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2

西周礼乐制度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

快乐有趣

 [摘要]  西周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礼乐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起到积极作用。岐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在新时代,坚持与时俱进,古为今用,认真挖掘、研究礼乐制度的思想理念,做好转化传承工作,为建设高水平平安岐山服务,是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西周礼乐制度 历史意义 现代价值

存在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的西周,是我国上古文明的全盛时期。当时所形成的礼乐制度即刑罚、典章制度对中国后世几千年政治结构、法律制度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西周礼乐制度,努力挖掘其积极、进步的精华,做好转化传承工作,对新时代建设高水平平安岐山仍具备重要的价值。

  一、西周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

在中国的奴隶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频繁的战争和王权的更替,使得以周公为代表的周初统治者制定了礼乐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等几个方面,具有开创性和进步性的特点。这些思想观念在当时缓和阶级矛盾,规范统治者,推动了周代的发展,对中国后世几千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西周统治者在夺取政权之初,就在继承夏、商“天 讨”、“天罚”等神权法思想基础上,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主张。“以德配天”是指人世间的权力(包括统治理国家的权力)来自上天,由上天作出选择。但“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上天所选择的人间君主并无特别的亲疏,只会选择有德者,将天命赋予他们。作为奉天之命来统治万民的人间君主,应该“敬德”、“明德”、“以德配天”。而德的要求包括敬天、敬宗、保民,君主要做有本德、有道之君。在此基础上,西周统治者还进一步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主张,并将此作为国家处理立法、司法事务的指导理论。 所谓“明德”就是主张崇尚德治,提倡德教,用道德的力量去教育、感化民众,使天下臣服,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慎罚”就是主张在适用法律、适用刑罚时应该审慎、宽缓,而不应 “乱罚无罪,杀无辜”,一味用严刑酷罚来迫使百姓顺从。“明德慎罚”实际上就是强调将教化与刑罚相结合,通过这两种手段使天下臣民服从西周的统治,从而使国家安定,社会和谐,天下长治久安。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代表了西周统治者基本的政治观点。作为治国的基本方针在西周政治生活、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发挥了实际的指导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明当时的统治阶层在政治上趋于成熟。这种主张被后世各朝统治者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的理想原则和正统的标本,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之中。后来,“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被儒家学派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法律思想和法律方针,成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观念。尽管西周礼乐制度产生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并且是作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手段而被提出的,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周代思想家、政治家对道德和法制的重视,从而与极端专制主义的暴政思想形成鲜明对立。这一思想不仅为历代开明的统治者所运用,而且成为了进步的文化人经久不衰的精神支柱,成为了生发近代民主主义的生长点。

二、西周礼乐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由周公创立在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与“分封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了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它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后世几千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首先,对统治者起了一定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理念,坚持以理性为指导,崇尚正道,实行仁政,要求执政者从“修身”做起,“选贤与能”,追求“天下为公”。周代的历史成语印证了这一点。如文王访贤时遇到年近八十(一说八十三岁)姜尚,被立为国师,号称“太公望”,“文王访贤”便流传为历史成语。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召公姓姬名奭,周武王的弟弟,因他的采邑在召(今岐山县西南),故称召公,亦称邵公。周召分陕后,据《史记》记载,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这就是成语“甘棠遗爱”的典故。相传,周文王治理岐山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行者让路、耕者让畔,这种和谐之风穿透历史风云,沉淀于周原大地。礼乐制度,它的许多举措、原则至今为人所称道。

其次,出现了太平盛世“成康之治”。周武王灭商,居功至伟。他死后,太子诵继立,是为周成王。成王年幼,曾经辅佐克商的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代行国政。周公依据周朝原有制度,参酌殷礼,有所损益,定出一套巩固封建统治的制度来,这就是后世儒家极力称颂和推崇的周公制礼作乐。创立和推行礼乐制度,使成康时期,成为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称天下安宁,刑具40余年不曾动用。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后世将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的40余年间所形成的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太平盛世。西周成康时期,农业生产蓬勃发展、人民生活相对改善、四方少数族纷纷来贺等升平景象。这是西周以礼治国、崇尚道德教育、实施惠民政策和严格执行法制带来的结果。

第三,西周礼乐制度,成为儒家思想的源头。周公礼乐文化肇创于周王室肇基之地周原。礼乐思想体系在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人们(包括统治者和广大民众)思想混乱的历史背景下,对于几乎所有的社会人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能被其彻底地全面地接受。后来,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当时的统治阶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论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孔子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批判地继承了西周礼乐制度的思想精髓----稳定的等级制度,并将其吸收进自己的思想体系中,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礼乐思想体系核心价值观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接受,与孔子想要创立的儒学吻合  因而也是早期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发源于岐山的西周礼乐文化就成为儒学的直接源头。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体系,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当时的统治的提供一种可以有维持其统治 、稳定社会的成熟理论体系,从而以此得到统治阶级的共识。在随后的两千多年历史之中,儒家思想数次成为封建王朝统治者所采用的治世思想。

 三、西周礼乐制度的现代价值

岐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是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血脉灵魂所在。在建设高水平平安岐山新时代,礼乐制度仍具有值得开掘吸取的价值。我们应与时俱进,古为今用,认真挖掘、研究礼乐制度的思想理念,做好转化传承工作,为建设高水平平安岐山服务。

(一) 有助于加强道德教育,形成厚德尚和之风。孔子在对周朝礼乐制度有所损益的基础上,对礼乐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儒家独特的礼乐精神。在道德伦理、修身治国、构建融洽的社会关系方面都有生动的阐述,在解决人自身矛盾,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矛盾方面俱有值得今人继承和借鉴的宝贵品质。“礼乐无常制”,应该与时俱进。在建设高水平平安岐山的当代,礼乐文明值得借鉴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比如其中对中和之美的爱好,对尽善尽美的追求,对道器合一的向往,对人格尊严的歌颂,对社会和谐的规划,对艺术目的的设计,对教育功能的要求等等。今天,人们通过了解西周的礼乐制度,在认识到周人对“徳”的高度重视、深入了解到周人所尊崇的“德”的深刻内涵的时候,个人通过对照对比反思,是很容易产生共鸣和激发个人自省力、产生“见贤思齐”紧迫感的。这样一来,学习借鉴的周人立身修德,吸取其精华思想,提高个人思想品德,就很容易成为自觉行动。同时,用道德的力量来管理、感化群众,在全社会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引导人们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操守,重品行,注意防微杜渐,从而自觉循规蹈矩,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有助于发扬重礼节、尚美善的优良传统,保持社会和谐。西周礼乐制度中的礼乐文化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礼乐文化蕴含着超越时代的、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仁爱、和合、敬重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发扬了礼乐文化精神,与中国古代社会以礼乐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礼乐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对于今天人们正确交往、对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作用不可小觑。我们应该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用现代意识和眼光挖掘传统礼乐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发扬中华民族重礼节、尚美善的优良传统,建构与现代经济生活相适应的礼仪规范和审美情趣。通过吸收传统礼乐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实现传统与现实的对接,构建起符合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和现代人文精神的新型道德规范、伦理规范和礼仪规范,并进而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性化的新型岐山。

(三)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县,维护社会稳定 。西周的礼乐制度通过“礼”严格的进行阶级划分,使被分封出去的诸侯能够各安其位,接受周天子的领导;通过“乐”在贵族和民众之间建立了一条有效的沟通途径,缓和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同时向民众传达了周天子的治国理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政权的稳定。民众则通过“礼乐制度”的教化,逐渐形成了道德意识,自律意识。所有这些,竟然都是几千年之后我们在社会中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培育良好自律意识,使社会充满温馨与正能量,西周礼乐制度就是一座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宝库。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对平安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积极改革创新”。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应以开放的胸怀,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建设平安岐山可资借鉴的内容,注重汲取精华,去其槽粕,以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书康浩》

[2]《礼记》

[3]《尚书吕刑》

[4]《周礼秋官》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