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感悟

『原稿写于2018年11月』

昨天进行了一整天的教练,颇有感悟,试着总结如下:

第一,教练前的准备很重要。之前也会有准备,但是主要在思考大概被教练者会有什么问题,我又该如何回复,可能会谈到的点和我需要帮他看到的点是什么。这样的准备很不好,因为第一,预判了对方,失去了“中立的态度”;第二,如果没有按预判发生,临场会不知所措,或者变成强引导。而昨天的准备是回顾了九型,这是第一次很好地应用九型做教练准备,并且起到了实际效果。九型的内容很丰富,我重点关注了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教练问题,教练重点(提问,区分,发现,还是回应)。

教练准备的第二个方面是设计合适的教练工具。比如某类问题适合用时间线,或者另一类问题适合用策略卡。同时要强调的是,适合什么工具不是从教练出发、不是为了帮助教练理解“事”,而是结合被教练者的情况(基于对他的了解,对他所谈话题的理解)进行的选择。

第二,教练状态。这一直是我认为最抽象的能力,大概明白又抓不住。这次的收获是,教练状态绝对和身体状态有强正相关关系,如果身体状态不佳,一定不要强行进行教练,而头脑清楚则是基础——这次教练进行中我很少做笔记,但是一些关键点都捕捉到了并且记在了脑子里,这个好处是作为教练我的关注点始终在被教练者身上,同时我关注的是当下的他。对他来说,也不会被我做记录干扰而停止叙述——为了等我记录完。


最后,通过以上的反思,我发现了自己一些盲点:

1. 教练过程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发现”,以往对问题点的关注,也是基于我自己的需要去帮助对方——找到好的问题,让对方有“啊哈时刻”。然而每个人的需要是不同的,有的人的“啊哈时刻”来自于回应,有的来自于目标的梳理,这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对方的需要做准备;

2. 由于第一条,我想我潜意识里把“发现”的责任交给了被教练者(因为我自己作为被教练者每次都能够自己发现一些盲点,我也更喜欢通过被人提问之后自己做反思从而发现),因此以前的套路是,问完我认为有可能启发对方的问题之后,就等对方“醒悟”。这次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通过九型知识的准备,加强了对帮助对方“发现”的意识。我发现其实我是能够有一些很好的回应的,这些回应才是帮助被教练者“开悟”的利器。而以前,我白白放过了那么多机会。更让现在的自己无语的是,以前我会直接跳到“给建议”那一步,并且误以为那就是回应。这么做当然会让一些被教练者抵触,然后我还会想,这是不是因为我触到了他的痛处呢?所以你看,大脑是很有欺骗性的,逻辑的自洽很容易实现。


3. 我仍然存在一个盲点,两位被教练者都反馈感觉我发现了一些点,但出于一些原因我没说出来,所以他们希望我可以更加直接一些。听到这个反馈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因为我想忍住“顾问式”“封闭式”的问题(虽然仍然有),所以不得不不断调整问法,因此会给人这样的感觉。或者是我还没有把发现与回应的责任完全承担起来,仍然在期待对方自己说出来,这个可以是我自己下次的教练问题。

总之,一天下来,虽然很累,没有陪家人感到很揪心,但是给别人提供了帮助,看到“释然”的表情时会觉得一切都很值得,更别说还因此多结交了“朋友”。

教练的路上,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练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