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自己的内向,允许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

1

作为一个内向了几十年的人,今天很想跟大家侃侃关于内向人群的心理活动,但不表示所有内向的人都是这样的看法,毕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其行为准则也存在差异。而我个人,也是拒绝将所有人或事物进行标签化的,特别是人这种这么复杂的生物,怎么能用一两个词就能把他概括清楚的?

性格是与生俱来的,是无法强加改变的。

打小我就被贴上内向的标签,因为不善于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去表达取悦别人,有时候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年幼,词汇量少,语言组织能力弱,个人思考辨别能力还没养成等众多因素让我成为一个“哑口无言”的人。

儿时,身边多的是外向的小伙伴,他们见到大人时可以完全、任意、自由地发挥肢体语言,再加上“甜言蜜语”,立刻可以把大人哄得哈哈笑,幼时的我对此真的是羡慕呐,毕竟,谁不喜欢讨大人们开心啊,讨大人们开心是会有很多好处的。但这种事,于我来说,却是难如登天。

我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那样的声音甜美、语言亲昵、肢体动作丰富的,太高难度挑战了,我放弃。

但放弃并不意味着不羡慕,这种羡慕令年幼还未具备成熟认知观的我来说产生了一种浓浓的自卑情绪。

当时的成长环境下,人们只会用内向和外向两个标签来给小孩们分门别类,大人们不会去深入思考、观察、体谅具有性格差异的孩子。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内向=没出息,外向=有出息,于是被标签化的内向的我又一度陷入自我怀疑的状态,如此纠结反复,仅存的可怜的那么点能量的自信的水晶塔被敌方攻破,摧毁。

敌方完胜,我方溃败,全军覆没。


2

内向的人更喜欢独处,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说小时候有什么事对你来说阴影最大,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做客了。

简直是,童!年!阴!影!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多人的长时间社交状态依然会令我全身乏力,精疲力竭,更何况是年幼的我来说。

除了我外婆和我哥哥姐姐家,我是开心地飞奔着去的,对于其他并未有过过多深入接触的亲戚我是非常拒绝见面、交流的,在我那时的认知里,一年一次的酒桌文化,我觉得是没有很大意义的,是非常浪费精力、时间的,我拒绝,我反抗。反抗的过程是暴躁的,是歇斯底里的,父母各种语言攻击把你批判的一无是处,体无完肤,简直就不是个人好不好,岌岌可危的小宇宙一次次失衡甚至爆炸,个人愤世嫉俗的情绪更上涨一层,脾气更为暴躁,面目更加可憎。

这样的过程是摧毁人心的,哪怕之后平复下来,依然不能好过,各种自疑、自责、懊悔等情绪像无孔不入的细菌,侵袭你的身、心、脾、胃,立刻,又陷入下一个痛苦的轮回。

随着年龄的渐长,进入社会工作,聚会聚餐是无可避免的。好多次同事聚餐,也都是硬着头皮去,聚餐完,能量耗尽,精疲力竭。

虽然会抗拒,但学会了妥协。

3

交际,对于外向者而言,是欣喜甚至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于内向者来说,是及其耗费精力的。

在这儿,我不免要为我们内向者发一下声明,我们并不是患有社交恐惧症,而是选择性拒绝部分社交活动。对于五人以上成员的,会更多的权衡并拒绝掉绝大部分的无效社交,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更喜欢两人或者多人进行一些探讨性话题的社交,这是我欣喜并且乐于参与的。

我们并不是不擅长交流,相反,部分内向者是很擅长交流,只是我们不喜欢而已。我们更专注于自身的内心世界,更愿意去倾听、思考、自省和探索。

独处,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在外向者眼里,独处是孤单的,一个人的,可怜的,寂寞孤独。但对于内向者来说,这是自我补充能量的时候,是自我调节的时机,内心的小宇宙散发出迷人的光芒,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乐不思蜀。

但现实对内向者并不很友好,因为这样会显得很不合群,会被贴上各种异类的标签,会被误解并道德绑架你做一些令你痛苦的事情。而这样的痛苦往往是来自于身边的亲朋好友,你的拒绝在他们看来是扫兴,是不识趣的。

于是,为了合群,为了友谊长存,我们会被迫去参加我们不喜欢的聚会,屈从于社会偏见,从心爱的书里走出来,强迫自己融入那些热闹的社交场合,强迫自己强颜欢笑。这像极了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的一句: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然后在心中,一次次质问自己:我TM为什么要过来!

4

世上没有绝对的内向者,也没有绝对的外向者。

内向和外向是天生的,是我们打生出来就自带的一种内在性格,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学会成长,学会去面对和接受它,不逃避歧视它,学会与它和谐共处。

接受自己,悦纳自己。

你要接受并允许自己的不合群,允许自己去拒绝一些令你痛苦的无效社交,允许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因为这才是你最真实的自己。

拒绝无效社交并不意味着逃避拒绝所有社交活动,你必须学会去权衡,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社交的趣味性,并投身参与到令你自身感到愉快的社交场合。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与外界磨合的过程。

身处这个世界,我们无法做到拒绝与所有人沟通,那是自闭,不是内向了。内向的人也有外向的时候,只是我们更加偏向于内在而已。同时,外向的人也是会有内向的时刻。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人人都有自己的生长曲线,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应当学会尊重他人的生长曲线,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

生而为人,不必太过委屈,也不必太过苛责。

做自己,便是最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接受自己的内向,允许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