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

随记(2)

像我们这种人,其实很多时候都会冒出一些非常无聊的想法,在自己看来比较有趣,便在当时就会慢慢想,延伸下去,最后变成跟最初的想法完全不一样的什么东东。有时会想着要在手机里记录一下,方便以后闲暇时能够继续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但这方面总会事与愿违,要不就是当时想法在脑海里面发生地太过电光火石,要不就是闲暇时根本不会有继续去思考这个问题的冲动。

所以有了写东西的爱好。在写的时候,也是将思路梳理清楚的过程,也是将素材汇总的过程,就像罗胖的启发俱乐部一样,把最近脑海里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和“树洞”诉说,也会用读者的思维去审判文章的内容,但整体还是轻松坦然。

不过间隔时间长了没写,就会出现“写作恐惧症”,我有个喜欢的作者也有这种情况: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写,不知道从哪儿写起。他给出的有效解决方法就是:硬写。

所以上面聊了这么多,就是我在为硬写创造的语言环境,用脱口秀的方式,告诉自己:“没关系,慢慢说。”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在想要倾诉的时候有这样的人和环境,那是再好不过了。所以话不多说,咱们坐好出发。

这次涵盖的脑洞比较多,我为了不让自己混乱,还是用老话题出发,如何成长。如何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呢?成长一般都是发生在挑战的过程中,成长的底色是痛苦的。我们来看看逻辑是怎样的:因为某种原因,我们想要达到某种目标,这个目标与现实是有差距的(这是痛苦的根源),我需要努力甚至是拼死够一够才能达到,挑战就产生了,完成挑战就是在弥补目标与现实的差距,这个过程就是成长的逻辑过程。

所以我觉得成长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一个难题的过程,为什么是难题而不是问题,因为问题有难有易,简单的问题可能借助的是你的肌肉记忆、已有的能力,你的基础并不会有太大的提升,并不是说不能积少成多,而是我们反而要注意,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是否大部分都是这种问题。

什么意思呢?我们经常要问问自己,我现在做的这个事儿,是不是看似挺有挑战,其实是没有挑战的。嘿,有意思,你这样就把我弄糊涂了,什么叫看似有挑战,其实没有挑战呢?

上面我们聊了,挑战是因为目标和现实有差距而产生的了,这就问到大动脉上了:我有目标吗?

你这不废话吗?我怎么可能没有目标,我今年的目标是挣20万!

挣20万不是目标,挣20万是目标实现后带来的结果!啥意思,比如你把你想挣20万的事儿给朋友家人聊了之后,大家在鼓掌鼓励之余,会继续问:“那你怎么挣20万啊?”“你做啥工作挣20万啊?”......之类的。

目标是有具体的实现路径的,挣钱是需要依靠在某个具体的事儿上面才能实现,我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多想一步,而不是单纯想着我要挣钱来作为目标,如是这样,很容易变得无从下手而且唯利是图。

01   去技能化

好,这就又聊到一个事儿,18年,北京大学一个博士为了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他加入了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外卖骑手团队。最初,他只是想知道:几十万骑手如何在全国各个城市走街串巷,看似混乱却能做到井然有序的。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订单的积累,他的想法变了。5个半月的亲身体验,无以计数的送外卖经历和骑手访谈,最终使他的方向转向了另一个核心命题:

资本如何控制劳动者,劳动者又如何反抗。

这里聊一个词,去技能化:通过改变生产过程,使得雇佣具有较少技能的工人成为可能的技术变革方式的总称。去技能化可以使资本家较少雇佣具有较强工资谈判能力的熟练工人,同时更多雇佣谈判能力弱的非熟练工人。

你看在外卖这件事上,资本请了较少的大牛开发平台,积累了足够的用户,利用本来就有的餐饮商家,再组建了骑手大军,就完成了外卖这样的一个商业逻辑,大牛就是去技能化中的熟练工人,骑手大军就是非熟练工人。就技能提升就这方面来讲,骑手大军是停滞不前的。

骑行技术更加娴熟了?出事的一般都是老司机。你能掌握新手不知道的路?大数据会记录下来通过你的聪明才智、误打误撞发现的更加便捷道路,下次其他骑手配送这个地方的订单时,也会给他规划这个更新过的道路,你的“发明创造”并不能得到价值产出。

在这个层面上,罗胖形容,人就像平台的养分,供养着平台,因为市场的份额固定,原先高额的经济收入也逐步降低,你看非熟练工人的工资谈判能力低,经济收入是很随机的。最主要是,并不会让这批人拥有和熟练什么特别创造价值的技能,现在中国的劳动力本来呈下降趋势,如果大量青壮年投入这一行,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又比如之前看到的一个例子,教培机构,为了防止老师跳槽带走自己的学生,想了一个狠招:一堂课分为不同的板块,一个老师只负责其中一个板块,所以学生家长们不太敢认定只上某个板块的老师,机构的目的便达到了。但是长久以往,教学老师只熟练某个板块的内容,不能将知识系统化地融汇贯通,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个老师的竞争力,也在逐步丧失。所以在这里面,教研设计的老师是熟练工人,一线教学老师是非熟练工人,可以尽情被资本压榨。

分工细化极大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效率,从个体的视角出发,分工细化也是在固化能力,降低中低层员工价值。所以,对于大厂的“螺丝钉”,我们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快速度过/跳出“非熟练”工人期。

而,有许多人是因为“非熟练工人”期能挣钱,比如早期的外卖小哥,所以他们说我咬咬牙坚持,我努力。无可厚非,但年轻人不建议。这就是以挣钱为目标可能会陷入的困境。

先聊到这里,下一篇会聊聊如何“天不怕地不怕”的事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