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读后感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能有人将自己的幻想写的如此煞有其事。

我第一次读这篇文还是在小学的时候。记得当时还很认真的思考过“为什么渔人后来找不到路了?”“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用卫星总能找出桃花源的吧”诸如此类的问题,现在想来倒是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还记得那时有过如此感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寥寥几字竟就能将一派世外桃源之景描写的如此生动,陶渊明先生‘古今隐逸之宗’的名号当真是实至名归!”想想果真如此。《桃花源记》通篇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表达出来的效果却完全没有因此而有所失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虽不足百字,却已经将桃花源内的景象交代的清清楚楚,甚至能让人恍然间置身田园,感受到那宁静祥和的田园氛围,其感染力可见一斑。

这个幻想中的世界,无疑是令外界那些生活在贫穷、黑暗、战乱和统治集团的压迫之下的人们所神往的。桃花源里的百姓不问世事,无所纷争,自成一派,生活在山水之间,让人羡慕不已。但这样的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在陶渊明生活的那个动荡年代,与其说桃花源是一个幻想出来的仙境,不如说是陶渊明的精神乐园,聊以自娱的产物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桃花源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