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成长过程中是否有一些无法释怀、不愿提起的回忆,这些你不愿提起的回忆,其实仍然会以其他形式回到你的生活中。
比如一个常常遭受父母否定的孩子,成年后会用尽全力去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甚至他会像父母否定儿时的他一样,去否定别人的努力及付出,将证明自己作为一个长期、永恒的目标,而这种回归的记忆会很微妙地体现在你与他人相处的时刻。
当父母用言语或行为去否定一个孩子的时候,孩子也许会大哭、也许会沉默,但是最终他只能妥协,而若是父母长期对孩子做着同一件事,那么在这种成长环境中,父母和孩子都会默认这种状态。
因为在那个时刻,孩子是弱势群体,父母是强势的。孩子会为了保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乖巧形象,而持续秉承“父母永远是对的”这样的行为。
这样一来,只要孩子做出令父母不满意的行为,对孩子打骂就成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了,而作为弱者的孩子也会越来越胆小、惊恐,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有些孩子成年后还是会遵循父母之前并不正确的教导,而去做一些父母认为对、但客观上并不一定对的事情,其实只是自己意识不到他们与父母有多像。
还有些孩子在成年后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举动。比如童年时候,父母不让他做的事,他会背着父母做。成年后,依然会为了维护自己在父母心中那个“乖巧”的形象,而选择只跟父母汇报一切自己做得很得体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完美小孩”。
这种关系有点像是上下级之间,很多员工被骂、甚至被误解也是不反抗的,在强势群体面前,他很自然地就会变成弱势,并且用行为来告诉对方“你永远是对的,我知道错了”诸如此类。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甘愿”做个持续不自信、自我否定的人,不是他们真的愿意这样做,而是这种强弱关系已经形成了深深的烙印,是很难根除的。关系越亲密,他们可能会表现地越敏感,在强者面前自我否定,在弱者面前又习惯“像曾经的父母一样”去扮演强者。
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人都在用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伴侣、孩子,其实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人格,甚至很多家庭一代一代会相继持续、延续着这种相处方式。
内心无法接受自己,但外在表现出来的状态却是“自己做起事来很轻松、不用费力就能处理很复杂的问题”,这样的人常常既无法正视自己,也无法轻松地面对他人。
他们的做法通常是把面对父母时很弱势的那种感受深深地埋藏起来,然后表现出自己很乐观、从未受到伤害的样子。越是刻意隐藏,越是暴露无遗,这种潜意识里的东西,是藏不住的。
面对常常自我否定的人,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肯定,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对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特别在意,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赞赏和鼓励,这真的不是矫情,而是肯定的话语对他们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当然最能给自己肯定的还是自己,唯有了解了自我否定的原理,才能正确地看待这件事,不至于长期陷在自我否定的魔咒里。
不要每当发生失误或是出现一些意外状况时,都大包大揽地指责自己没用。这样做对于一个成年人的未来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告诉一些朋友,不要处处跟自己较劲,生活中出现失误、意外是人之常情,过去了就不要纠结,尤其是很多事情并不会给你的未来造成多么大的困扰,那何必要跟自己过不去呢?
放大自己的错误,只会重复一些自责、内疚的感受,使自己不断地在强者面前自我否定,在弱者面前颐指气使,这不该是你应有的人生,也不必让伴侣和孩子重复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