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张形成的两条路径(读书笔记)

    总体说来,教学主张形成的路径有两条。第一条是归纳的路径。其特点是实践导向、“兴趣”驱动、做事逻辑。所谓的实践导向,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基于实践,指的是名师的教学主张是从其经验中萌生出来的,慢慢形成的,并被其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理论或观点;其二是为了实践,指的是教学主张的形成或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实践、促进和改善实践,使其教学水平和境界得到不断提升。   

    所谓“兴趣”驱动,指的是教师教学是凭其兴趣、爱好、感觉进行的,说到底也就是他们喜欢这样教,这样教他们感到自在、开心、快乐。当然,他们的兴趣一定也是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即学生认可、肯定、欣赏他们的教学。不少教学主张实际上也就是名师的兴趣点或教学的长处。

    做事逻辑是相对于学理逻辑的,我们知道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它遵循的基本上是做事的逻辑,正如一位很有造诣的高中教师在访谈时坦言:“做事就是事先就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大概往这方面去做,总不会太差,然后去做。做了以后,发现挺好,就继续往下做。有时候发现做不下去了,就反思反思调整一下,然后再做。”这就是做事的逻辑,其本质是在做中学。

    第二条是演绎的路径。其特点是理论导向、课题驱动、学理逻辑。所谓理论导向,也有两层意思,其一基于理论,即名师的教学主张是从现成的理论中演绎过来的、借鉴过来的,或者说名师的教学实践验证了某个理论,当然也有的是名师们特别欣赏、信服某个理论,以至于将其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主张。其二是为了理论,即名师通过基于教学主张的实践去拓展,丰富、完善相应的教学理论。

    所谓课题驱动,指的是教师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参加某个课题而进行某项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从中提炼和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我们在指导名师时,发现不少名师都有类似的经历,因为要做课题,他们阅读和学习了相关理论,并参加了相关培训,从而有了一定的理论储备。如果围绕课题的改革实践进展顺利、成绩显著,他们就会把课题持续下去,甚至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不少名师的教学主张,就是来自课题的假设和相关的理论。

    所谓学理逻辑,其内涵有二:其一,理论是先在的、外在的,不是自己慢慢琢磨出来的;其二,教师事先就有清晰的理论导向,而不是朦朦胧胧的感觉。教师的教学是理论引领下的实践探索。实际上,人的所有活动都存在“先定假设”(信念、经验、理论、学说),关键在于这种先定假设的内容和性质:是经验还是理论的?是清晰还是模糊的?是自觉(有意识)还是不自觉(无意识)的?这便是学理逻辑和做事逻辑的根本区别。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归纳的路径是先恋爱后结婚,演绎的路径是先结婚后恋爱。就教学主张的形成而言,归纳路径是一条缓慢积累、滴水穿石、内力积聚的发展道路;演绎路径是一条自觉、激进、短平快的发展道路。就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既需要在平淡平实的教学生涯中被孕育、被滋养,又要在头脑风暴的思维碰撞中被激发、被提升。从研究的范式说,归纳是内式的,演绎是外缘式的。

    实际上,两条路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独立路径,它们之间是相互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多数名师教学主张的形成走的是综合路径,有演绎又有归纳,关键在于适合各自的发展特点。(余文森)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主张形成的两条路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