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最后一天,全身心陪三岁女儿。上午游乐场玩了几小时,回家午餐时,宝宝不肯吃饭,嚷着要看《宝宝巴士》。
“妈妈,我好久没看《宝宝巴士》了”她瞪圆眼睛,伸出一根手指头,小声对我说。
我告诉她:“你今天上午已经看过一次宝宝巴士了。一天只能看一次,你答应妈妈的。”
“妈妈,就一次,我只看一次,你调闹钟”她继续坚持。
“不行,今天已经看过了。妈妈不同意。”我温和而坚定。
她开始生气,撅起小嘴,气呼呼地看着我:“哼,我就要看。”说着,直接去开电视。
我不做声,也不生气。自己拿起碗,开始吃饭。因为电视开了,她也不会调。
她继续撒泼,没好气地说:“你给我调”声音尖锐,起身拽我。我不答应,也不起身,只是告诉她:“妈妈要吃饭。”
见这一招不奏效,诺宝开始想办法:“妈妈,你不给我看宝宝巴士,我等会又回老家去了。”小嘴嘟起,眼神严肃。
我和婆婆没忍住笑,不知小家伙什么时候学会威胁了。
“哦,你想回老家啊,好的呢,你回去吧。”我顺着她的话。
“你不给我看,等会儿我又要哭脸的。”她继续换招。
“好的呢,你哭会儿吧,妈妈不给你看,你很难过,你可以哭的。”我同理她的情绪,但不允许她的行为。
“我现在还哭不出来。”她一脸严肃的说。我们却没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孩子就是如此天真可爱,心里想什么说什么,真诚的做她自己。
“哦,还哭不出来啊,那你想什么时候哭?”
“等会儿再哭。”这样僵持了好一阵。她开始败下阵来,转而又换种方式,跑过来,往我怀里钻,看着我,把那根可爱的小手指竖起来,娇滴滴地央求到:“妈妈,妈妈,给我看一次吧?就只有一次。拜托嘛!”
我抱着她,温柔地看着她,但不妥协:“你现在需要一个拥抱吗?”
诺宝含着眼泪点点头。
我把她抱在怀里,看着她,继续说:“妈妈不给你看电视,你很难过对不对,但是我们是不是说好了一天只能看15分钟?今天已经看过了,我们要遵守约定的。如果你难过,就哭一会儿吧,妈妈陪你。”
这时,诺宝憋不住了,嘴巴一撇,伤心地哭起来,眼泪像小溪流,顺着脸颊滑落。我把她抱紧,轻轻地拍一拍。
一会儿后,她止住了哭泣。
“哭好了吗?现在还难过吗?”我关心地问道。
“不难过啦!就是你不给我放宝宝巴士。”诺宝眼泪未干,但明显情绪已经缓和了。
“是的。你可以难过,可以伤心,但是我们要遵守约定。现在想吃饭了吗?”
“我还不想吃饭。”
“那等下你什么时候想吃了,就自己吃吧。”
没一会儿,自己端起碗,吧啦吧啦,把饭吃完了。
整个过程,我没有动怒,只是温柔而坚持地陪伴着她经历种种情绪,最后调整好状态。
很多时候,家长受不了孩子的哭闹,因为哭闹会引发自己内心的无力和曾经的旧伤。
这时候,你心中只有烦躁不安,剩下的,就是想立马制止孩子,或者直接妥协。
但两者都不是真正想要的结果。
吓住了孩子,孩子情绪没有宣泄,压抑在心中。
妥协,事后则责怪自己无力。
在孩子哭闹时,家长首先得稳定情绪,允许孩子有情绪,但不接纳她的行为。
如此温柔而坚持几次,孩子就知道你的底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