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明孝宗皇帝弘治敕命》

看过宫廷剧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太监宣读圣旨时总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

这八个字怎么来的,如何断句,又有什么含义呢?

首先,“奉天承运”四字连用,始于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称帝后,建立“奉天殿”,颁布政令时惯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后被历任帝王沿用,直到辛亥革命废除帝制。所以明朝之前的圣旨不会以这八个字开头。

“奉天”是说“遵照上天的命令”,也就是历史上学过的“君权神授”。

所谓“承运”指“承五德转移之运”。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认为,朝代更迭和五行相生相克有关系。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总结为:

“以土德王的黄帝,为以木德王的夏朝所克。以木德王的夏朝,为以金德王的商朝所克。以金德王的商朝,为以火德王的周朝所克。以火德王的周朝,将为以水德王的朝代所克。以水德王的朝代,又将为以土德王的朝代所克。”

统治者相信朝代兴衰是五行运转的结果,自己是继承新生气运的,故为“承运”。

“皇帝”之称始于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将“皇”“帝”这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称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诏曰”即“昭告天下说”,用以向天下百姓宣告政事,是需要全国知晓的内容。除“诏曰”外还有“制曰”和“敕曰”。“制曰”为表示皇恩,宣示百官之用。“敕”本义为“告诫、嘱咐”,皇帝给官员加官进爵时使用“敕曰”。

此外,宋朝岳珂有言:

“国朝所司承旨之别;乘舆称圣旨,中宫称教旨,储闱称令旨。”

即皇帝颁发的为圣旨,皇后发布的叫教旨,太子传令用令旨。

文言文不加标点,是考据史实的一大难点。

在古代,天、皇帝都是至高位者,落实到纸面上出格写表示尊敬,所以现存圣旨写法上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对我们断句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目前接受度比较高的断句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者直接连读不断。

明太祖朱元璋草根出身,文化不高。在洪武十年六月二十四,他颁布了《谕西番罕东毕里等诏》:

奉天承运的皇帝,教说与西番地面里应有的土官每知道者,俺将一切强歹的人都拿了,俺大位子里坐地。有为诸般上头,诸处里人都来我行拜,见了俺,与了赏赐名分,教他依旧本地面里快活去了。似这般呵,已自十年了也。止有西番罕东毕里巴一撒他每这火人,为什么不将差发来,又不与俺马匹牛羊?今便差人将俺的言语去,开与西番每知道,若将合纳的差发认了,送将来时,便不征他。若不差人将差发来呵,俺著人马往那里行也者,教西番每知道,俺听得你每释迦佛跟前和尚每跟前好生多与布施么道那的是十分好勾当,你每做了者那的,便是修那再生的福,有俺如今掌管着眼前的福祸掌管着眼前的祸福俚,你西番每怕也那不怕,你若怕时节呵,将俺每礼拜着,将差发敬将来者俺便教你每快活者,不着军马往你地面来,你众西番每知道者。
《高皇帝御制卷第一》

因此诏,人们觉得六二断比较合适。

但也有学者考究,朱元璋改用元代圣旨套语,按元代蒙文圣旨分析,断句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对的。

如何断句尚没有统一说法,前人缺少一个小小的标点,于今而言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辩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