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道而来》回到高原之上的临潭

1.jpg

《远道而来》

本是从西部高原出发

今天又回到甘南临潭

高原之道,理当如此来回

道之为道,或许意就在此

谢谢甘南!

谢谢临潭!

临潭县召开****北乔散文集《远道而来》****座谈会

2.jpg

5月30日,临潭县召开北乔散文集《远道而来》座谈会。会议邀请了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文联主席赵凌宏,州文联副主席丁玉萍,甘肃民族师院教授、评论家安少龙,兰州文理学院教授、评论家朱永明等特邀嘉宾及县委常委、副县长崔沁峰出席座谈会。

3.jpg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英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嘉宾们分别从文学创作、作家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等不同角度对北乔散文集《远道而来》的文学创作作了发言。本土诗人、作家在座谈会上针对北乔的《远道而来》以及个人的创作经历谈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4.jpg

大家一致认为,《远道而来》是北乔挂职临潭县工作期间的重要收获,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文化扶贫的成果,从历史、人文、生活情状等多重路径探寻和建构新时代语境下的高原,全景式呈现西部临潭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4.jpg
5.jpg

会议要求,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要学以致用,大力借鉴,努力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民众、贴近乡土,享受自然、感受生活、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激励人生大美之作,用纸上华章见证时代风流,歌唱临潭的山水美景。本土作家和诗人一定要用激情和浓彩的笔墨,以临潭淳朴独特的民俗风情、独有的历史文化、众多的人文景观、绝版的江淮遗风、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等作为创作源泉,创作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有筋骨、有道德、有高度、有温度的好作品,为“中国文学之乡”再造盛名,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贡献绵薄之力。

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及本土作家、诗人代表和部分文学爱好者参加座谈会。

记者 马华平 朵国良

7.jpg

赵凌宏一行****参加

北乔散文集****《远道而来》

座谈会

5月30日,临潭县召开北乔散文集《远道而来》座谈会,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赵凌宏,州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丁玉萍、甘肃省文理学院文学博士、评论家朱永明、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教授、评论家安少龙受邀参加并做交流发言。临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英、临潭县委常委、副县长崔沁峰及临潭县作家诗人、临潭县文化系统干部近50人参加会议。座谈会由临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英主持。座谈会上,临潭县文联专职副主席敏奇才介绍了散文集《远道而来》及作者北乔有关情况。临潭县委常委、副县长崔沁峰代表中国作协就散文集《远道而来》从临潭山水、临潭人文、临潭精神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

微信图片_20220530230245.jpg

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赵凌宏作了题为《抒写临潭历史文化与乡村文明的精神向度——作家北乔散文集《远道而来》印象》的交流发言。他表示北乔散文集《远道而来》是一本抒写西部高原腹地临潭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扛鼎之作,北乔是一个思想深邃、思维缜密、眼界开阔的作家,作品情感充沛、内容丰富、个案鲜活、语言传神、富于哲思,全景式展现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使命感。

赵凌宏认为,一是散文集通篇贯穿了作家北乔对临潭历史文化的深刻透视和地域性散文写作的独特见解。临潭,古称洮州,自宋元明清以来多民族历史相互交融,是多元文化包容、共存、融合、发展的特殊区域,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作家北乔在下乡工作期间,敏锐的捕捉到了这块古老土地上焕发出的历史光芒和现实观照。无论是临潭的山水生态、古老村落,还是洮州花儿、万人拔河、古老城墙、文化遗产等等,都成为北乔展现西部高原一隅宏大的民俗画卷和地域性最具特色的生活元素。作家对临潭自然和人文的史诗性抒写与精神向度的深入开掘,以及紧扣新时代乡村文明的笔触延伸,呈现给读者的是大美临潭的和谐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

二是散文集通篇贯穿了作家北乔宏阔视野下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特殊地理版图的独到感悟和深刻理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历史跨越时空的对话。甘南是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黄金通道,更是安多藏区藏文化的核心区,是甘肃民族文化遗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临潭地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独特,多元文化富集,是青藏边缘历史文化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北乔把目光和笔触坚实地落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摆脱冗长繁杂的历史陈述和过往,精巧地寻找到生态与人文的契合点。

三是散文集通篇贯穿作家北乔对抒写西部乡村大散文的具象高度聚焦临潭的沧桑巨变、浓郁乡愁、历史探寻、现实生存。倾情书写临潭文旅融合重镇冶力关山水隽秀、时代风貌、乡村蝶变,重彩着墨描绘洮州卫城今昔变化,古城墙、古城堡及悠悠洮水的岁月磨砺,以及北乔作为江苏人驻足西部高原,面对皓月当空,群山隆起,凸显辽阔孤寂而苍凉落寞的坚守和隐忍,炼就他坚韧刚毅之气魄,长啸放歌话临潭的独有魅力。虽然岁月荏苒、光阴如梭,但作家北乔却直面临潭,与自然对话、与时空对话、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唯恐遗留缺憾和不足。

四是散文集通篇贯穿了作家北乔对草原深处江淮人的现实生活和历史变迁的关注与沉思。作品大多数体现对淳朴民风和文明传承的真诚讴歌,笔墨所到之处,皆显临潭人刚柔相济、敦厚质朴的性格,宽阔的胸襟与平和的气度。

五是散文集通篇贯穿了作家北乔扎根高原、视异乡为故乡的人生态度。北乔先生肩负帮扶重任,受中国作协的重托,从海拔几十米的京都只身奔赴海拔近三千米的西部高原,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严重不适,把双脚和目光安放在我的故乡临潭,已经实为不易,他曾对我说,刚到临潭时常常彻夜难以入眠,头痛难忍,但也一直坚持下来,一晃三年就过去了。既便如此,他也马不停蹄,把足迹踏遍临潭的大小乡村和河山大川,足迹遍布临潭16个乡镇的141个行政村,走访330户贫困家庭,累计下乡450多天570余次。在克服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一万多张有关临潭的图片拍摄,创作散文30多万字、诗歌600余首,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十月》等国家级及省级报刊、媒体平台发表文章560多篇(首),出版个人诗集《临潭的潭》(荣获甘肃省第八届黄河文学奖诗歌奖)。主编出版反映临潭70年文学创作成就的专著《洮州温度——临潭文学70年》(三卷本),主编出版反映临潭脱贫攻坚的纪实文学集《临潭有道》,并帮助临潭多名作家出版个人专著,组织临潭文学爱好者走进文学最高学堂鲁迅文学院培训学习,为临潭多名作家诗人举办作品研讨会。北乔在帮扶上及时提出“文化润心、文学助力”的扶贫思路,与国家“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思路一脉相承,在中国作协的大力支持下,北乔发挥作家的特殊优势,大力向外宣传推介临潭,为有力提升临潭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这也是中国作协帮扶临潭最真实的写照。北乔文学创作目光所及、睿智所思皆融入思乡怀古、浸淫自然、观照现实、哲思诘问的一篇篇厚实之作中,也把一名挂职干部和作家的双重情感深深扎入5700多平方公里的洮州大地,勇于担当作为,以夸父逐日的强烈愿望和执着追求,把自身的一切信念和力量融入临潭的生态和人文的大境界中,为临潭发声,为临潭放歌。

愿《远道而来》成为外界了解甘南临潭的文化坐标,成为抒写西部高原的厚重大气之作,也一定会成为西部散文写作的一个风向标,让我们拭目以待。

10.jpg

州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丁玉萍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谈了读《远道而来》的几点启发和收获。

一是作家的创作态度。北乔是摄影家、评论家、作家和诗人。但凡摄影家、评论家、作家和诗人,都是以生活为对象的。多重身份,他的视角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在文学方面,北乔创作过长、短小说、诗歌、散文,是个多面手。他关注当代文坛实力派作家,比如贾平凹、曹文轩、苏童、刘震云、李洱、残雪、毕飞宇、迟子建、裘山山、朱山坡、刘醒龙等等,积累了丰厚的学习、阅读经验,他将它们灵活地运用于写作中间。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文学是为“存在”作证。不朽的文学一直在为人类的“存在”做出描述、解释和呈现,这是文学的要求,也是一个作家的创作态度,一个奔向的目标。北乔在被派到临潭挂职之初就抱有一个信念,即不虚度光阴,对三年的高原生活有一个比较厚实而真诚的回报,为临潭写一本书,力图全面且深入地呈现临潭,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临潭,把临潭作为旅游体验目的地。挂职三年,多半时间他都在走村入户。他热衷于与普通百姓打交道,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对于创作,他感到这十分重要。他说“这让我消除了许多陌生感,更让我对这块土地有了感情。”作家是江苏人,临潭的江淮遗风让他在他乡看到了故乡的身影。他说:临潭不是他乡,也不是我的第几故乡,而是我故乡的一部分。自然而然的亲近感,驱使他自觉地寻找和捡拾来临潭的种种益处,滋养他“稍有虚弱的内心”,让他的内心始终充满阳光。诚然,这也会使他充满信心。这个信心,更是坚持创作,定要取得收获的信心。

二是作家的创作方法。不朽的文学,是回到生活的原初,回到生活的真实。北乔在临潭三年,走遍了16个乡镇,141个行政村,累计下乡近500多次,大量和直接地接触到了临潭的乡村生活和男女老少农人,获得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资源,也开阔了他的眼界,提升了他的认知。对于散文集《远道而来》的写作,作家没有埋头于史料等的故纸堆,而是投身于现实,感受当下,体悟人情世故。作家怀有一颗敏感正直知恩报的心灵,时时被生活打动,创作出了打动人的作品。另一方面,作家观察之细腻,使读者身临其境,使作品富有质感。作家不仅仅观察细腻,同时勤于思考,跟农人在一起,他设身处地,问自己,当年在农村生活时,自己想什么,希望什么,当下,他们满足于什么,为什么又能感到满足?这是难能可贵和必须、正确的创作态度,也是不能或缺的、正确的、持久的文学力量。

三是作家的责任与使命。作家不但要善于发现和呈现,而且要明白去发现什么、呈现什么。作家拿给社会的作品不是给自己或少数人看的,而是给大众看的,是要感染、启发和默化大众的。呈现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虽是老生常谈,但也远未过时。美好、温暖、真实、永恒的东西,是作家的追求和责任。《远道而来》首先让读者感受到的,是作家那颗朝向光明、美好和善良的心。作家写冶力关、土城墙、花儿、万人拔河、堡子、茶、酒、手抓肉等有地方代表性的事物,紧扣时代变化,并体现出了他自己的认知。帮扶工作中,作家提出“文化润心,文学助力”,倾情奉献,苦干实干,深度参与,充分发挥作家的作用,贴近生活,深入思考,生动记录,书中每一篇作品,反映的人和事,结尾都有出路,都给人以希望,都让人不自觉地对那些人和事产生由衷的祝愿。作家以一颗赤诚火热的心讲述了当代临潭故事,达到了作家《远道而来》“是一部建构西部高原之上的临潭的文化坐标之书”的期望。

11.jpg

安少龙、朱永明从作品的意义、历史、文化及地域文化的特殊性等方面多角度进行了评论发言,临潭县花盛、葛峡峰、唐为民等7名作家诗人作了交流发言。

(州文联办公室供稿 摄影朵国良)

你可能感兴趣的:(《远道而来》回到高原之上的临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