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猜想,一个假设,一个观察

我刚刚观察了一下自己写的公众号,感觉每个月都写了东西,一个月最少发布一篇,最多估计几十篇吧,现在已经发布了几百篇文章了。 现在要再接再厉啊,这几个月,产出量非常少啊,说的话也非常少来了。 我感觉自己还是需要多多写东西,这样才好呢。 最近这段时间比较忙,写东西的时间都非常奢侈,其实我感觉个人的公众号,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但是到了工作上面,就会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想写了。 现在自己写东西喜欢分段写,感觉分段写的话,思路比较清晰。 而且也能更好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 很多时候,写,只是阐述自己的内心想法,而真正能让人进步的,是写的过程,锻炼了自己整理思路的能力。 也就只有自己写的过程当中,才会去好好的思考,自己的行为轨迹,以及自己做过什么,在想什么,实现了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看,不喜欢自己写,因为写要费脑,要费心思,但是看,不需要,看的过程是收获的过程,得到的过程。 但是呢,写呢,是给予的过程,是付出的过程,因此大家都不爱写。 现在越来越少人发朋友圈,大多数,每天按时发朋友圈的人,都是为了工作,有些做微商的,或者是经营事业的,经营自己的个人企业的,为了宣传,推广,为了温度感,为了打造一个让人信服的平台。 他们不得不每天按时就班的去发朋友圈,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在发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是转发别人的朋友圈。 并不是自己要发,也不是自己思考的,有时候有心人会在转发别人的朋友圈,或者一个公众号链接的时候,会加上一段自己的感悟,留言,这样的还算稍微好点的。 至少还算是思考了,也不算是纯粹的复制粘贴。 但是呢,也有些人,虽然也做了这个动作,可是他们的语言,却只是复制了文章中的只言片语,或者说是复制了文章的标重点的话,并没有把一篇文章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出来。 这样的作用真的非常小,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才有收获。 其实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得到App,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付出和得到这两个词,就猜想到了,当时罗振宇取名的时候,叫得到,应该是希望大家在玩这个App的时候,能得到东西,能收获东西。 或者单纯就是想从字面意义上去吸引用户,得到——是很多人都想要的事情。 所以他抓住这种心理,来取名。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想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猜想,一个假设,一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