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的经济学课116

监管本身也要引入竞争机制

关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和它的解决方案,之前讲了市场化的解决方案,如重复交易,增加沉没成本,提高披露信息的积极性等等。之后讲述了政府应发挥监管作用,但政府监管作用本身也有问题,有时候把监管标准提得过高,也会产生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的后果。

1.1、广受欢迎的强制披露令。政府命令厂家把产品的所有副作用清楚的列出来,告诉消费者,让消费者自己做一个决定,这办法看似挺受各方欢迎的。首先学者认为挺适合解决在复杂社会里遇到的复杂决策的情况,产品有不同特性,消费者有不同的偏好,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决定,不要一刀切就挺好的。因为做出一个全社会都使用的标准,成本太高太难了。

1.2、其次它也符合自由经济的理念。自由经济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福利负责。晚上过了11点还不睡觉会伤身体,但有的人就喜欢彻夜长谈。有些药物刚研制出来,还没有经过周全的测试,但有些病人比较喜欢冒险或者他们根本等不及了,他们要先行先试也可以。只要厂家把可能的副作用都告诉他们就可以,就算尽义务了。

1.3、第三,政府官员也欢迎这个做法,因为它不会增加多少立法和执法的成本,只要发一个命令,说所有的厂家都要把相关的信息披露出来,一张纸就够了。

14、最后大家也会认为这做法至少是无害的,把副作用列出来,增加产品的透明度总归是好事,何况做得不好,还有机会修正。

2.1、但强制披露令被证明是失败的。纸上谈兵是容易的,真正实施起来,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第一很多人在充满专业术语的说明书里对文字和数字不敏感。第二信息负担过重,一个简单的产品就有厚厚的一本说明书。第三是决策厌恶的问题,面临的决策越多,就越懒得再做任何决策了,其复杂性削弱了强制披露可能带来的好处。

2.2、例如在电脑上装一个音乐管理软件,就会遇到一份电子协议书,我们得同意了才能继续安装和使用,而这份电子协议书,从来没有人仔细去看过,如果你仔细去看他的内容,内容会长到你看不下去的。

2.3、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局要求人们在金融市场购买金融产品的时候,必须先理解一系列概念的含义,包括期货指数是什么,期货保证金,贴现率,负摊销,付款方式等这些概念的意思,而且必须理解将来如果让付更多钱,承担更高的付款责任能否付得起。

3、被误导的消费者。披露信息过多,会对消费者产生意想不到的误导作用,有许多具体的实验表明,专家把缺点说得越多,就显得越可信。一些药品列举很多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反而促使用户相信这些药品的作用。即一开始看来既受学者欢迎,又受自由市场支持者欢迎,还受消费者欢迎,也受监管官员欢迎的强制披露,在实际中会遇到各种的困难,很难达到它本身的目的。

4、监管机构也要有竞争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专家,而只能是通过分工,交易的办法,让专家提供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权衡的服务,才能解决问题。由此,垄断性的独此一家的监管机构,很难完成在信息高度复杂的社会里面为广大情况不一样的消费者做正确决定的任务。解决的办法在于为监管机构引入竞争机制,让不同的认证机构根据不同的标准,不同的风格,不同消费者的偏好,给出认证,让消费者不需知道具体的知识,他们只需选择不同认证机构的品牌就可以了。

20181022

你可能感兴趣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课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