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后来才懂的道理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话题,讨论哪些课文是你长大以后才能读懂的。


得票最高的是鲁迅的文章,儿时读先生的文章苦涩无聊,无非就是学完了之后无数的课桌上多了一个“早”而已,只不过那个字只刻在了课桌上,却没刻在我们心里。再大一点我们学《祝福》,我们感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同时,却也只是把这篇课文当作笑谈,那时的我们什么都不懂,跟风买了《朝花夕拾》,完全读懂的人大概不到十分之一,高中我们学习《记念刘和珍君》,很惭愧,我们甚至曾经为她感到不值,读《药》的时候,我们不曾想过那些事可能曾经真的发生过,翻开《阿Q正传》,我不知道先生所谓的“吃人”怎么理解。


后来,怎么就读懂了先生的文章了呢?大概这个过程就是成长,现在返回去再读先生的文章,字字皆血泪也不为过吧?先生说,学医救不了中国人,那该是多么痛的领悟?儿时不懂为什么课本注解鲁迅是革命家,明明他只是个作家,现在看,先生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太多了!


不懂到懂,不理解到理解,这个过程用了十多年,由于工作原因,从小学到现在,好像我一直在接触到鲁迅,也一直接触到我们学过的课文。


经历了大学与父母分开的那几年,再读《背影》,那时候老师课堂上记得笔记里那些情感,自己在一瞬间就都理解了;长大再读《出师表》,不觉已是潸然泪下;读到《荆轲刺秦王》,理解了荆轲易水送别的悲壮;翻开《陈情表》,为李密与祖母的祖孙情所感动;看了《辛德勒的名单》再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只觉得难过……


从不懂到懂,这个过程叫成长,同样,这个过程,很残忍,所谓懂事,大概就是这样,能读懂那些作者没有说出来的话,那些作者的情感到现在亦能感同身受。


今天手抄了一遍《孔雀东南飞》,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说以后女孩子找对象嫁人不能找太听妈妈话的男孩,那个时候还没有妈宝男这个词,这篇课文的之前学了《氓》,老师说,要看清男生的本来面目。一转眼,自己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回头再看《孔雀东南飞》,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刘兰芝被焦仲卿母亲休回娘家,二人双双赴死。在现在这个以生命为第一的时代,这样的结局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历史上由于婆婆不喜欢而送命的儿媳妇,刘兰芝不是第一个,亦不是最后一个,写了“世情恶欢情薄,雨送黄昏花易落”的唐婉不也因为陆游母亲不喜欢而改嫁吗?而与陆游分开后两首钗头凤成了她的催命符。用现代的眼光看《孔雀东南飞》,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不好嘛?刘兰芝嫁给太守的儿子,焦仲卿娶了东家贤女,不才是各自安好吗?爱情什么的,太累赘了,为爱情付出生命,真的值吗?


今天和学生们聊起《孔雀东南飞》,男生普遍认为两人的爱情悲剧是焦仲卿不作为造成的,而女生则统一战线觉得焦仲卿母亲才是罪魁祸首,孩子们的世界还是非黑即白的,曾经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现在看来,其实三个人都有错,婆婆存在太强势,男主错在太软弱,而女主最大的错就是太善良。可能这个过程就是成长,也许再过十年又会是另外一种看法,可是,人生不就是一直成长吗?


再去翻翻学过的课文,可能又有新的感触吧!


很久没有写东西了,絮絮叨叨这么多,都不知道写了点啥。嗯,人生新阶段的一点点感悟吧[爱心]


2019.11.23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后来才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