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世间满满深情 ——观《秋刀鱼之味》有感


        记得是前年,几位思南读书会的读者陪法文翻译家马振骋先生一起去贵都大饭店,参加瑞典驻沪总领事馆举办的英格玛·伯格曼诞辰100周年的电影纪念会,岑玥提到,她非常喜欢日本小津安二郎导演的影片,极其细腻。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更没看过他的影片,听过就过去啦。这次宅在家中,有机会看了许多平时没能看到的影片,昨天突然就会想到了小津的名字。我爱人不太喜欢看黑白的老片子(那天勉强看完了1948年拍摄的《小城之春》),我就选了一部彩色的,也冲着它那怪怪的名字叫《秋刀鱼之味》。影片拍摄于1962年,事后才知道,我无意中挑选的这一部,竟然是小津安二郎的封镜之作,第二年他就去世了,享年才60岁。太年轻了!

        假如说西方德国拍摄的《铁皮鼓》展现了太多的坏人和怪人,那么东方日本拍摄的《秋刀鱼之味》涌现出来更多的好人与善人。这样来说东西方文化差异似乎牵强附会,可确实是我连着看这两部电影的直观感受。

        电影中一开始就出现主人公平山先生和他高中同学河合。他们在同一单位上班,河合还是公司的常务,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很像中国著名演员陈述。他几次三番劝老同学平山,应该早日考虑把24岁的女儿道子嫁出去,说他有一位男生挺不错。我就想,河合肯定是故事中不怀好意的家伙。直到影片结束,才理解到这才是真正的中学同学感情,他一直担心平山也会走中学物理老师单飘丧妻,女儿一直陪伴身边的老路,结果耽误了女儿大事。

        影片故事不复杂,就是两个字:“嫁女”。可是你看了后会发觉,小津安二郎在所有的细节上都把情义写得满满的:有高中毕业45年后三位牢不可破的同学情;有学生时时惦记着自己的老师,筹款支助老师的师生情;有老师单飘亲自一家家登门答谢的感恩之情;有部下结婚,平山悄悄送上贺礼的人之常情;有酒店老板与老顾客间的默契之情;有掘井同学的老夫少妻之情;有说不完的父女情、兄妹情、姐弟情、夫妻情和朋友情。最后留下的是浓浓的“秋刀鱼之味”之情,也是一股淡淡的孤独之情!

        其实电影中只有单飘老师吃鳗鱼赞叹的镜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过一条“秋刀鱼”,甚至也没有说到“秋刀鱼”这个字眼,哪来的“秋刀鱼之味”!但是,你看完影片之后,缺产生了那种实实在在尝到了“秋刀鱼之味”的幻觉:是焦焦的,略带苦味的,又是脆脆的,有点干咸的,还是香香的味道。秋刀鱼我见过,也吃过。小鱼不大、也不名贵、很便宜。原来小津安二郎导演用“秋刀鱼”暗示平民百姓的老年生活就是这样的状态。影片中三个同学的老年呈现出三种类型:平山丧妻多年,家中靠女儿道子维持;掘井续弦讨了比女儿大三岁的年轻妻子,同学常要善意提醒吃药吗?而带金丝眼镜的河合原配妻子健康温顺,所以他还有精力来操心他人,无论是给物理老师单飘的捐款,还是为了平山兄女儿道子的婚事。人不可貌相,他可是一个大好人。

        影片中还有众多令人温馨与感慨的细节。日本人的礼节和尊重出现在每时每刻:见面分手时的谦让、互相频繁的鞠躬点头、说话注意的分寸、和服穿着的尊严,房屋内的几净窗明、酒吧间的温馨……看似无意其实刻意流露出日本战败在民众心中的抑郁心结,一首《战舰进行曲》勾起平山的无限惆怅!

        这是小津安二郎借女儿待嫁的故事,说出了社会老龄化面临到情感的孤独问题。影片故事发生在1962年以前,那时我刚读着小学六年级,而我现在观看影片时,孙子已经初二、孙女也是小学二年级。也就是说,日本在58年前,甚至更早的年代,就意识到老年社会将会面临刀巨大精神问题,而小津安二郎又把这种担忧极其真实的展现给观众。58年前,中国才从三年自然灾害走出,却又走进了文化大革命。后又拨乱反正,经过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才发展到今天安居乐业,人心稳定。58年后再看《秋刀鱼之味》,一点没有主题过期的感觉,反而觉得社会真会是那么一回事:父女感情再深也必须分离,老人不能永远依靠着小辈生活,要让女儿过自己应有的幸福生活。所有这一切全都凸显了小津安二郎编剧深邃的思考和导演高超的水平。他把每个演员的每一个动作、表情,甚至每一个空镜头都做到了极致。节奏是那样缓慢,让你也进入影片同时思考。我仿佛在欣赏日本的一盆插花,左看是景,右看也是景,远看更是景。

      《秋刀鱼之味》是一首东方叙事诗,小津成功地把东方韵味书写在胶卷之中留给了后代。只能用“爱不释手,回味无穷”八个字结束此文。

                                      2020.03.23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出世间满满深情 ——观《秋刀鱼之味》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