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龄前和小学的孩子,我从不相信他们真的会感到无聊。其实他们真正想说的是:“我想让你帮我做些事,我自己不想去做。”无聊正是孩子发展创造力的好机会,而创造力正是促进孩子自立性发展的最关键的品质之一。
有些父母会把孩子的开心快乐当做自己应尽职责的一部分,并且给孩子灌输这样一种观念:生活就应该是令人激动兴奋的,因为别人就是那样的。孩子说“我很无聊”,实际上他想表达的是“我希望你能负责让我开心”。但实际上,你的孩子需要学会怎样让自己开心并且知道什么能够让自己开心。
怎样处理孩子“无聊”?
允许“无聊”的存在。不要把孩子的课外时间安排的满满,要允许他有足够的空余时间。正是在这段无人打扰的时间里,孩子能够学会怎样愉悦自己,怎样创造自己的娱乐方式,怎样自己获得快乐。
当孩子说自己“无聊”时,不要跟他动怒。孩子觉得无聊,不是他的过错,他有过机会去学着解决自己的无聊吗?把“无聊”视为一种机会。无聊的时候也是创造力要爆棚的时刻。不要急于给他如何打发无聊时间的建议。这对孩子发展自立性无益。
跟年龄稍大的孩子解释,无聊也是一种状态。让孩子知道,时间是自己的,自己选择怎么过就怎么过。
帮孩子(在他不无聊的时候)列出无聊时可以做的事情。在孩子不无聊的某个时间,跟他说:“当你跟我说你很无聊时,听起来好像是你忘记了你喜欢做的事情。让我们现在就列出来,以后你觉得无聊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
帮孩子开始一项可以长期进行的活动。那些能够长期进行的活动或某项累进的工作都是很好的选择。可以是拼图、魔方、甚至种菜园等等。
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例如,孩子可以学大人去收集钱币或者邮票。还可以介绍给他你们当时的兴趣活动,给他展示你小时候收集的棒球卡、娃娃、贝壳、昆虫标本、纽扣等,用你的热情去感染孩子,帮孩子慢慢入门,给他提供必需的工具并且给他引荐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这样的活动有很多可供选择。
谨慎选择玩具。看一个玩具是否有价值,得看这个玩具对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大帮助。这些玩具可以反复玩,可以玩出各种新花样,激发出孩子的各种灵感。而给孩子买那种设定好玩法的玩具会让孩子觉得你认为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玩。那些具备开放式玩法的玩具能够给孩子的生活增添无穷的想象,比如硬积木、拆装玩具、老式林肯车模型等等。能启发艺术想象的则有万花筒、贴纸、口琴、彩带等等,这些玩具会陪伴孩子度过非常愉快的时光。
确保你的育儿策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更新。你的育儿策略也要不断更新,适合学前小孩的那一套办法可能不适合孩子上了小学之后的情况了。那时候孩子已经不需要那种保姆式的照顾了,他需要的是知道怎样激发他的创造力和自立能力的人。
限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当今社会,产生了一批“屏幕儿童”。他们可以随时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屏幕内是好是坏,孩子专注于屏幕不干其他的事,这本身就是个很大的问题。把太多时间交给电子产品的孩子不容易学会怎样自娱自乐,也不能够发展创造力。实际上,许多大人也是除了看电视和上网之外不知道该干什么。
补充:幼儿所说的无聊和9岁至12岁孩子说的无聊不是一样的情况。通常幼儿都是想表达“我希望爸妈来多陪我”,就是,他希望爸妈给他爱的油罐加点油,而不是他真的不会玩。家长和他亲亲抱抱、说笑玩闹一会,他就可以重新跑去开心地玩了。玩是幼儿的本能。家长需要注意的有:不要买过多玩具、让玩具都堆在屋里。玩具少而精,并且随时都收起来一些,只留少部分在外面。对孩子玩不要有过多指导和控制,因为这真的会造成孩子不会玩。不要怕孩子有空闲。在他空闲抱怨无聊时,家长表示理解,但稍安勿躁,耐心观望一会,就会发现,他自己找到了可做的事情。这样的时刻,恰恰是孩子能练习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喜好、锻炼着做选择和决定的时刻。
摘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