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于不断走出和超越自我

      教师专业成长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走出自我、超越自我的发展历程。

      一个人,不管取得多大成就,如果陶醉于昨天的辉煌或荣誉不能脱身,迟早会像一朵娇艳的花,慢慢枯萎,败落下去。

      当代教育大家魏书生先生如今虽年近古稀,仍思索不止,不断走出自我,创新自我,终以“果实”的形象垂悬于教育这棵大树上,引人仰首若甜,低眉所思,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处于陶醉状态,迟迟不得醒来,不益于个人的继续进步;困顿于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更不利于个人的进一步成长。

      有些教师,工作中找不到观察点,大脑缺乏思考,教学中没有突破,落笔写不出新意,眼看着别人一个又一个的课题得以结题,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见于报刊,羡慕之余,徒增烦恼无数。

      “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时候,更需要你从自我中走出来,清醒清醒头脑,找找个人的长处,放大自己的亮点,确定准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静下心来,忍住理论阅读的枯燥和乏味,耐住“破茧成蝶”的黑暗和痛苦,以塑造一个优秀的自我为愿景,扎扎实实从头做起,常于反思,勤于动手,坚持不懈,初心不忘,必有回响。

      不断走出自我,需要信心和勇气。“不破不立”,打破自我既是一种疼痛,又是一种冒险。只有忍受疼痛,才能更新自我;只有经历冒险,才会创新未来。

      不断走出自我,需要勤奋和付出。前进总需要动力。走出自我的动力就是要不断去获取新知。临摹千家,自成一体。站上巨人的肩膀,方可看到更美的远方。

      不断走出自我,需要心存沉潜,耐得寂寞。名师不可速成。也难以速成。只有“日复一日将教室当成教育生命的道场,视学生为生命中的贵人”,(董文华老师语)锲而不舍,历练自己,也许直到你最后走下讲台的那一刻,才会发出一声感叹:原来我也能做的如此棒!

      不断走出自我,需要时时保持内心的觉醒和头脑的清醒。有人说,个人的成长,1%需要别人提醒,99%靠自己觉醒,自己不觉醒,别人提醒多少次也没用。

        不断走出自我,需要与人合作,受人引领。“从一楼到三楼,没有楼梯谁也上不去。”学生之所以到学校学习,是因为学习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事情。教师成长亦如此。学会合作,主动合作,抱团取暖。一伙人走在一起,胆子就大,把路就能走远。

        居于盆地,习惯看天;居于平原,习惯看远;居于高山,习惯看海。人生正是在不断行走中,看到不同的风景,获得了对生命更多认识与思考,继而变得灿烂而丰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在于不断走出和超越自我)