來說,缺貨總比堆庫存要好,缺貨了還能趁機會搞一下飢餓營銷,增加銷量,但是滯銷是實打實的賠本,最後降價到白菜都不一定能處理掉。

我們希望一本好作品大印特印,是出於我們對作品的認可和對作者的支持,因為我們是基於讀者的立場去思考的。但是,出版社是一個商業組織,它和我們的思考的出發點和目的都是截然不同的。試著去用商業思維思考如何出版一本書,就不會過於奇怪為何一本書明明我們粉絲的反響超好,但出版社卻顯得「略有怠慢」。這種事情在首次出版台版漫畫的作者中體現尤甚,因為中日的文化還是有很多不同的,一部作品在日本反響好,但在中方就不一定,比如前兩年的動畫「聲之形」,在日方粉絲和在中方粉絲引起的反響幾乎就完全不同。

此外,在印量方面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印刷廠的業務能力(我將這個稱為印力)

這個問題在內陸一般談到印量的時候不太會被考慮進內,因為內陸的資源實在是太豐富了。比如我這本書印20萬冊,要在幾月幾號之前交訂單,你這個印刷廠說哎呀我這裡訂單已經滿了,實在接不下,那麼沒關係,我還有其他印廠可以選擇,總能找到可以如期交貨的印廠。但是,這個情況在tw也是很ok的嗎?這就值得懷疑一下了。

想要詳細探究這個問題,其實是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去探究tw的出版業界情況的,比如出版社每季度、每年的數量,印廠數量以及業務情況等等,而且,這種事情即使花時間去查也不一定能查的清楚。所以我也只能是從一個很大、很宏觀的概念上去猜測,也就是隨便說說啦。

我們可以這樣從台灣省的整體情況去比對一下,從百度百科中大概可知,台灣面積約3.6萬平,2019年普查結果人口數量約為2390萬,那麼內陸呢?北京1.64萬平、2100多萬人口,上海0.6萬平、2400萬常住人口…

其實可以看出,台灣就是一個很正常的省市,但是由於國內漫畫出版的發展滯後,我們想要看到品類豐富的漫畫作品,幾乎都要通過台灣、香港的書店去代購,其中很多人更以台灣為主。那麼也就是說,台灣出版業在用一個省的出版能力,去供給本土以及內陸的漫畫愛好者的購買需求。

剛才我提到過,在內陸地區出版一本書的首印量一般是什麼水準呢?以韓寒為例,可能首印量就是20萬冊,這些還不算後面加印的和再版的。一些熱門的作者也許首印量是十幾萬冊或者10萬冊,一般作者的商業圖書大多可能是5萬冊、7萬冊,再不行的作者,首印量也得有2、3萬冊吧。雖然,面對網絡閱讀的衝擊,如今很多國內的出版社已經轉型做精裝實體書籍,且成本、價格都有提升,所以印量可能會縮小一些規模。但是一本大眾書籍的基本情況還是不會差太多的。在這後面做支撐的,也是全國千千萬萬的出版社、印廠、出版工作者們。況且這些書籍會被鋪貨到全國各大書店、網絡店鋪,面對的是十幾億的潛在讀者客群,所以其實也談不上很多。

但是這個體量,到了台灣這樣一個省市級別的地區,肯定是要縮小很多很多的。比如說,可能對東立來說,一本熱門漫畫的出版首印量能有2萬冊,就是很厲害的了。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台版漫畫幾乎每本都要搶,尤其是首刷。

同理,台灣的印刷廠數量、規模更是有限的。比如說東立這個月要印70本漫畫,每本5000-20000冊,尖端這個月要印50本,每本多少多少冊,同理長鴻、青文、臉譜等等。印廠的接單可能早已排滿,這時候說有幾本書很火,我要加印一共20000冊,印廠加加班可能就給你印了。但是如果每個出版社都這樣,印廠肯定要崩潰。無論從印刷能力、接單排期等等,一般來說都是早已定好的合同,簽好的約,不是想加就加、想減就減的,也不是臨時插一腳就能排上號的。

因為台灣就那些印廠,每個印廠的印力就那麼大。印廠不是你想開就能開一家的。基於作品的內容,幾乎所有的作品在內陸印廠印刷的可能性都是0,那麼也就不存在出版社為了加印而去尋求內陸印廠接單這一說了。所以可以說,整個台灣地區每個月的印力也是相對穩定的。拋開合約的限制,就算某些書要多印,也很可能會佔用其他書籍的印量。於是我們能看到,很多書都在鴿,不僅僅是版權的原因。(啊我好啰嗦啊……)

最後,我想再簡單說說,面對可能無法避免的詢量陷阱,該怎麼辦呢?

說了這麼多,我的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希望一些比較困惑的妹子能夠釋懷,放平心態。甚至我了解到有些讀者希望去和出版社針對印量的問題展開談判,我個人認為覺得其實沒有必要,也不會有用處。並且以上這些其實有很多也只是我個人的理解和猜測,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情況。

然而真實、現實的情況是,我們確實無法改變出版社和印廠的狀況,所以我們總要面對喜愛的作品可能被砍單的問題,那怎麼辦呢?

很簡單,如果你不是過分執著於首刷,那麼我比較推薦的就是擺平心態。現在由於內陸的市場反響一般都比較好,很多書在首刷出版後會很快再版,再刷基本就是隨便買了。我們正常訂書,能早訂就早訂,隨緣拿首刷,也是不錯的。

如果你非常希望一本書拿到首刷,那麼有兩種訂購方法:

1、多家店鋪少量同時下單;

2、一家店鋪提前大量下單。

而這兩種方法中,我個人比較推薦前一種。因為物流運輸無論在哪一個環境都是多少有風險的,所以我們最好不要把雞蛋全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當然你也可以把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


啊我好啰嗦,寫了這麼多,第一篇就算我及格了吧~

2020-4-21  寫於摸魚寫稿的空閒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到簡書 | 先隨便寫寫關於印量的一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