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文化和书。

每次看到大街上一串人为了吃的喝的而排长队,觉得不值。最近一次特地排队等座是好友生日的时候去了 lady m。当时是戴牙套的第二天,就没有跟着一起吃,只是喝了杯牛奶,但是对方吃的很满足的样子,算是值得吧。

排队是等待的升级版,是加入了秩序 量化了的等待。打电话去某个客服,如果对方一言不发放音乐和小广告给你,那就是等待;若是体恤普通人,告诉你前面还有几个人,就可以称之为排队。太宰治写<奔跑吧,梅勒斯>,感叹到,是等待的人感到辛苦呢 还是让人等待的一方更辛苦?纯粹等待时心里没底,排队就好一点,让人有个盼头。美国选课选校,各类活动,都有一个waiting list,排不排的到不到最后也不知道,有助于个人情绪的平复是真。

啰哩啰嗦,都是在为之后的排队活动做心理准备。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排队是在洛杉矶的the broad。能够预约的话情况就会好很多,排队也是在阴凉处。处于种种原因,那天一早就去排队了。盛夏的la,不知用什么形容。纯白的阳光刺穿身体一样,刺进每一寸皮肤。知道要排队,带了本书,the rape of nanking。这本书至今没读完,读着心塞总是要停很久。搬家的时候弄丢了2箱东西,这本书也才其中。也罢。总之太阳底下读着书,一直出汗,感官上的明晰让记忆不褪。进到馆内,体力被消耗大半,馆藏的东西也谈不上多么震撼人心,太杂,不如发电站psa来的好看。预期和现实的落差感因为排队产生了更大的距离。


想去chinajoy原因很杂。首先,想看看大型展览策展,毕竟是职业。两个月前烘焙展览的时候去看了一眼,场地宽阔,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游戏产业正是现在最最发达的,混合着科技与艺术,想来会很涨见识。其次,从来没去过大型acg活动,虽然处于半脱宅的状态(心理上还是个宅,但完全没空看动画打游戏),趁着年轻还是想去看看。再者,又回到第一点,最近灵感枯竭,设计卡在不上不下的地步,好好见习一下,看看布展材料 视觉设计 周边设计等等。预计八点半到场排队,正是人多的时候。也罢也罢,这次带了kindle,做好了读一个小时书的准备。

同伴的话,知道的有高中同学会去。本来觉得一个人尴尬,我这样的心态看展还是一个人比较自在。拍展牌不拍coser,看周边不领东西,走马观花中的走马观花。


自然地想起了上海书展,查了一下15号开展。书展对所有平面设计师而言都是神圣的吧。虽然一直喜欢做交互 数字化的设计,但环境使然,书籍的美也是能好好欣赏的。从主体文字,到页脚标注,页码,封面,书套,关于书的一切,统统很有趣。越写越偏了,手机写东西被局限在一个小框里,随着思路写就是这样。

算了算了,字数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排队文化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