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拖延症

最近重温一则有关拖延症的TED视频,演讲者提到在人们开始拖延时脑子里会出现一只及时行乐猴,当支配身体理性的决策者被这只及时行乐猴打败时,就会出现拖延的行为。

拖延的毛病人人都有。比如每当到了写文的时候,我总是习惯等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动笔,有时拖稿拖到第三天才觉醒应该努力更文,文稿的质量不是自己最满意的,常常搞得自己精神紧张,也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而内疚自责。

拖延也常出现在工作当中。一位工程师小伙每天都加班到深夜才离开公司,他的朋友圈状态是这样的:“刚刚加完班,来碗面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他的老板了解到他的状态非常担心,与他交流时小伙说:“公司就是我的家,我自愿加班。”即使有些担忧,但老板还是被他好学的态度而感动。

有一次老板突然接到一个紧急项目,于是将这个项目交给这位工程师,要求下班前完成。到了下班时间,老板前来查看进度,他说:“还需要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后老板再次查看进度时小伙说:“再需要两个小时。”此时已经半夜,老板说:“先吃饭吧,吃完饭再做。”小伙特坚定地说:“不行啊,我得先把任务做完。”老板默默地想这个任务对他来说是不是太难但也饿着肚子等着小伙完成项目。到了凌晨老板着急了,临时叫起另一个工程师,结果这位工程师一小时内就完成任务了。

是这个任务太难了么?可老板了解到只要稍微有基础工程师都完成这项任务。是这位工程师没有经验么?可他已经工作10年了。如果作为老板,你会怎么考虑这件事呢?

如果是我,我不仅会质疑他的专业水准,更质疑的是他的工作效率。拖延带来两个结果,一是压线完成的质量问题,二是完成任务的遥遥无期。工程师对任务的拖延进一步影响他的工作效率使简单的任务变得复杂。我们应该反思,加班的另一层含义是不是代表在工作时间拖延以至于需要通过加班救火呢?不过拖延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正视拖延正视自己,我们也可以与拖延交朋友。

人人都有拖延的毛病,我也一样。在深入思考引发拖延的因素时,我发现自己主要缺乏对时间的感知和对任务的认识。针对这两个方面我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也算与拖延的革命友谊更进一步啦。

   

设定deadline和小奖励

收到任务时,一味地蛮干反而混乱。首先我们要构思整体的结构,梳理出需要表达的要点和内容。在完成组织架构后,开始设置时间期限。然后写下完成这项任务给自己的一个小奖励。这种奖励机制会鼓励自己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图片发自App

以我写的这篇文章为例,首先将发布文章分为找图,内容和排版三项。关于内容主要分为对拖延的理解和如何摆脱拖延的两部分内容。然后为每个项目划分时间期限,最后设置一个小奖励。


图片发自App

当对时间感知度比较弱,在设定的期限内不能集中注意力时,我会使用两个小贴士。一是想象拖延的代价。如果我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那么我就需要延长写作时间,可今天我需要去超市买食物,否则就会饿死。经过这样的想象,我会集中注意力提高节奏。这就是通过想象产生的危机感。

二是使用番茄闹钟。番茄工作法大家一定不陌生,选择一个待办事项,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直到番茄时钟响起,再进行5分钟的休息。通过番茄闹钟我们不需要再划分精力关注时间,真正拥有一段沉浸的时间。关于番茄app只需在搜索时键入“番茄”即可,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手机的闹钟功能。

三件最重要的事

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很多,常常列出很多to do,却不知如何着手。这时就需要们做出取舍,选出三件最重要的必须今天完成的事,完成这三件后有精力再执行其他项目。

今天我设立的任务很多,在列出to do后,挑选出发文、去超市、买书这三项。并在这三个重要事项前标注A,表示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每完成一项就打钩,然后集中注意力完成下一项。进行回顾时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每天进度。

拖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我们有时只是为自己的毫无行动找了一个正当理由罢了。只要正视自己,踏出第一步,拖延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说|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