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国风|邶风•北门:人生最苦无知己

图片发自App

殷殷:通“隐”,忧愁深重的样子。

终:既。

窭(jù):没有礼节。

已焉哉:既然这样。已:既然。

王事:公务,周王的事。

适(zhì):同“擿”,扔。适我,扔给我。

政事:公务,公家的事。

一:都。

埤(pí):增加。

益:增益、添加。

徧:通“遍”。

讁(zhé):责备。

敦:敦促,催促。

遗:交给。

摧:讽刺、挖苦。《毛诗郑笺》:“摧者,刺讥之言”。

这首诗劝诫我们每个人都尽量去理解别人,学会换位思考。

赏析

《北门》是一首怨诗,是一个位卑任重、处境困顿的小官吏的怨愤。这位小吏公事繁忙,终日辛劳却不受重视,也没有加官晋爵的希望可言,这一腔苦闷无处诉说,只能一个人在路上发牢骚,埋怨这不公平的生活。

诗中的小官吏公事繁重苛细,而上司不但不体谅他,还一味给他加派任务,使他难以承受。辛苦苦而位卑禄薄,难怪他志不得伸,牢骚满腹。朱熹《诗集传》评此诗:“卫之贤者处乱世,事不得其志,故因出北门而赋以自比。又叹其贫変,人莫知之,而归之于天也。”这个评语真针见血。

全诗以这位小官吏的口吻叙述,情感真切。“出自北门,忧心殷股。终窦且贫,莫知我艰。”我北门出城,一路上烦闷不已,陷在忧伤之中无法自拔。我的生活既困窘又贫寒,没人知道我的艰难。“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事已至此,我又能怨得了進呢?或许一切都是老天的安排、我能行有什么办法!

“王事适我,政事一坤益我。”王家有差事又派给我做,衙门的公务也日益增加。“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我。”我从外面一天到晚辛勤忙碌,回到家,家人却纷纷责备我。责备我不顾家,骂我俸禄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事已至此,一切都是老天的安排,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王家有事务逼迫我去做,我纵使有千般的顾虑也要硬着头发皮去接受。“我人自外,室人交徧摧我。”从外面回到家中,家人不但不理解我,反而讥讽我,笑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事已至此,算了吧,什么也不要追究了,一切都是命,都是天命。

全诗纯用赋法,直言铺叙描绘客观事物,爽朗而通畅。从首句的“出自北门”到后来的“我入自外”全诗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让读者知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让人一目了然。的诗中连用数个“我”字,感情色彩极其浓烈。整首诗主观色彩强烈,直言心声,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三句重复使用,有一唱三叹的效果。此处,小官吏身负不平命运,愤然至极,只好三叹天命,表达自己的无能为办力。

品读[国风•邶风•北门]

* 君子忧道不忧贫。

* “无人理解”之苦。

* 读《北门》这首诗对于当代人的警醒。

“窭者,贫而无以为礼也。” —【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窭,是指因生活贫穷,而无法做到事事都符合礼仪。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明】《增广贤文》

【大白话】

马没有力气行走,那是因为它太瘦了,而一个人过得不体面,那是因为他太贫穷的缘故。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大白话】

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不担忧贫穷。

“莫知二字是主。”—【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不被人理解所知才是这首诗歌真正想要讲的主旨所在。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古谚语

【大白话】

我做着一切是为了谁呢?谁又能真的来理解我听到我的心声呢?

“君于己禄薄,终不足以为礼,又近困于财,无知己以此为难者。”—【东汉】郑玄《毛诗郑笺》

【大白话】

在工作上君王统治者给我的俸禄如此少,以至于我的生活失尊失礼,而生活中又因为贫穷迫于生计,最关键的是没有人理解我,知道我的难处所在。

“王室既适我矣,政事又一切以埤益我。其劳如此,而窭(ju4)贫又甚,室人至无以自安,而交徧谪我。则其困于内外极矣。”—【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统治把所有的事情都扔给我,还不断加活给我做,我已近够苦了呀!然后苦成这样,却还是如此的贫穷窘迫,家人反而不安抚我,还责备我,认为是我的不是,这种状态真的是内外受困到了极致。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大白话】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最怕是我不能了解别人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诗经》:国风|邶风•北门:人生最苦无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