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京城·普渡寺

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从皇城根遗址公园出来过马路往回走一点点进入瓷器库胡同。

这里在明清是宫廷存放瓷器的仓库,所以叫瓷器库胡同。
这一带的胡同儿应该是经过整体改造,卫生间干净卫生、功能齐全。
感应出纸的卫生纸盒,如果想要领第二份就得扫码。我用手划拉了半天也没见给我吐出纸来,最后还是用的自己的。
有点儿小洋房儿的感觉哦
普渡寺前巷,我本来应该径直走过去就好,结果不知为啥自己觉得还没到又往南边走来着。
走错的路上拍的照片,倒也挺好,后来问了一个大姐才重新回归正途。
入口开在侧面,山门那边直接用栅栏圈起来了。

        普渡寺位于东城区南池子大街普渡寺前巷,临近紫禁城东华门,是故宫外八庙之一,北京皇城内重要的皇家藏传佛教寺庙。其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清初为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进京后的住所,称为旧睿亲王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建成玛哈噶喇庙。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普渡寺建筑非常独特:建在高台之上,而且窗棂低矮。这样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就这一处。另还有一处睿亲王府在外交部街,是乾隆年间恢复睿亲王世爵后的新府。

一条窄窄的小路通往寺内,小路是上坡儿的,因为普渡寺的整个寺院建在一座一丈有余的高台之上。这里免费参观,走到小路尽头在左手边扫健康宝。远处红墙绿顶的是山门。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绿琉璃瓦顶。
睿亲王多尔衮像
山门殿背面栏杆上贴着的介绍

        普渡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同龄。永乐皇帝朱棣非常喜欢皇孙朱瞻基,特意在这里为朱瞻基建了皇太孙宫——洪庆宫。朱瞻基当上皇帝以后,对东苑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改称“南内”。“土木之变”之后朱祁钰便把英宗囚禁在"南内",后来的"夺门之变"也发生在此,石亨等人拥戴朱祁镇复辟,从朱祁钰手里抢回了皇位。

        1644年清军入关,统领数十万清军铁骑的是年仅32岁的多尔衮。清军入关后,多尔衮迅速迎顺治帝来京并定都北京。此时顺治帝年幼,军国大权均由多尔衮一人独揽,称摄政王。多尔衮入京后,就居住于在明代南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睿亲王府邸中,也就是今天普渡寺的所在地。由于多尔衮特殊的政治地位,其府邸"金碧辉煌,雕镂奇异",规制之高远非其他王府可比。府门前终日车水马龙,实际上已成为当时国家的实际政治权力中心。后多尔衮被追罪,曾不可一世的睿亲王府也难逃查封废弃的命运。

        康熙三十三年(1694),旧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将庙宇改为小学,原称国民三小,后称普渡寺小学,后又改称南池子小学。由于历史原因,建国以后,普渡寺地区自然形成一个高密度居民区,普渡寺大殿变成了学校的教室和仓库,普渡寺破损严重,四周的配殿更是不复存在。

        2001年9月,普渡寺的修缮和复建工作启动,寺院原有的范围和规模基本得到恢复。2005年,全国首家省级税务博物馆——北京税务博物馆在普渡寺内筹建,2007年05月16日正式对外开馆(2009年9月因普渡寺保护暂停展览,后于2015年9月迁往太阳宫)。

        山门之北就是大殿,大殿正名为慈济殿,建在一座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上。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绿琉璃瓦歇山顶。前有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单檐卷棚歇山顶抱厦一座,抱厦顶加黄琉璃瓦剪边。
大殿有朱红色挑檐柱36根,每个柱头雕有精美龙头,菊花头也雕有云纹。在大殿的柱间垫板上画有皇家建筑专用的金龙和玺彩绘,大殿采用了三层飞檐椽,大殿内使用了皇宫专用的金砖铺地。
此外大殿窗棂、斗拱和梁架的造型与图案都有十分鲜明的满族风格,这些在北京的清代王府建筑中都十分罕见。可惜拦着进不去。
普渡寺西侧胡同里的四合院儿,因为普渡寺建在高台之上,所以才能拍到这些院子的屋顶,很是好看,因为拍这张照片还被工作人员大叔说了,因为我站了一下架铁丝网的高台,人家确实有提示不许站以防危险。
花盆儿下面是个啥构件儿咱也不懂,反正寺里还堆着其他的一些。
出了寺院直接进入西侧的胡同儿(就是上面拍四合院屋顶那张的胡同),然后逆时针围着寺外转了一圈儿。
建的很好看,不知道里面住着傻样儿的人。
改造后的胡同儿很好看,也规划了很多停车位,真好。
垂出墙外的石榴

        普渡寺前、西、后巷都走过一圈儿,最后重新经由东巷回瓷器库胡同,再到南河沿大街上,准备去往下一个地儿啦。

游走京城·皇城根遗址公园 -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走京城·普渡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