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是明年清初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智谋堪比张良,同时也不比大明刘伯温差,历任四代皇帝,富贵终老。历史上可以与范文程可以比肩的人几乎没有。
范文程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广为流传的佳话,皇太极对范文程是百分百的信任,范文程为大清一统天下,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范文程的曾祖父(也就是他老爹的爷爷),曾经是明朝的兵部尚书,可以范家深受皇恩。公元1618年的时候,努尔哈赤攻下抚顺时,范文程跑去拜见了努尔哈赤,表达了自己的投靠之意,想弄个官来当当。
努尔哈赤想试探范文程,就问范文程为何投靠自己。范文程认为明朝廷皇帝荒淫无道,老百姓日子过的艰难,肯定要完蛋。自己又不是那种不知变通的儒生,自然不能愚忠于明朝廷。
努尔哈赤与范文程交谈过后,认为范文成有超人的远见和智谋,十分的喜欢他。努尔哈赤对皇子贝勒们说:“要想夺取天下,范文程这样的人可堪大用,他不认为我们是叛戝,说明他独具慧眼。我们要想征服汉人,也不能认为明朝人是逆贼了,这样才能拉拢民心,征服人心。这是道理都是范文程告诉我的,你们都要善待他。”
皇太极继位后,对范文程更加器重,让他待在自己身边,做为心腹智囊。公元1631年,清军招降了守城的明朝官兵,其中已经投降的蒙古族士兵又起了反叛之心,想要杀害他们的将领,事情没有成功。
皇太极愤怒之下,想要把这些蒙古族兵一律诛杀掉,范文程在旁边提醒到,他说:“武力只能让人暂时屈服,他们不真心投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们叛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杀了他们只能图一时之快,而想要征服人心却害处太多,这种事不能干啊!”
皇太极气还没有消除,说:“征战沙场,杀人都是无法避免的,若只施仁义,人不畏惩,那岂不是叛乱者,越来越多,人人都不奋战了?”
范文程争辩说:“明朝人不知我清朝仁慈,反抗是必然的。陛下若能广施恩德,少杀人多给好处,人心就会渐渐归附。宽恕他们只能让敌军分化,传陛下美名,以此来征服天下,有百万大军之功效,陛下不能小看这作用啊!”
皇太极听了之后,非常认可范文程所说,就同意赦免了那些蒙古族兵的死罪。消息传出之后,坚守西山的明朝军队斗志瓦解,范文程单枪匹马去劝他们投降,结果他们全部放下了武器。
范文程为皇太极出谋划策,经常向皇太极献上征服人心之策。他劝皇太极修身养德,教化百姓,推行仁政。皇太极对范文程是越来越依赖,感觉时刻都不能离开他。每当有重大事情的时候,他总是对大臣们说:“范章京知道此事么”
每当遇到范文程有病在家休息时,皇太极便会有意放缓处理朝政大事,直等他病好了再做出决策。
有的大臣就开始嫉妒范文程的荣耀,对皇太极说:“范章京是明朝廷大臣后人,身为汉人,他未必和我大清一心呐。他以收取人心为名,处处向着汉人,难道就没有他的私心?陛下对他不能太过于信任,应该要有所保留才是。”
皇太极非常生气,对他们说:“先皇和朕诚心对待他,不是逼迫他为我效命,他的忠心是绝对可信的。你们虽然为满人,但又多少皇亲国戚反对过朕呢?朕用心对人,然不识朕心者大有人在,朕能一再不予追究,施恩不止,这都是范章京所教的结果。要不然,你们这些嫉妒贤能之人,还能够站在这里说话么?”
皇太极自己没有能实现入住中原的理想,就挂掉了,然后福临继位,但是大权基本掌握在睿亲王多尔衮手里。
后来多尔衮征伐明朝,多多采用了范文程的建议,安定了人心,为清朝彻底平定天下奠定了基础。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个“汉奸”,此种原因都源于清末一系列的丧权辱国,对汉人最后一位勤政的崇祯皇帝充满了深深的同情,所以人们对范文程这类人物,不大喜欢他,但是“汉奸”这个评价有失偏颇。
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也就是后来清朝,他的属地本身就明朝廷的管辖之内,这其实和李自成造反一样,民族间的内斗,并不属于与外部国家之间的战争。
皇太极遇到了范文程,就刘备遇到诸葛亮,恩礼备至,让范文程充分施展了自己才华,这让许多人认为他为了个人利益,放弃自己的民族大节,这行为让人不耻。
历史成为了过去,不论毁誉都是由后人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角度去对待历史,总会有一些偏颇。但皇太极与范文程的齐心协力的合作,不失为一段佳话。文章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