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写】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上一层楼”

结满梅子的树~


疫情再起,居家办公与线上学习成了我这阶段的主旋律。虽然有时人懒懒的,但基本有自己的学习时间,有阅读与听课,有学习苏州市线上课程,再有就是阅读与审核学校老师的“读写接力”文章。

我真的应该感谢开学初计划的这项教师读写活动,使得我有机会与那么多熟悉的、不熟悉的老师有这样一次亲密接触,以此更好地推进教师读写项目。“教师一日∙读写接力”从开学的第一天(2月14日)一直持续到今天(虽开学成了泡影),我学习了将近50位教师的接力文章,涉及众多学科、众多题材、众多内容,形式不一。为做好这项活动,我们的读写接力大致分这样几步走:提前约写(确定名单)、定时提交(小群分享)、精选好文(专栏推送)。因为阅读教师文章多了,还需要后续进行公众号推送,使我不得不思考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何让教师的文章“更上一层楼”?

1. 文通句顺。我想,这应该是写文章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教师写作的最低要求(音乐老师觉得哦)。就像一个人说话,如果说得通顺、自然、流畅,听者一下就能明白什么意思,也会感到听觉上的舒适。反之,如果一个人说话疙疙瘩瘩,停停顿顿,或者颠三倒四,前后错乱,一定会造成表达的语义不清,歧义不断,听者除了不明白,也会有不适感。当然,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还有不同之处,我只是从共性的部分作一个类比。

肯定会有人感到惊奇:难道我们有老师不能做到文通句顺吗?真有,至少我看到了。那怎么办呢?好友瓜瓜老师曾说“以写为师”,我想大概就是不停写,才能找到写作的方法和秘诀吧。写文章的时候,我们尽量注意表达时“句子的上下承接,段落的前后区分,标点的准确使用”等等,看起来都是很细小的事,其实都是写文章最保底的事。这些,都是写文章通顺的基本保证,一个意思一个句子;一层意思一个段落;标点的使用规范而有意思。

有时候,我也觉得很困惑,为什么老师的表达如此艰涩难懂,手上的“刀”明显是锈锈的感觉。但说实话,我一般不会打击人,也不会明说,只是会在内心小小挣扎一下,而后继续给老师改文章。我的想法只有一个:如果在我能力之内,能让老师的文章“更上一层楼”,那我就努力试一试吧。


陆续开的蔷薇~


2. 结构合理。写一篇文章,就像造一间房子,预先会有一个结构框架(哪怕是内心打腹稿),如前面写什么,中间写什么,结束写什么。不一定特别清晰,但有一个大概轮廓。如果是一个“武林高手”,也可能是预先没想,全凭才情一气呵成,这要看作者内心的表达欲望与手上的真实功夫了。一般来说,还是得提前有一个思路,或者搭一个模糊的框架。

当然,我也相信好文章其实不存在这些具体技巧的,我只是针对我们教师学习写作时需要注意的某个“点”来说。比如,有的文章读起来“四平八稳”,有的文章读起来“头重脚轻”,这大概和我们常说的“布局谋篇”有关系吧。我给教师改文章的时候,有时会把整段的文字删除,因为放开头太“重”太“绕”;有时,我会把复杂的结尾修改得简短精炼,甚至刻意制造一些“余味”,比如这个结尾:

“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孤灯下的寂寞是深刻而丰富的,当我们的心“静下来”,思想的钟声会在心中久久回响。

作者当时写得非常直白,被我删除了一些很直接的句子,经过我的“裁剪”是不是多了“余音缭绕”呢?当然,很多时候我是作为一个读者与编辑在一厢情愿地做这些修改,所以这一定是个人性的内心感受。


有树影的房子~


3. 主题鲜明。这次读写接力文章几乎不作任何要求,什么都可以写,什么形式都可以,字数也是依据个人能力而不作硬性规定。但一旦形成文章,我们还是可以在“这一篇”中体会到什么是主题,什么叫主题。

我们知道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主题,有“文眼”一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比如我们读到的文章《给孩子一个微笑》《快些跑与慢慢来》《教师,需要静下来》等等。好标题,往往让人过目不忘,也引发读者更多的阅读兴趣。如何拟定一个好题目,是老师写作的一项本领技术。另外,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标题的新颖与创新,会很刻意在标题上雕琢,我觉得也不太可取。比如这篇文章《风吹哪页读哪页——我和二年级孩子的浅阅读实践》,当时只有主标题,我觉得标题有点空泛,结合文本加了副标题,使得文章主题一下凸显出来;而且主标题诗意,副标题聚焦,形成一种互补的张力。

文章标题的拟定,包括正文部分小标题的提炼等,都需要老师写完文章后放一放,而后再修改、再完善。有的老师将文章在小群分享后,我会单独请他再修改;有的文章是老师修改后,我再作修改与补充。这样,才让文章走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其实,我知道好文章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拘一格”,是有个人标签与特点的。但因为这个“不拘一格”太难描述,我不再拓展。我相信,每一位参与读写接力的老师都想写出好文章,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获得同事(同行)的认可与鼓励,最终可以在我们的学校公众号进行更广的分享与传播,这一点我在活动中已真切领悟到。但遗憾的是,有了对比就有“淘汰”,有了推送就有“落选”。然,我们依然要这样写下去,因为唯有这样写,才是我们对自己的推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读写】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