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构建符合国有企业特性的全面预算体系

       当下,我国正处于“互联网+”的时代,市场瞬息万变,经济发展的重点也从规模数量的扩张逐渐转变为高质量运营。特别是对于多元化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来说,由于其管理机制的滞后,亟需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开展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工作。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已经通过不断的理论充实,演变为具有战略性的运行机制,并在国有企业中被广泛应用。结合数智化的特点,推动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实现国有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
 
       我们悉数近年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国有企业监管部门可以充分了解国有资产的状况,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控效果。另外,分析全面预算管理报表有助于国资委对投资方向进行宏观调控,为实现国有企业的长远目标提供保障。在国有企业内部设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任务指标,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方式,是企业绩效评定的标准,也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支撑。重要的是,全面预算体系的建立有助于降低国有企业内部风险,可以加强国有企业对内部运营状态的风险管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的预算管理系统也不能停滞不前,而是需要与时俱进,在竞争中不断克服困难。
 

与时俱进,构建符合国有企业特性的全面预算体系_第1张图片

 
       纵观全局,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内部的实施仍受到许多的阻碍,例如管理模式不统一、预算编制方法不当,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再加上随时变化的市场环境,强化预算管理体系、启动数字财务建设成为了国有企业率先注意的要点。虽然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却不够明显,甚至流于形式。究其原因,国有企业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缺乏理念和知识的深度认识;其他部门参与度过低,致使国有企业内部无法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预算编制的问题,企业内部形成壁垒,难以协调沟通。这一点上,需要提高国有企业全体人员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改变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结合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重点,制定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将预算执行与个人工作相结合,推进全面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对业务和运营方式的配合的经验,因此编制方式难以相匹配。预算编制考虑不够全面,超出成本费用,影响整体编制质量,使得国有企业一开始就没有进行有效的系统梳理,出现数据偏差。另外,预算编制没有从实际出发,且方法较为单一,数据质量难以控制,且常常出现纰漏,耗费大量人工精力,导致各部门之间难以为了共同企业利益而努力,使企业成本费用逐年增长。因此,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系统化改革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结合国家政策指导方针,根据市场状态和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需要对数据质量加以控制,从基础数据的筛选、执行和分析开始,根据数据源头提供的信息进行分辨,平衡数据与运营计划之间的关系,跨越部门之间的沟壑,避免错误和遗漏。另外,针对不同行业企业的自身业务特性,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实现预算编制的合理应用。
 
       从预算执行角度来看,目前的信息化管理虽已经深入众多国有企业的建设理念中去,但实际上,财务和业务数据并没有及时流通,导致财务与业务脱节。在推行业财融合的时代,构建业财一体化平台,集合各部门数据信息,形成全面性的预算管理模式尤为重要。然而在实施阶段,部门之间的数据难以高效传递,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导致财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数据筛选和管理,其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推崇数字化建设,推进数据共享,增进部门之间的数据互联,构建适合于国有企业业务特性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并将相关人员全部集结起来,以此来确保全面预算工作朝着业财一体化的方向开展。在技术层面,国有企业可根据全面预算管理供应商的协助,对内部庞大的数据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数据的监管,同时基于技术能力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促使国有企业在技术的支撑下,实现预算编制的动态化、个性化管理。
 

与时俱进,构建符合国有企业特性的全面预算体系_第2张图片

 
       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加强企业内部管控的有效方式,以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来推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资源利用率。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国有企业更应该摆脱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不断更新管理方法,在智达方通的协助下,促使企业更好的应对市场经济波动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使数据信息得到有效利用,资源配置得到最大优化,使得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长久地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面预算管理,国企,业财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