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爆》:一部四不像的灾难片

对于《峰爆》真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对《峰爆》寄予希望,是因为预告片。陈数饰演的丁雅珺决定爆破隧道前那一段话:“在灾难面前,西方人的传说是诺亚方舟,我们祖先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句话背后的思想是,面对灾难,西方人想的是如何躲避,而中国人想的是如何化解。陈数最后用沙哑的声音坚定地说到:“炸药量上一倍,炸!”这一刻,我真的恨不得马上飞到影院观看完整的影片。

可当我真的完整了看完整个影片后,却感到失望了。从预告片来看,这是一部以地质灾害为背景,以国家大义,讲述生命至上的中国式营救的故事。但事实上,这部电影只是以地质灾害为引子,讲述了朱一龙饰演的洪翼舟的英雄故事。

《峰爆》的故事很简单,在一座修建了十年的隧道即将竣工之际时,由于受全球地质变动影响,隧道附近即将发生严重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及生活在山脚16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挽救这16万人民的生命,以陈数为首的隧道工程施工单位决定引爆隧道。最后朱一龙凭借自己的主角光环,与饰演他父亲的黄志忠一起排除万难,挽救了16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并保住了隧道。

《峰爆》是多个故事线同时进行的,最主要的是两条故事线。一个是描述以陈数为主的工程指挥部面对灾难时的所作所为;一个是以朱一龙、黄志忠父子俩为主的,描述了他们先是在地下暗河中逃生时发生的一些故事,然后是逃出生天后,两父子英勇解救16万人民群众的故事。《峰爆》在前半部时,故事步步推进,节奏非常的紧凑,让人看得非常过瘾。给人有一种迫不及待地想看下去的欲望,想知道他们面对不可抗力的灾难时,是如何抉择的。不同的利益代表,他们如何发生冲突,又如何说服对方,达成一致意见。在这样时间紧迫,气氛紧张的灾难事故前,这条故事线处理地是比较恰当的。但是,朱一龙、黄志忠父子俩的那条故事线,过于煽情,打乱了这种紧张的节奏。在数十万人的生死面前,去大力描述、展现朱一龙、黄志忠父子俩如何化解二人心中长达数十年的隔阂,冰释前嫌,解除误会,直至最后二人和解,对于本片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它弱化了本片救灾救难地主题。说句题外话,这条故事线,导演完全可以单独拿出来,拍一部片子。

朱一龙与焦俊艳饰演的情侣,这条故事线虽然是一条支线,但在我看来,却是多余的。导演在影片中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亲情、爱情、事业、国家大义等拼杂在一起,反而不和谐。焦俊艳的身份设定是物探雷达技术员,当时的情况那么紧张,16万人民群众危在旦夕,她居然只是为了救朱一龙,到处乱跑,而不是留在指挥部,发挥自己的专长。对于整个影片来说,焦俊艳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朱一龙的电脑抱到了指挥部,让专家根据接收的数据找到了炸药的最佳填放点,然而最后这个方案没有派上用场。最后焦俊艳救了十几个小学生,以及激发朱一龙的求生欲,感觉对整个故事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作用。事实上,如果导演非要设定这样一个角色,可以参考一下《烈火英雄》中杨紫饰演的角色及相关情节设置。

《峰爆》在故事情节上,也存在一些硬伤。

首先,在大家知道前期判断错误后,山体滑坡摧毁的不是隧道与桥梁,而是山脚的县城,并且距离山体滑坡的时间只剩下2个小时,张国立饰演的大领导宣布依法启动国家级响应。此时,在项目指挥部,大家也焦急的商议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外部的力量介入。国家级灾情响应,16万人民群众的生死安危,居然就靠一个工程施工指挥部寻找解决方案?更离奇的是一个工程师提出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引爆隧道后,陈数饰演的项目负责人考虑了不到一分钟,就下令炸隧道。一个项目经理,有如此大的权限?

其二,项目指挥部最后决定炸隧道,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唯一地的解决方案。但是当朱一龙从地下暗河出来后,立马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将附近的一座小山引爆,让它倒在即将发生滑坡的山峰与县城之间,形成路障。而且这个方案的成功率高达90%。这是典型的为了突出主角光环,把其他人当傻子的做法。当初项目指挥部制定方案时,所有专家都认为炸隧道是唯一的方案,而且成功率只有45%。他们就想不到这个炸山的方法?那座小山会隐身,只有主角知道?在这种重大灾难面前,不要小看救援专家的智慧与力量。此时任何将专家当“砖家”的行为,都只会拉低自己的智商。

其三,朱一龙从地下暗河出来后,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时后面的救援也变成了他的个人秀,还有黄志忠。父子俩,在风雨中,徒手攀岩接近90度的山崖。如果说朱一龙是年轻力壮,而且具备攀岩经验与技巧,那么对于黄志忠而言,就极具不合理了。60多岁的人了,就不说前面在地震中或多或少受了点伤,也不说在地下通道中爬上爬下,更不说差点死在了暗河中,就一个普通的、身体健康的老人,也不可能有这个精力去徒手攀岩。

最后,在这种地质灾害面前,在国家救援行动中,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是不合适的。到了影片的后半部分,整个救援工作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朱一龙的个人秀了,个人英雄主义过出突出。事实上,对于《峰爆》这样的题材的故事来说,主角只能是集体。因为在这种大面积的自然灾害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所以这种题材的故事注定了与个人英雄主义是格格不入的。

说了这么多不好的地方,再来谈一谈我认为比较出彩的二个地方吧。一个前面我已经说了,就是陈数决定引爆隧道前的那一段,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第二个是周晓鸥在陈数去项目部向工人布置引爆隧道任务时,大家都义愤填膺,纷纷表示不理解,不执行。这时腿部受伤的周晓鸥从椅子上站起来说了一句话:我就琢磨着,我的家人要是在里面,他们现在肯定等着人救呢。说完后,他就拖着受伤的腿默默地走出去搬炸药。他说那句话的时候,不是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也没有多余的肢体语言去鼓动人心,就是很普通的,拉家常式的,轻轻地说了一句。不是说给众人听,而是说给自己。当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其实,在这种大的灾难面前,这种宏观的救援面前,让我们感动的,除了不计一切得失,不惜一切代价救人的大气,还有就是这种小人物的一言一行。多少次,我们在电视前看到救灾的解放军战士,在泥水中倒地入睡的画面而泪流不止。

你可能感兴趣的:(《峰爆》:一部四不像的灾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