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老人和她的《越过内心那座山》03

今年94岁高龄的匈牙利裔犹太人伊迪丝·埃格尔,著写了一部名叫《越过内心那座山》的书。书里写了“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她把她的人生经历和多年的治疗经验写进了这本书中,希望能够帮助每一个困在生活牢笼中的人。

实体书

今天说说第四和第五个心理牢笼的自我疗愈。

4.秘密型牢笼

当一个人内心有一些秘密不愿意告诉别人时,秘密会带来羞耻感,羞耻感会带来成瘾性,这是一个链条。

怎么办呢?作者埃格尔接待了一位“老公忙碌冷淡她有了外遇但内心很负罪很焦虑”的女性,埃格尔告诉她:“切身感受自己的生命体征,去感受自己体内的温度,你是温暖而柔软的还是冰冷而僵硬的?”当一个人心中藏着一个巨大秘密的时候,他往往没法关注自己的感受,因为自己的状态是隐藏起来的,所以他感受不了。”

还有就是“模式中断“方法。在家里跟老公互动会有很多模式,比如上菜、吃饭、撤盘子,这都是些固有动作,不用动脑筋。我们可以试试模式中断,意思就是,当你在家里,老公埋怨你,你不要模式化地反击或者模式化地忍受,而是想:“停,我今天换一招,能不能用新的方法来对待他?我能不能够观察他?我能不能冲他微笑?”

这位求助者调适了一段时间后,两个人的互动还蛮愉快,产生了更加亲密的联结。

作者埃格尔说“只要我们隐藏或否认某些感受,我们就无法得到疗愈。……无论出于什么缘故,秘密都是具有伤害性的。保守秘密会形成一种羞耻的氛围,这种羞耻感也是所有成瘾的根源。人们只有面对事实并讲出真话才能活得自由。”

当然,你未必需要跟所有人讲出你所有的感受,关键是学会对自己诚实,然后对部分人诚实,如果这样做的结果没有那么严重,你就能够对整个生活诚实,就帮助你走出秘密型的牢笼。

5.内疚和羞耻型牢笼

作者埃格尔说她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原谅自己还活着,很多幸存者都会有这样的状态。因为她的爸爸妈妈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就被杀死了,而她作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她会经常责怪自己为什么能活下来。在生活中遇到各种美好的事情的时候,也会经常觉得内疚和羞耻。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爱她的父母过世了,然后她一直走不出来,消沉、颓废,脑海中经常会有一个声音说“你不应该过快乐的生活,生活中再没有开怀大笑,生活再没有快乐可言。父母都过世了,你还快乐,你怎么可能做到?”。

这种愧疚和羞耻感来自我们内在的对话,所以我们需要经常关注自己的内在对话。有的人没有这种觉知,他是不会关注的。

书中有一个叫米歇尔的女士,得了厌食症。“最开始她寻求治疗并不是因为厌食症,而是因为婚姻问题。她的丈夫经常对她不屑一顾、尖酸刻薄,让她觉得自己像是惊慌失措的孩子,面对她暴跳如雷的父亲。理智告诉她,她是一位坚强、成功的中年女性,不再是一个弱小的孩子了。可是,她的内心又很恐惧,不敢站起来和丈夫作对。”

作者埃格尔告诉米歇尔,她首先需要面对自己内在的羞耻感。她之前是通过饥饿感来压抑所有的痛苦,她可能也不喜欢她的身体,然后她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其他感受来替代内在的这种羞耻感。所以她选择不吃饭,让自己变得越来越饿。

随着咨询的深入,作者埃格尔发现米歇尔在童年的时候曾经受过很大的伤害,遭遇过性虐待。米歇尔说:“我总是觉得自己又变成了八岁的小女孩,非常害怕会失去别人的爱,非常害怕我做的某些事会让别人不再关心我。”

作者埃格尔说:“请记住,你是唯一一个永远不会离开你的人。你可以从自己身上感受到被珍惜的感觉,你也可以学着珍惜你自己。”

羞耻感一般会有三种念头:“这是我的错”“我不配”,“情况应该更糟才对”。羞耻感牢笼中的人,非常容易给自己做非常糟糕的预设,他觉得自己根本没法过上美好的生活。

走出这个牢笼,需要你记住两个字,叫作“允许”,我允许自己快乐,允许自己成为一个跟丈夫进行对等对话的人。

如果你只关注自己内在的羞耻,觉得自己当年曾经遭遇过伤害,所以自己不配眼前的正常生活,那么你关注的东西会变得越来越大,慢慢地会成为你人生的全部。

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未来,关注我们眼下所拥有的东西。学会自己爱自己,明白人跟人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我们过去所遭受过一些糟糕的事情,就认为我们低人一等,这是我们走不出这个牢笼的核心原因。

身为父母,我们的语言会塑造孩子。孩子会有一种证明父母预言的动力。当我们跟孩子讲“你没出息”“你将来完蛋了”“你走着瞧吧”“你肯定不行”,这个孩子很可能慢慢地就走向了父母嘴里所描述的状态。因为童年时会把父母的话看得非常重要,会很认真地对待,所以我们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

22年度写作营第275篇,1829字,累计342674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94岁老人和她的《越过内心那座山》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