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

「784-785」

昨天新闻:放开三胎。

以在网上炸裂出的欢闹调侃看,简直像是政府贴心地为六一儿童节准备的欢乐氛围礼。

放开,现在意义已不大,现在大家不生孩子不是因为不放开,而是不想生。

政策完全应该更大胆、更迅猛一点,别扭扭捏捏地一个一个额度放了(虽然从独生子女可以生二胎到放开二胎到放开三胎的连续加码,说明政府已经越来越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从二胎全面放开后的生育率继续下降这一实际情况,已足以清楚表明民众的意愿了。

尽快直接上鼓励,上激励吧。社会资源全方位向育娃家庭倾斜,倾斜力度与家庭孩子数量成正比,此外,直接给大笔钱给母亲(是的,别给家庭、更别给父亲,就专户直接给母亲,数字钱包保障支配权归母亲所有)。

很多朋友也许觉得生育意愿这事,不是政府鼓励就有用的。对此我是比较乐观,政策的倡导和鼓励,是可以让生育意愿产生质变的,“不生”会变成“愿意生”。

人类学家梁建章此前就撰文建议,生一个娃奖励100万。如果能够推行,中国生育率会有显著改观的。100万对于一二线城市的家庭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到足以扭转观念的数字。

一二线呢,100万不行,1000万如何?不要觉得疯狂,比起一个国家人口不断萎缩将要面对的残酷未来,超常规重赏是个小得多得多的代价,甚至可以视作为高估值投资,只是多花了点钱而已。

况且,这个钱可以以现金+所得税+社保+金融补助(比如无息贷款)等等方式组合,在这方面,我们的政府政策工具箱里有五彩缤纷的工具。以上常规手段要是作用还不明显的话,再来点诸如:买房不用摇号+房价补贴(享用人才待遇),看病就诊专家优先+不用排队+干部病房,生三个及以上,学区随便挑,高考再加点分,兄弟姐妹越多加分越多,坐高铁飞机住酒店主动升舱升房,产假多到花不完……这样够不够,不够还可以加码,基本上就是你越生得多就越尊贵,被全社会捧着,你若不生,出门就处处不爽,处处被“欺负”。

当然,以上有一定瞎说成分,如何保障不生育女性(包括不愿和不能)及其家庭不被社会福利过分“歧视”,也必须是全社会需要考量的。但对生育女性的支持倾斜,是必须的。因为前面说了,女性生养孩子,不仅是为她个人,在她未及想到的层面上,她是以个体之力,为全社会履行物种繁衍的义务。人口延续和增加带来的总福祉,也是会惠及每一个人的。从总福祉视角看,生育女性(家庭)是在以自己的大段生命时间付出补贴不生育女性(家庭)。

推演下人口不断下降后的经济和社会局面吧。不是危言耸听,是实实在在的生死存亡。

以现在的人口趋势(如果不做改变的话),再一代人,中美博弈这个话题就会是个笑话,再二代人,中国在亚洲也就混个面子,再下去,中国也许会进入自己从未想象过的世界政治经济中的边缘角色,在消沉和无望中走向最终的沉寂。

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不断强盛不断崛起的中国,即便曾经积贫积弱,但国人心中始终绷着一股拼搏而上的劲。国运昂扬。

放远点看,中国2000多年专制王朝历史中,一直都是以老大中央帝国自居,无论政治早熟、儒家根基、农耕经济体量庞大、占据肥沃地理区域等原因,都躲不开背后的地基性的决定性原因——人口众多。

对周围对手都是高出几个数量级的碾压。所以即便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战力不及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压制,在被少数民族统治时,依然可以不被改宗反而将其同化。

这才是中国一直以来在人类的东方文明史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底层原因,底到大多数的我们从来都忽视了它。

即便是在清末到二战结束的近现代,中国数度陷入生死存亡的危难和恐惧挣扎的泥淖里,列强依然视中国为不可忽视的存在。19世纪,列强全球瓜分殖民地进入高潮,中国也只是被几个城市里开了租界,戴了顶半殖民地的帽子。

二战开罗会议,原本美苏英中四大国的配置,只因斯大林反对缺席而没开全。战后联合国成立,新中国又一举混上了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位置,没有世界第一的庞大人口,这待遇不可能的。

你再想想,以印度国内的割裂和残破(宗教、民族、语言、风俗、地方势力),以及军事能力的羸弱,如果没有13亿+的人口量级,我们还会这么重视它吗?世界还会重视它吗?一个风情万种的旅游目的地就差不多了。

再看看,澳大利亚(2500万人)、加拿大(3700万人),面积、经济、教育、军事、社会发展等都是全方位领先印度吧,但会有人觉得澳大利亚或加拿大是全球经济的下一个引擎吗?对于这个称谓,连越南、印尼都比他们更有民意。因越南有1亿人口,印尼有2.6亿人口。

一个经济体在高速增长的时候就遭遇人口增长走下坡路,会有什么可怕的局面,我们可以简单推想一下:

这二三十年来中国大兴土木,以人类文明世上最强基建狂魔的姿态建造了和正在建造无穷的高铁、高速、机场、港口、写字楼、地铁、医院、学校、体育场、公园……而这,都是照着中国前半个世纪高速增长的人口(两层:自然人口、也包括城市化人口)趋势干的。

因为我们总感觉不够用、还是不够用。这一惯性极其巨大。

现在趋势已经扭转——其实自计划生育政策就埋下扭转了,大约10年前开始显现——但直到现在我们才开始警觉。

基建的滞后和惯性导致我们正仍处在基建的最高潮。这一错位的后果,也需要未来二三十年将会彻底显现:

与你现在习惯的不同,未来也许到处都是空荡荡的航站楼、高铁站、地铁车厢;很多公建直接成废墟,因无人使用,维护成本大于废弃;有幸还未关闭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终于可以全面实行小班化教育;新一波商业模式和技术迭代的浪潮,以及伟大并蓬勃的创新公司,都将不会再出现在中国;

只有养老院和公园里挤满了老人——也就是我们,一边怀念着自己所经历过的镀金岁月,一边哀叹着对未来再无期待。

人口趋势无非三种情况:增长,持平、减少。

对地球来说,差不多就得了;对人类来说,在未开发外太空殖民地之前,别超过地球极限总量就行;对某一国来说,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越多我就越有资本做老大,为本国民众为本民族谋地位谋福利。

套用古希腊普罗泰戈拉的一句话:人,是万物的尺度。

他的原意与人口无关,但借用在今天这话题的物种和国家视角下,也有高度的哲学概括性。

有人,才有希望。

(摄于长沙)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