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年至少看48本书,到今天刚好凑满100本,虽说比预期的要多一些,但和那些看几百本的大佬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说一说我看书的心得和问题吧,比如需要参考书单吗?怎么选一本好书,怎么看一本书,书看过就忘了又该怎么办?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和我有过相同困惑的你一点答案。
书单:真的有必要吗?
总是在网上看到所谓的十大必读书目,30岁之前必读书,女性必读的五本书,越来越多的书单出现,要不要看书单买书其实因人而异。中国每年的出书品种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很多想开始读书的人,不知道怎么选,书单就是一个最快速筛选书的方法,但现在开书单的人也越来越多,该听谁的是一个问题,这个人开的书单真的适合你吗也是一个问题,我的经验是如果你要根据书单来挑选书籍,最好可以选择某个领域里的意见领袖,也就是专研于某个领域的人,这样书单挖掘好书的这个作用才更大。
比如我学新闻传播,老师就曾给我开过书单,这些书单的书是他们经过挑选,能最快最全面的让我了解这个领域,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当然,自己也要有能辨别好书的能力,不要只听信于书单,毕竟每个人喜欢的书不一样,想看的书也不一样。
今年看书其实我并没有给自己定过任何的书单,一直以来都是跟着自己的兴趣走,最开始就是喜欢什么就看什么,不会去强迫自己看不想看的书,因为我要求自己每天睡前看半小时书,那么一开始想养成习惯,自然就是要有兴趣,才能坚持下来。所以我前半年的书单,可以说完全跟着自己兴趣走,有时是看推送介绍了一本书感觉还不错,有时是在书店逛着逛着发现本书很有意思,还有时是想了解一个陌生的领域。比如我读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就是认为自己对这个领域太陌生了,而这本书对于零基础的人来说比较易懂,我读《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这本哲学类书籍,也在于我认为我对哲学的理解很多时候仅限于高中时期所学的一些皮毛。
所以对于开书单来说,有参考价值,但也要有自己的主见。我今年看的最喜欢的书大概就是《活着》,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它带给我的很大的感受就是让我明白生活就是为了活着,不为了任何其他的意义。还有《人生失格》《浮生六记》《月亮与六便士》,这四本书可以说很经典了。
当你不知道活着为了什么时,感受到生活很绝望时,看看《活着》里福贵的一生吧,它讲述了一位普通人怎么承担苦痛,相信会给你一点力量;当你碌碌无为,变得堕落时,看看《人间失格》里那位大少爷,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也许会给你敲一个警钟;当你对爱情感到失望时,不妨看看两百年前的沈复和芸娘的爱情,在《浮生六记》里看到那个享受恬淡自适的小家庭生活,看到他们如何让日常生活充满艺术美感;当你为梦想奋斗却看不到头,一个人孤独的坚持不下去时,看看《月亮与六便士》吧,看看那个和你一样份纯粹的为梦想努力的人吧;
选书:不止是开书单
很多人喜欢屯书,但是却不及时看书,其实是很可惜的,在我大学期间也曾在网上下单一堆书,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原因就是这本书和我想的不一样。所以后来为了避免买回来不看,我有感兴趣的书,一般都会去书店翻翻,真心不错再买回来,这样基本就不会出现买了不看的情况。同时,选书我一般有几个渠道,分享给大家~
1、豆瓣上找某领域书籍
有些人看书是为了了解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个时候可以在豆瓣上选择领域,查看一些专业上排名靠前的书籍,也能看到很多人的点评。
同时豆瓣上每年也都会有年度榜单,可以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豆瓣
2、书店选书
我很爱去书店逛,其中有一个原因在于,去书店逛书,会让你找到一些你原本不会看的书,而在书店你和这本书遇见了,你打开翻阅了,发现这真的是一本好书,可能会打开你新领域的大门。
而且书店也会把一些新出版的书和最近比较火的书放在显眼的地方,可以看一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在网络上看到想买的书,也可以去书店的电脑上查阅一下,现在书店都有电脑,输入书名作者可以直接查到有没有这本书的。
3、关注书店和一些喜爱名人的账号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比较欣赏的人,完全可以看看她们推荐的书,比如说我很喜欢白岩松,他的几本书我就都看过《白说》、《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既往我了解这个人,也扩宽了我的思维方式。
所以推荐大家可以关注一些书店或者喜欢的名人,看他们推荐了什么,也许也能找到你感兴趣的书。也可以看看你身边爱读书的朋友最近在看什么,也是不错的参考。
4、经典著作不会错
经典著作除了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各领域内的经典著作,比如科学类、艺术类、哲学类等等,但关键还是要你感兴趣的领域,否则抱着一本书是很难读下去读完的。
一本书看完就忘,还有意义吗?
看书,看完就忘了,过阵子甚至连小说主角叫什么都忘了,觉得自己没看过这本书,更别说学以致用了。我刚开始也有这样的困惑,可容易忘记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如果我们记忆力好到什么都能过目不忘,那活着也太难了,在学校时我们背书都需要不断重复加强记忆,那看书只是看,当然也是会忘记的,但忘记不等于没用,就像是小时候很多事我们都记不得了,但童年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却是终生的,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三观。
况且,一本好书是适合读第二遍的,甚至第三遍第四遍的,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看书想改变看完就忘,其实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调整一下的,我也有两点心得~
1、看目录
拿到一本书,可以从目录开始看,目录是一本书的浓缩,能最快速的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和主旨,当然文学作品除外,很多文学作品只是分章节而已。看了目录后,正式开始阅读时,带着问题去看,亦或边看边思考,这样这本书产生的影响就会在你脑中更深刻。
2、读书笔记本
读书笔记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记录,首页的目录可以记录书籍名称和阅读日期,主页可以记录每本书的基本信息和心得,后部分还有一些摘录的页面,可以记录阅读时比较有感触的句子,做一个素材的积累,可能只需要花上半小时的时间,就能让你记录下这本书。
读书读的是知识,而不是智慧
有些人读书是为了炫耀,又或者提升自己的价值,会觉得书读的多,我就有文化有智慧了,其实读书读的是知识,而知识不等于智慧,就像知道一件事并不代表就能做到一样,知识到智慧之间还有一个距离。
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了,我们能从各个渠道上获取我们想要的知识,不仅是各类搜索引擎、各类APP、还是各类自媒体账号,都能带给我们碎片化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学来,但智慧是一种体验。
关于读书,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一起探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也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