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遐思

前几天,一个下午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活着》。是因为年龄的原因吧,对富贵所遭遇的一系列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淡然了许多。如果十年前看,我肯定会为富贵的悲苦久久不能平静,我会像是陷入万丈深渊中,挣扎着,痛苦着。而如今,看过了太多的不完美,富贵的人生也只是众生的一个缩影,有种见多不怪了。

1.与现实的对比中看富贵的人生

富贵,他的出身比他那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有着天上地下的优越性。但是,败光了所有家产后的富贵,也成了贫苦人民中的一员。他的一生也就是他那个年代中国普通百姓的一个缩影。

我想到姥爷家的一些往事。看过《1942》,我就问姥姥,当时是家里是怎样的,姥姥没有讲自己的经历,给我讲了一段太姥姥的故事。太姥姥是姥爷的母亲,嫁给太姥爷的时候,家境还好,算得上富农,可后来太姥爷英年早逝,家道中落,太姥姥早早就守寡了,照顾着婆婆和姥爷兄弟两个。闹饥荒的时候,为了换点粮食给老人和年幼的姥爷,把自己卖了,离家的时候只是说出门看看,就走了。好在太姥姥机灵,走了几天几夜后,太姥姥成功偷跑了回来。后来的日子好些了。俩儿子都娶妻生子了。我姥爷老实勤奋,日子苦是苦了些,但过得还不错。二姥爷过得就不那么顺心了,成家后有了孩子,但晚上在火上烤尿布的时候,引来了火灾,孩子夭折了,二姥爷和二姥姥的命保住了,却又大面积的烧伤,已经年迈的太姥姥照顾他们几个月生活才能自理。好容易渡过了难关,二姥爷又得了个男孩儿,本该高兴的,谁知这个男孩儿却有智障,这就意味着,这个孩子长大后不但不能帮衬家里,还会拖累家里,需要家里养他一辈子……这就是我家祖祖辈、祖辈经历的坎坷,像是一直都在泥潭里挣扎。

二姥爷的人生与富贵的人生相比,少了些大波大浪,却也令人叹息。现实中比富贵活得更惨烈的人也比比皆是,他们的故事讲出来也会让我们哽咽。

二姥爷、富贵他们差不多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与我们有一些交集,但和我们的生命轨迹却大相径庭。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们在读他们故事的时候,感受到的是难以忍受的痛,而这些痛,他们都照单全收了。把疼痛压在心底,无奈也要面对明天,不然,要怎样?这就是生而为人的无奈,没有勇气选择死,就只有无可奈何地活着。

2.跳出悲苦看富贵人生中的幸运与幸福

中国人骨子里是悲观的,凡事总往坏处想,虽然老祖宗早就说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可我们总是将灾难悲苦放大,而把幸福快乐忽略。读《活着》也是一样,我们总会记住富贵的不幸。衣食无忧的富贵赌博被沈先生、龙二算计,家破父亡;后来为了给母亲请大夫,到城里被抓了壮丁南征北战;好容易死里逃生,回到家里,发现乖巧伶俐的闺女害病成了哑巴;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儿子献血失血过多死了;儿子死后,老婆得了软骨病,卧床不起;女儿好容易嫁人了,嫁给了歪脖,幸福生活没几日,却难产死了;接着老婆悲痛欲绝死了;女婿在工地干活被砸死了;外孙吃豆子撑死了;这是我们读完小说印象最深刻的情节。不幸的一生。

然而,跳出悲苦,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看到富贵的幸运与幸福呢?答案是肯定的。

富贵有家珍这样的女人,是何等的幸运与幸福。家境好时,富贵嫖赌,家珍只是隐晦地告诫,从不跟富贵红脸生气;富贵输光家产,家珍更是不离不弃,被父亲接走,生完孩子又回到了窝棚一样的家,与富贵患难与共;富贵被抓壮丁,家珍一人守着家,等富贵回来;闹饥荒,得了软骨病的家珍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愣是走了十几里路回娘家带回了珍贵的米。家珍,真如她的名字一样,是这一家的珍宝。她的温柔贤惠、任劳任怨、不离不弃给了富贵多少温暖与活着的勇气。拥有贤妻的富贵,不知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

富贵与死亡的失之交臂,是何等的幸运。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富贵被国军抓壮丁抓走后,一直没能成功逃跑,却也没有上过战场打过仗,在坑道里,枪林弹雨在头顶经过,他也算毫发无伤。比起老全,他是幸运的,他跟在解放军的屁股后面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家,和家人团聚了。在妻离子散的战争年代,这是多么来之不易的幸福啊。

解放后,龙二不识时务,舍不得赌赢的地,仍要当地主恶霸,这样的结局是要被枪毙。枪毙前,龙二看到富贵,哭着鼻子对富贵喊:“富贵,我是替你去死啊。”如果不是龙二赢了他的家产,被枪毙的就是作威作福的富贵吧。“祸兮福之所倚”就在这里得到了验证。富贵听了,慌忙跑开了。他内心在庆幸,用家产保住小命,值了。

在战场上捡回了一条命,到家龙二又成了他的替死鬼,富贵自己都说祖坟买对了地方,“这下可要好好活了。”两次大难不死,也真是福大命大。想想老全,想想龙二,想想春生,富贵至少活着,是何等的幸运。

富贵的生命中的小欢喜,不是不值一提的萤火,而是他头顶闪烁的星光,是他活着的意义。挺着大肚子的家珍被丈人接走后,剩下的男孩,名字是丈人取得,姓还是跟他姓徐,富贵是由衷的欢喜。家珍得了不治之症——软骨病,经历了失去儿子的痛苦之后,病慢慢好起来了,又陪着富贵走过了许多日夜,为富贵编织了更多的美好回忆。凤霞嫁给了爱她疼她的建筑工人二喜,这对这个家来说是最大的喜事了。尽管二喜是个歪脖,但他为人忠厚老实,对凤霞是真心实意,百般呵护。女儿幸福,这也算是了却了富贵夫妇多年来的一个心愿。女儿过得好,生活幸福美满,做父母的也就知足了。

后来,连外孙也死了的富贵也没有绝望,买了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活着,生活还要继续。

生活不只是有苦和辣,还有偶尔的甜。如果我们忘记了那些苦,只记得那些甜,对生活充满期待,那生活的甜会像溪流一般细水长流吧。

3.从细节中想到的——认命与奴性

“认命”,这部小说的主题就是“认命”,这是植根于中国老百姓骨子里的遗传思想。小说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认命”的,龙二不认命,非要要回自认为是自己的土地,结果被枪毙了。富贵认命,富贵输光了家产后,立马由老爷变成了孙子,以前的趾高气昂变成了点头哈腰。这个变化比川剧变脸都快,他太明白人情世故长幼尊卑了。对于富贵卑躬屈膝的认命,我们或许会幸灾乐祸地说他“活该”。对于家珍的认命,我就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家珍出生在有钱人家,嫁到了门当户对的有钱人家,在小说中没有看到她当太太的作威作福颐指气使,却看到了她当妻子的小心翼翼,唯唯诺诺。面对自己在外面花天酒地吃喝嫖赌的男人,她选择了隐忍,选择了隐晦敲打和告诫。小说中家珍叫赌博的富贵回家的细节总在我脑海中回荡。富贵最后一次赌博,怀孕七八个月的家珍挺着大肚子找到青楼,找到了富贵,一声不响的跪在他面前,可富贵只顾打牌根本就没看到家珍,等看到家珍后,就吆五喝六地叫她回去。家珍一直跪着;家珍细声细气地说“跟我回去”;家珍被打得脑袋像是拨浪鼓那样摇晃了几下;家珍被拖出去时,双手紧紧捂着肚子;家珍没喊没叫;家珍扶着墙壁站起来;家珍一个人慢慢往回走;家珍就在她爹的米行门口呜呜哭了一会儿……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家珍是卑微的,卑微到没有自己,卑微到逆来顺受。一个读过书的女人,在自己男人面前仍然这么卑微,为什么?因为她骨子里的“认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富贵这样的男人是她的命,挨打挨骂就得忍气吞声,这是女人的命。读书没有改变她的思想,却使她又多了几分“通情达理”。“认命”二字让家珍死心塌地,全心全意地操持着这个家,为这个家活着。

“奴性”这个词是看毕飞宇的《小说课》中《读蒲松龄的<促织>》一文中get到的。毕飞宇说,《促织》开头“有华阴令欲媚上官”里的“欲媚”一词,指的就是“奴性”。“奴性”是文化心理、行为、习惯的逻辑出发点。在《活着》中,有庆的死令人扼腕痛惜,他明明可以不死的,但愣是被医生和抽血的活生生给抽死了。薅羊毛还不逮着一只羊薅呢,抽血怎么能逮着一个人抽?况且还是个孩子?这不是对生命的漠视,而是骨子里的“奴性”。要抢救的校长是县长的女人,好像这个人的生命之前冠之“县长”二字,她的生命就理所当然的比别人的生命尊贵、高级。一边是“病人的心跳都快没了”,一边是有庆的脸白了,后来嘴唇也白了;有庆说头晕,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有庆嘴唇都青了,抽血的还在抽,终于有庆脑袋一歪摔在地上,抽血的才慌了,可医生也没怎么当回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进产房去救县长的女人了。医生的心理活动一定是这样的:一定要竭尽全力把县长的女人救活,她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就算新社会的县长不怪罪,但是看到县长伤心难过也于心不忍啊,得为县长服好务啊。我们不禁要指着医生的脑门问:县长女人的命是命,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的命就不是命了吗?无辜的生命就被无意识的“奴性”不公平对待了。而小说的情节又颇具戏剧性,那位县长竟然是和富贵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春生,这让原本心中忿忿不平的富贵欲哭无泪,无力反击。

活着,就要面对现实;活着,就还有希望,哪怕总是被现实打败。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着》读后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